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郭小红 《学习月刊》2012,(18):113-113
"五个洪山"建设就是指要把洪山区建设成"富足洪山"、"创新洪山"、"宜居洪山"、"幸福洪山"、"和谐洪山",这是2011年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与武汉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大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齐勇锋 《当代贵州》2011,(30):27-27
两大背景: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后,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清晰,这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理论窗     
《前线》1989,(7)
反思“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何新认为,“五四”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致中国于现代化。但是我们至今距离这一目标尚遥远。七十年了,为什么中国未能成就这一目标,缩短这个距离?  相似文献   

4.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这一目标低于2011年CDP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也是自2005年来GDP预期增长目标首次低于8%。针对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参加今年两会的委员和几位权威专家,对今年GDP增长目标下调的原因与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实质.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这无疑是符合人类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目标的.这是一个价值理性的问题。然而,为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执行过程和执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过程和手段就是一个工具理性的问题。在现实的执行过程中.这一价值追求目标的实现.往往有个曲折的过程.某些步骤某些手段甚至还会暂时与价值目标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要在两个重点方面取得突破———访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教授本刊记者刘莹离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只剩下三年半的时间了。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改革,我们将要在哪些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新一轮农村民主政治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当前影响这一目标改革推进和和谐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破除障碍,创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未来20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的形势下,要把握好我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上的准确定位。在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各项具体目标的关系。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极为丰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全面理解和把握这20字目标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对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对外公布。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等作出部署。“十四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提出未来十五年计划,即2035目标。这意味着这一次的五年规划的整体性、全面性都要高于过去。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的新解释与经济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怀峰 《理论学刊》2004,(10):55-58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现代经济学前沿分支学科对经典经济人有三个不同方向的新解释 :一是对经典经济人的修修补补 ,使经济人更加贴近现实 ;二是坚持经典经济人 ,并进一步发展经济人的理性 ;三是抛弃经典经济人 ,研究理性和非理性行为结合的现实人。在对经济人新的不同解释的基础上 ,经济学与相关学科进一步融合 ,在学科交叉的边缘产生一系列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2.
论新世纪我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必将赢来一个经济伦理学繁盛的新时代。在未来经济伦理学的发展中,产权伦理学,竞争伦理学,分配伦理学和生态经济伦理学将成为孕育重大突破和引领经济伦理学发展潮流的新学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将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云南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是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经济结构不合理。这是云南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的薄弱环节。以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为重点,以工业化和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为动力,云南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完全排斥产业结构升级。结构主义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影响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实际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实质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次区域国家经济发展多层次、多样性的不平衡状态,最大限度地体现次区域各国利益和要求的开放、透明并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合作机制,创造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便利条件,不断提升次区域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时,对同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这种理论观点上的差异既与不同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选择的立场有关,也与不同体系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所秉持的研究方法有关。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这两个体系对于经济研究中人性的认识和概括的不同,其核心差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面临着发展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四大特色;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资源、人口、环境的挑战,新国际形势的挑战等三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积极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立法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立法权具有主体的多元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行使中有较强的政策性取向等特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经济法立法权分为明示的经济法立法权和默示的经济法立法权,中央经济法立法权和地方经济法立法权,以及职权经济法立法权和授权经济法立法权。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即社会五形态、经济三形态和经济运行两形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这一理论认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