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道孟  马凤岗 《中国发展》2007,7(2):40-43,67
传统物权客体理论在指导思想、物的特征表现、价值属性和使用方式等方面与节约型社会理念存在诸多矛盾。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物权客体制度需要以经济学的“效用主义”为指导,通过非市场评价法将物的生态价值货币化,从而建立一个以一般法和特别法相结合的法律规定为主体、以法律解释为补充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宅基地权利置换客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方合 《前沿》2010,(1):57-62
依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所有权不能置换。在上海等地的宅基地权利置换试点中,置换的客体应该为宅基地的使用权或者宅基地的发展权以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了保护宅基地权利置换中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立法明确规定,被置换的宅基地使用权的最高年限。在宅基地权利置换合同中,对宅基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也应该有明确的约定。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宅基地集约利用的要求,按照新的乡镇建设规划,可以对居民点或者村庄进行合并。为了解决其中的土地权属变动问题,可以通过立法,允许农民集体之间进行土地所有权的置换。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7,(4)
橡胶林地权利制度主要是指规范种植橡胶林土地的归属、利用、分类经营及生态效益补偿等制度的总称。现实中海南农垦的橡胶林地权利制度与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一系列冲突,应在生态保护的视角下从妥善解决橡胶林地权属纠纷,落实生态责任主体、完善橡胶林地承包经营体制,重视生态效益、合理调整橡胶林地分类经营结构,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橡胶林下经济的土地管理,维护生态平衡四个方面完善海南农垦的橡胶林地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4.
交换伦理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丽华 《求索》2010,(11):98-100
从交换主体伦理看,农村土地流转应该强调交换主体的自愿性、独立性、正义性。从交换对象伦理看,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根据法律条款规定可以交换的对象进行流转,而且对象的获得必须合乎道义。从交换比例伦理看农村土地流转坚持交换比例的正义性,才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土地的"价钱",做到流出方、流入方"双赢"。从交换程序伦理看,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规范和程序,才能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当前依然存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不到位的现象,必须从权利保障的表达、沟通协调、落实、监督评价等方面着手构建一个完善的权利保障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权利保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推进中国刑事法治进程,必须认真研究伦理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在认识其技术合理性的同时,对其消极负面影响应保持警醒,并以发展的眼光揭示两者互动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行政学方法论视角下,行政伦理制度化是涉及公共行政实践和公共行政理论两大领域的一种公共行政学方法,它包括行政制度创新方法、行政伦理管理方法和行政研究方法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这一角度开展行政伦理制度化研究,对于创新政府行政制度供给模式、提高政府伦理管理能力、探索伦理行政和法治行政相结合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当思想巨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及技术这一话题时,他眼中的技术不是纯粹的技术活动,而是具有异质性的、正在由科学武装的工业的主要环节.对此,他提出了极为深刻的洞见:"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5页)在他看来,技术在带来人的解放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异化.他指出,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完成非人化."(同上,第85页.)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以理性人假设和以经济学分析工具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法经济学引入图书馆学研究,着力从制度发生的角度研究读者权利其内在界限和外在界限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深入对于读者权利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以及实现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飞跃时的界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红 《人民论坛》2010,(7):280-281
通过将以理性人假设和以经济学分析工具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法经济学引入图书馆学研究,着力从制度发生的角度研究读者权利其内在界限和外在界限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深入对于读者权利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以及实现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飞跃时的界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凌旗 《前沿》2014,(5):89-92
借由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经验,我国微博实名制的实践导向微博实名权的生长结果。网站权力与社会公民个体权利的交互关系,牵涉出可能性利益的穿插交错和多方圈层的信息流动问题。这些均基于对实名制真正含义的理解,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管理制度。微博实名权的相关法律技术实践,也应围绕这一基本原则借助国家立法工作对权利与权力关系的维护和支撑来完成,同时,由言论内容管理技术和用户行为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延伸微博主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现有的财产权保护理论中处于尴尬的地位,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出现了盲区。以法学与经济学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在现有的法学理论中提炼虚拟财产的基本属性,结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其基础性理论——产权理论进行分析,在产权理论中给予虚拟财产以新权利束的理论匡定,进而进行制度架构,对虚拟财产进行规范与保护。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权力本位逐步让位于权利本位.权力不断受到控制和约束,权利不断得以确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7)
任何政党执政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环境和文化环境,因此,加强党的建设需从其所处的"生态位"出发,从执政党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生态的交互作用中寻找其生态化的现实路径,且与其执政的时空环境和执政资源、执政理念及执政过程与人民期待相契合,进而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5.
权利的原初意义即意味着正当的事物,“正当”是权利的伦理学维度,它决定着人们的欲望和冲动能否成为权利的基石,对正当的事物才能主张,这种主张方可能成为权利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当更多地侧重于“他求”,只有主体人的“我要”与社会性的共同要求相洽时,“我要”才被承认为是“正当”的,才能成为权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公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大量生态不公正的现象,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公正的实现。因此,只有从种际公正、代内公正、代际公正三方面入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生态文明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7.
赵润中 《湖湘论坛》2015,(4):102-105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当前依然存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不到位的现象,必须从权利保障的表达、沟通协调、落实、监督评价等方面着手构建一个完善的权利保障体系,确保弱势群体权利保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杨成光 《人民论坛》2013,(8):235-237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优美宜人的活动与生存空间。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基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人口、城市经济、资源利用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和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拟生态城市建设作简单的概述,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蒲俊丞 《求索》2013,(12):192-194
生态环境不友好的土地权利行使是人为土地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土地权利行使的生态环境限制提供了社会基础。现行土地权利行使的生态环境限制立法存在分散和残缺问题.未来应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要求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为统帅、以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为基础、以用养结合制度为关键、以无害化利用制度为底线的土地权利行使生态环境限制制度体系.避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人为土地生态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20.
现代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共利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传东 《前沿》2005,(5):155-158
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亦是一种价值理念又表现为一种现实的利益。首先,作为一种价值它主要体现为正义价值, 则主要包含自由和平等两个最基本的向量; 其次, 作为一种现实利益它表现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