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今时代,文化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也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的新兴领域和战略支点。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这是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策划人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3.
“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独特文化——党史文化。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生之魂。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就是坚持从人的多样性文化生活需要出发,创造尽可能多而优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  相似文献   

5.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促进人民恩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快培养造就高...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选择。全面理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出发进行全局性、时代性、前瞻性考量,充分认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发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莉 《东南亚研究》2006,(2):42-45,51
20世纪末,日本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考察日本“文化立国”战略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日本政府在立法施政、行政指导和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为前提条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论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发展原则、发展战略,作为文化未来发展、制定政策的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政策有了很大变化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积累了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时代内涵和价值引领两个方面解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一步深化探讨未来文化政策的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共同富裕;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大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底线,进一步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夯实文化安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品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各国对其在贸易中的地位长期存在争议。法国一直走在文化产品贸易保护阵营的前列。在国际层面,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法国提出“文化例外”主张,在GATS承诺表中,未对视听部门做出承诺,对图书出版做出有限制的承诺。在WTO协定中设立“文化例外”条款的尝试失败后,法国提出“文化多样性”理念,并推动《文化多样性公约》签订,为文化产品贸易例外提供国际法基础。在区域贸易协定中,法国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通过《文化合作议定书》或“文化例外”条款排除视听服务,通过正面清单开放图书出版服务。在国内层面,法国将立法保护与补贴激励相结合,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促进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三层目的。考虑到本国在国际协定中对不同文化部门做出的不同承诺或保留,法国在适用对象、受益主体等方面制定了不同的法规和补贴,以与国际规则相协调。综上,法国在文化产品贸易领域的国际法主张和国家实践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同时,又通过适当的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文化产业数字化有助于扩大内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有助于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并完善适应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法律法规;重视对新型文化业态中的人才培养,为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不仅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亮点,而且迅速向海外扩张,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视和精心规划,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机制的转型,使之不但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发展成效,且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雅梅 《德国研究》2007,22(2):51-58
文化产业从属于文化发展的大范畴,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欧盟把文化产业视为一个特殊的经济部门.欧盟委员会认为,文化产品既是能够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经济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是体现其文化认同和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在保护文化产业的同时,欧盟实施了一系列的援助和合作计划来鼓励和扶植文化产业,尤其是视听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对欧盟的重要性在于:文化产业是影响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保护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欧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文化产业已成为欧盟收入和就业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豪感、文化幸福感、文化认同感、文化责任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业态创新、产业融合、空间协同三个方面,面临着文化挪用、低端锁定、监管失衡的困境。因此,我国应当注重文化输出,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数字化技术,输出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开辟文化输出的新渠道;夯实文化供给,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有潜力的文化高新企业,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传承,推动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鼓励交叉学科交流,构建数字教育体系;健全文化治理,优化文化数据治理能力,坚持多部门协同治理,激活文化市场,进而切实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湖南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作要求,实施“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战略,建设马栏山创意集聚区,吸引集聚了一批国内顶尖视频文创企业和项目落地落实,“中国V谷”正逐步成为湖南文创新名片、全国媒体融合新地标。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党的十七大把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7.
陈少锋 《新民周刊》2012,(46):89-89
上周,太仓市政府在沪举行了太仓文化产业上海推介会。太仓市目前已形成了创意设计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印刷复制业、新闻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等优势文化产业门类;先后设立了8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并把培育引进文化产业人才纳入人才工程计划。目前,太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小文化企业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其中“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新的表述,也是整段表述的核心。以前仅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次则明确提出了形成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8):56-58
美术馆应该办成民众接受继续教育的大课堂,感受先进文化熏陶的大园圃,这个工作其实是文化惠民、文化民生工程。10月1日国庆节那天,浦江两岸隔水相望的两大文化地标"开始出发"——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试展。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大背景下,两馆的运营将在一个新  相似文献   

20.
叶少飞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2):116-140,157,158
1697年《大越史记全书》的完稿与刻印,标志着中兴黎朝官方史学体系的确立,官员学者继而对其改编、评论,产生了一系列史学著作,其中黎贵惇作《国史续编》,阮俨作《越史备览》,阮辉删成《国史纂要》,供教学之用。吴时仕的《越史标案》发覆最多,对越南的国家起源、自主王朝的历史以及与中国的关系重做评论,体现了"我越"的文化主体性,对《大越史记全书》原有的史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之后吴时仕之子吴时任为西山阮朝国史总裁,以《大越史记全书》为叙史主干,以家藏《越史标案》为史论主体,又综合采纳黎文休、吴士连、阮俨的史论,于1800年编成并刻印《大越史记前编》,吴时仕和阮俨的私家史学遂得居官修史书之列。《大越史记前编》是继《大越史记全书》之后,以官方力量整合既有的越史著作,重塑越南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在越南史学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1802年阮朝建立之后,鉴于黎末郑氏主政以及西山阮朝篡逆的情况,对这两个时代的史书进行清理。在前代史书基础上修成的《大越史记前编》被弃,但其部分思想观点被阮朝国史馆新修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所继承。关于《大越史记全书》的评论和改编,体现了越南古代史学发展的路径与思想,是越南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