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正认识民革南京市委会副秘书长王仲山,是在今年10月民革地方报刊工作研讨会上,他是会务的主要操办者之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位上通下达、办事干练的行政负责人,竟然还是一位稀土专家! “我不是搞行政工作出身。”这位副秘书长似乎感到了我的疑惑,坦率地说,“我原来是搞技术工作的,行政工作非我的亏长。”原来,他高中毕业,那个时代是  相似文献   

2.
张昌华 《各界》2013,(5):83-86
范用(1923—2010)先生个子不高,自谦说“我很丑,也不温柔”。我看他脸模十分周正(曾见他年轻时的照片,帅极了),鼻梁上架着一副大边框眼镜,精神矍铄,思维活跃。自被撞折腿以后,以拐助行。初次晤面见他时,他身着中式深蓝色上装,下穿灰色裤子,足蹬圆口软底黑布鞋。一身国货,一副布衣打扮,外加一颗童心。这位故耋野老,退休后赋闲在家,但举手投足、言谈说笑仍不失仙风道骨。  相似文献   

3.
掌握了关键的出舱技术是一个重大突破,但后面的路还很长本以为这位总设计师会忙得焦头烂额,紧张得化不开。离神七首选发射时间不到半个月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约见的周建平,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江亚平 《侨园》2001,(2):10-11
蜚声国际乐坛的大提琴家马友友在香港回归之前曾说,作为一名音乐家,“奏响编钟,与2400年前的声音一起吟唱,那是我最深的梦……”作为一名记者,采访马友友,与这位举世闻名的美籍华裔音乐大师促膝畅谈,也是我很久以来的一个梦。终于有一天,当马友友以及中华编钟乐团一起来伦敦进行演出时,我有幸见到了这位随和的大提琴家,并进行了专访。我是中国人马友友中等个子,戴着一副细边圆  相似文献   

5.
王鹤 《各界》2014,(4):91-94
陷入愁城恨海 石评梅(1902—1928年)个子不高,面色黑里透红,是太阳晒过的健康,跟她当体育教师有关。这形象,似乎跟人们对这位女作家的想象略有出入。她20岁刚出头、还在大学念书时,已在报刊发表诗文,后来更涉笔小说、话剧等,年纪轻轻就名满京华,前期的文字很是风愁雨露,似乎她也该是一副纤弱清冷的模样?  相似文献   

6.
王丽  刘承文 《侨园》2009,(1):13-15
王晓渡文静的"拼命三郎"   时尚的裙装、齐耳的短发,平时总戴着一副细框眼镜.初见王晓渡大使,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气质高雅、端庄文静.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文弱女性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吉布提表现出的"超人"气度.……  相似文献   

7.
买地与买手     
桃源  力扬 《瞭望》2008,(20)
暴力征地,早已是过街老鼠。但,此鼠之胆大妄为,时下又有新章。报载,江西星子镇领导李某,强征农田搞房地产开发。对于那些不合作的农民,李某出言恫吓:开发商买得起地,也可花钱买你的一只手。有论者称,这位镇领导出言如此直白,活脱脱一副当代剪径大盗的好汉嘴脸。方家云,只要证据确凿,处理这种镇干部并非难事。但是,如何阻止资本俘获权力,如何防范资本意志侵蚀甚至绑架权力,则是从干部的。个体防线到整体的干部制度建设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山屯 《瞭望》1986,(47)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一位老年妇女举步缓慢地走进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请求邓小平同志题字。 老人是谁?为什么指名要小平同志题字,题什么字?接待室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年妇女。 老人叫吴浦月,她的兄长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前民盟中央副主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最迫切要做的,是贯彻并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国家教委分管高教工作多年的副主任朱开轩,带着对整个教育发展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思考,成为继李鹏、李铁映之后,承担起国家教委主任这副重担的第三人。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这位负责共和国教育事业的新“一把手”,受到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逝世42周年。我怀着对这位伟人的无限崇敬,在北京采访了他的二儿子、现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的陶晓光。待人谦逊、作风质朴、年已古稀的陶晓光,在向我介绍其父生平时,依然充满着敬爱和思念之情。 “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 陶行知1981年生于安徽歙县一个清贫家庭。1914  相似文献   

11.
八年前,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人伊梅尔达·罗穆亚尔德斯·马科斯首次访华,揭开了中菲友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八年后的今天,这位菲律宾女政治家第四次踏上了中国国土。她已经是中国人民熟悉和尊敬的老明友了。 六月八日上午九时半,邓小平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愉快地会见了马科斯夫人。 当马科斯夫人听说邓小平在百忙中特别抽出时间要会见她时,首先萦回在脑际的,便是七年前邓小平副总理陪同马科斯总统和她到外地访问时的情景。这  相似文献   

12.
中组部出台的《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省级以下政府不配助理,县级政府不设副秘书长。这是继省市县三级党委集中换届时书记限设一正两副之后,中央x,/地方党委政府职数进行规范的又一重大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晓棠 《瞭望》2007,(23)
在淡出人们视野将近一年之后,佐利克被布什总统提名出任世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5月30日正式宣布提名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担任世界银行新行长,以接替因陷入“女友门”丑闻而将于6月30日离任的现任行长沃尔福威茨。在淡出人们视野将近一年后,这位曾经的美国务院二号人物再次高调出镜。  相似文献   

14.
森内阁启航     
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的森喜朗在 火山爆发、原执政联盟分 裂、首相突然病危、众议院大选临近、八国首脑会议即将在日本举行、日俄首脑面临会谈、日朝双边关系松动、景气恢复进入关键时刻的重要时期,被推上了日本首相的宝座。 那么,这位至今不被外界所熟知的森喜朗及其内阁的政策走向又如何呢? 森喜朗虽少被外界了解,但他在自民党内一直是一位有相当实力的人物,是前任首相小渊惠三的同窗好友。森喜朗先后担任过总理府总务副长官、福田内阁官房副长官、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会委员长、自民党文教部会长、自民党副干事长、中曾根内阁文部大臣。…  相似文献   

15.
柳昌银,这位五十年代自学成才的朝鲜族农业科学家,目前在做什么?二十多年前,他的思想和事迹曾经鼓舞着一代青年。后来,他又“销声匿迹”了。不,他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他是不会退却的。这位社会主义的实干家仍然坚定不移地在那荒山野岭上,为他毕生的目标默默地苦斗着,追求着。下边就是作者不久前访问他以后所写的一篇报告。  相似文献   

16.
人们看人论事时,常有一个标准和参照物,从而得出“不像什么”或“像什么”的结论比如说古时的官,其“标准像”是“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而相当长的时期内,共产党的干部则不像个官。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时,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的人,便是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惊叹之余,他写下一首诗:“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 “甘为民仆耻为官”,我们党的优秀分子正是以此为行为准则。他们身居高位,依然是普通一兵本色,虽手握重权,但从不用来谋取私利。在群众眼里,他们都“不像官”。焦裕禄、孔繁森他们外表虽然平凡,却体现着共产党人最精华的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与此相异的是,有些人一走上领导岗位,就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是一个官,说活办事总想摆出一副官架子。昨天还骑自行车上班,今日就没小车接不出门;昨日直呼其名还笑容可掬,今日不叫“×  相似文献   

17.
郭铭 《瞭望》1997,(21)
1997年5月间日,扎伊尔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卡比拉领导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武装进驻首都金沙萨,攻克了这个黑非洲疆域和资源大国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宣布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从此,蒙博托时代宣告结束.头戴豹皮帽,身着豹皮衣——自从1965年6月30日政变上台以来,每次公开亮相时,这位扎伊尔总统都是这副打扮.正是这位豹子一样凶猛的非洲铁腕人物,将这个拥有23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中部非洲头号大国整整统治了32年,从而成为独立后非洲大陆当政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但是今天,扎伊尔当地报纸这样描述:“蒙博托就像一只孤独的、疲惫的老豹.在他身边,羚羊、绵羊、山羊和所有他往日的猎物,都满不在乎,自由自在地  相似文献   

18.
谁是法院?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35)
报载,受11名天津当事人的委托,一名北京律师与他的当事人前往天津某法院办理立案手续,这位律师指称他在该院的立案大厅遭到该院行政庭庭长的殴打。报道称,这位掐北京律师脖子的法官扬言,“我就是法院,法院就是我,我说不立案,就是不立案。”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春天,一个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的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的“幸福工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启动。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被推举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王光美自己也记不清了,从接手“幸福工程”这副担子以后,她究竟跑了多少地方?陕西的大荔、福建的安溪、河北的易县、北京的门头沟……许多被看望过的贫困母亲并弄不清来的这位老人是谁,但这位老人对她们那份慈母般的关爱,真正让她们感动,她们称她是北京来的“老妈妈”。王光美有一件“秉公执法,意外获金,全部捐献”的美事,一直为…  相似文献   

20.
李宝平  马媛 《民主》2008,(1):31-33
初见王玲,是在北京。那是2006年8月份,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颁奖晚会现场。因为第九届比赛要在沈阳举行,作为主管教育、文化的副市长,她去接旗,并现场发表了简短的、近乎表态似的讲话。当时的印象是,这位副市长很精干,且不太善于言谈。这一次受民进辽宁省委会宣传部的委托,与李宝平部长一同采访这位女市长,进一步证实了上一次的判断。她谈起工作来一、二、三、四,不带一丝的其他,可谓干净利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