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缔约过失责任是否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我国学界颇有争议。笔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责任共同构建了我国民事责任体系。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我国处于起步时期,其相应的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 186 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特殊责任制度。我国早期民事立法对此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 ,对缔约过失责任的实践产生了一些歧异。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第 4 2条、第 4 3条对缔约过失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责任类型、赔偿范围作一研讨 ,以更好地把握和应用合同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构建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很有现实必要性。鉴于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之间的差异,在我国未来劳动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构建中,不能将《合同法》中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规定照搬过来,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中的主体、适用范围、归则原则、赔偿范围及责任承担方均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都是继受德国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我国大陆由于立法进程晚于台湾地区,得以未经过判例的发展而直接引入缔约过失责任的概括性规定,从而避免了不能全面保护缔约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流弊。我国大陆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将其置于合同法之中加以规定,或者借助我国侵权行为法立法之机,将缔约过失责任所担负的功能纳入侵权行为法的规范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5.
缔约过失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缔约过失责任有相应的适用范围。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 ,也不同于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6.
对完善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缔约过失责任目前已经在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得到认可,我国合同法的颁布已经正式宣告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得到立法机关的认可,从此填补了我国在民事责任制度上的一项空白。然而散见于《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个别条文,则比较抽象、简单,许多内容并不完善。为此笔者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基本问题入手,指出了现行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欠缺,从提高该制度的法律地位、完善具体内容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缔约责任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7.
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合同法理论与实践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我国统一《合同法》在不断吸取两大法系成功的立法成果和最新的判例学说的基础上 ,对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比较完备的规定 ,但法学界对此制度的研究基本上沿袭固有的思路和模式 ,忽视其现代化的发展 ,缺乏创新意识。本文拟从分析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发展的视角出发 ,分析其价值论基础 ,并进一步探讨其现代发展中的问题 ,以推动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自开创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大陆法系债法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合同法首次对缔约过失责任予以明确规定,为其适用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其具体适用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力主建立一般规定与具体规定相结合、集中规定与分散规定相结合的缔约过失责任体系,以解决缔约过失责任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诚实信用原则被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违反该原则而产生的先合同义务,以致合同为成立、被撤销或无效,而应承担的财产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当事人利弊的平衡点。从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提出、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与内容、缔约过失责任主观状态的突破、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及调控方式等五个方面对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从1861年由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至今已百年多了。我国的《合同法》中也采纳了此制度。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也是法学界争论较多的理论,其概念、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适应范围均无统一说法。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刚建立不久,交易者在从事市场交易中渴望有一个安全、公平的环境。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以其自身调整的特殊法律关系与特点存在于《合同法》中,对营造好的交易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如何正确的理解该制度,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从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分析我国实际情况,就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解及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谈谈自己的构想,与专家们商榷。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国际投资条约一般将外资准入权限保留给缔约国,缔约国能自由地决定外资进入的领域和条件。虽然有些投资条约规定必须给予外国投资者以国民待遇,但国民待遇一般只适用于外资进入后的阶段。晚近出现的一些双边和多边投资条约中开始提出外资准入自由的概念,要求将国民待遇扩大适用到外资准入阶段,这些条约法的实践严重地削弱了东道国的外资管辖权,片面利于发达资本输出国的利益,应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止后的一定时期,依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确立附随义务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及完善合同法立法与理论。附随义务内容随合同关系发展而有不同的体现。基于附随义务发生阶段的不同,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立法现状、证明对象、证明主体、证明标准、责任转移与固定五个方面对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进行梳理与分析可知,举证责任的主体是当事人,证明责任主体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法官。  相似文献   

14.
法院委任的鉴定人因出具错误鉴定意见而致法院错判时,侵害了当事人的胜诉利益,其责任性质为侵权责任。胜诉利益在侵权责任法上的保护程度弱于民法上的绝对权,法院委任的鉴定人实施的鉴定是一项准司法行为,现阶段我国鉴定人的执业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完善,这三方面决定了对鉴定人的错鉴侵权责任应采取一种相对限制的态度,其构成要件为:鉴定人出具了错误的鉴定意见;鉴定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错误的鉴定意见给享有胜诉利益的主体造成了实际损害;受害人对于错判已经无法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予以挽救,并且受害人对此并无过错。  相似文献   

15.
责任保险即第三者责任保险,第三人性是责任保险的一个基本特征,并且是责任保险最本质的特征.只有从责任保险第三人的法律地位,第三人的请求权基础及其意义的角度出发,才能证明责任保险的第三人性是责任保险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的救济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在其利益受到损害时,会产生一种"利益复位"的要求,民法中的救济制度即以满足这种要求为目的之一。在缔约过程中存在一种独立的利益形态即"缔约利益",该种利益也有可能受到第三人的侵害,当第三人侵害了缔约利益时,缔约当事人也会产生"利益复位"的内在要求,这种要求应得到民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新课题。我们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出发,探索与思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特点与规律。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是开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创新形式,突出重点抓组建,是开创党建工作的起点和重点;结合特点,探索规律是党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以担保第三人的履行为合同标的,合同的当事人是债权人和债务人,而非第三人。债务人负担的是担保义务,第三人没有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即属债务人担保义务的违反,发生违约责任。其违约责任原则上为损害赔偿责任,所赔偿者为债权人的履行利益;个别场合也可以是代为实际履行责任。  相似文献   

19.
纵览中外一些历史王朝的兴亡和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的成败,可以看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新时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章,始终把制定和完善党章、学习和贯彻党章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形成的正确理论路线纲领载入党章,用党章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保证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