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恢复历史真相要求张艺谋的人是注定要失望的。因为,《金陵十三钗》根本不是"南京大屠杀",更不是"南京保卫战",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只是借用了南京1937年12月的某些场景罢了。这个故事如果换成另外一些场景,未必不能像这样讲下去。  相似文献   

2.
胡涤非 《湘潮》2010,(9):21-24
<正>在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段苏权因1934年11月底至1937年11月这一段掉队后又归队的历史被人质疑,被划入有"历史问题"的人,致使被"暂授少将"。这一"暂授"便成为永远。段苏权的"历史问题"真相到底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3.
杨飞 《世纪桥》2010,(4):14-17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失踪一名士兵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悍然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4.
视野     
《红岩春秋》2014,(12):5-5
<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首次进入中学课堂11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的首发式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该读本名为《历史真相》,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为主题,内容包括战前的南京、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救援与揭露、历史的审判、记忆与公祭6部分,这是南京大屠杀专史课本首次进入  相似文献   

5.
血腥报纸 1946年5月15日,高文彬等一行5人飞往日本东京。他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大法官梅汝墩的聘请,到东京工作,任务是搜集日本侵华的证据,为千千万万被日军杀戮的同胞报仇雪恨。 这天,他在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上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的题目是《百人斩超记录》,照片上两个侵略南京的日军少尉军官拄刀而立,脸上露出冷笑。这两个人一个叫向井敏明,一个叫野田毅,他们以砍掉中国人头颅的数量来进行“比赛”,最终以向井敏明砍死106名无辜南京平民“获胜”,而野田毅失败的原因是军刀刀刃砍卷了,无法再进行凶残的杀戮。  相似文献   

6.
鲁敏 《党史纵览》2012,(8):35-39
编者按:黄岩(1912—1989),原名黄家银,安徽六安人。1931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霍邱县城关区委书记并参加县委,随红军坚守县城,城陷被捕,1937年8月获释。不久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回皖,历任中共安徽省工委委员兼皖北中心县委书记、舒无地委书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委、皖东津浦路西各县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主...  相似文献   

7.
虞南客 《前线》2013,(9):85-85
自古国人总好在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筑围墙,这一筑,心里便生出安全感。从历经沧桑的万里长城到完好无损的紫禁城,从村村落落的土围子到家家户户的小院墙,从古老的四合院到山乡僻野的草窝竹笆,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8.
说起讲诚信来,有人以为专指商家而言,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我认为,党政领导更应该讲诚信,靠诚信来立身。  相似文献   

9.
雷英夫,1921年出生,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雷湾村人。1937年初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雷英夫文韬武略,理论实践能融,被毛泽东誉作“洛阳才子”。然而关于他的一些传奇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史记》里有一则《货殖列传》,其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首先将秦朝的老贵族做为重点打击对象,把他们驱赶出“关中”,“下放”到外地去,且剥夺他们的一切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等于“扫地出门”。这些老贵族养尊处优久了,听到这消息无不惶惶然,都抢着贿赂“有关人士”,乞求“近迁”,唯恐把他们弄到边远山区去。有位卓氏是个例外,他不怕远迁,也不贿赂押解人员,直到押解人员自己都累得不成,请求卓氏尽早住下来,卓氏仍不罢手。他由陕入蜀,跋涉千里,来到了邛崃山,这才对气喘吁吁的押解人员说:“你们太累了,…  相似文献   

11.
丁振愈,又名丁利,1917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兴同县社富乡桂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因家贫无钱上学,自幼就给地主放牛、砍柴,受尽剥削和凌辱。7岁时,他的父亲病逝,家里更加贫困。1931年,年仅14岁的丁振愈投身革命,在乡苏维埃政府当通讯员。  相似文献   

12.
堵,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有时的确是很有用的。工矿企业因管理不善,造成巨大浪费,要堵漏洞;行贿、受贿、拉关系、托人情的情况严重,要堵后门;大至黄河决堤要堵,以至稻  相似文献   

13.
文人之间,戏称编辑写作为“爬格子”。稍具想象力者由此三字立马可于脑海中浮现一幅生动画面:一位文人伏案疾书,忽而凝目虚空作思索状,忽而愤愤然将写了几行字的格纸撕揉搓……另有文友更有妙论:所谓“爬格子”,是说没有方格稿纸便不会写文章!总之,文人写作的艰辛,由这三字可见一斑。仅有格纸还不够,文人还依赖笔。人们常挂在口头的“如椽大笔”、“一挥而就”、“笔下生花”。“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等等,都与笔有关。而写得一笔好字、拥有一管好笔,也都是足以令文人钦羡乃至毕生追求的。谁曾想,现如今,情势大变。文人想…  相似文献   

14.
王晓河 《前线》2012,(2):56-56
张伯苓,著名学者,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当年,张先生从国外为学校募款数以千万计,自己却分文没有截留。名气很大的他始终在平民区的简陋住宅中度日,过着布衣素食的生活,家中从无仆役。一次,张学良慕名来访,见“校长公寓”竞这般模样,直言“非为始料,令人敬佩”。张先生去北京办事,永远做三等车厢,每次都住花钱很少的小旅店。1951年病逝时,他毫无积蓄,穷得只有几元钱。“不要爱钱,  相似文献   

15.
1919年5月4日,北平爱国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行动震动了全国,"五四"爱国运动迅速蔓延中华大地,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号角,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那场大火把赵家楼烧得闻名中外。火烧当时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家所在的赵家楼时,曹汝霖到底在不在家?他是怎么逃离现场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又是如何被学生发现的?人们对这些细节知不甚详。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北京档案馆馆藏的"五四"档案卷宗,为人们还原了当年火烧赵家楼的历史真相,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6.
朱铁志 《党建》2010,(12):38-39
姚妈是谁?姚妈善举又是怎么回事? 姚妈是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老师,今年暑假期间,热心的姚老师看到很多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孩子们酷热难当。想到自己家中三室两厅的房子五部空调四部闲着,便产生一个简单的想法,让学生到自己家来避暑。  相似文献   

17.
记得曾听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在电视台作节目时讲过学声乐的过程和体会,大意是学唱歌的初始阶段基本是喊歌,后来逐渐变成了唱歌,再后来就是说歌。我的理解是,那位歌唱家说的  相似文献   

18.
岳南 《廉政瞭望》2011,(5):62-62
1937年卢沟桥事变,事变前就虎视眈眈的日本军队,开始了“精神上的彻底征服”,终于将中国的大学置于炮火之中。学界领导、名流开始日夜奔走呼号,计划各校师生的撤退和安置——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知识分子大撤退开始了。由于是在时局激变的紧急情况下仓促做出的决定,来不及告别,来不及保护,来不及“最后一课”,因而,撤退演变为一次慌乱的文化界大逃亡。  相似文献   

19.
周年丰 《党史天地》2008,(10):54-56
“三”.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经典中常出现的字眼,和“八”一样,不必说它是吉祥或不吉祥的数。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说,三生有幸……;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20.
刘吉同 《廉政瞭望》2008,(11):57-57
徐铸成先生从被打成"右派"到"文革"结束,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过着屈辱的生活。这期间,他常自称为"废物"。1973年,"组织上"把他调到《辞海》资料室工作,他自嘲是"废物回收利用"。徐是废物吗?显然不是。建国前他已是驰骋报坛、声名卓著的一代报人。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