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35):15-15
@东方早报:中国企业家陈光标在8月31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上打出半个版面的中英双语广告,向世界声明"日本右翼分子正在侵犯中国钓鱼岛"、"钓鱼岛是中国的"。陈光标在广告中出现的身份是"中国公民、世界和平使者"。老曹:好,有钱就得这样花。@邹恒甫:我笼统地写北大院长系主任教授在梦桃源淫乱当然是太夸大了,我当然是指我了...  相似文献   

2.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21):11-11
@许文广:美国《大西洋周刊》发表文章称,作者在中国发现,首个走进电梯的人会马上按"关门"按钮。着急上电梯与急着关电梯的,往往是同一个人。他认为中国人不缺雄心,缺的是对公众利益的关注,这是"中国梦"做大的一大障碍。当代国人的精神密码,就藏在这些熟识的生活细节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佛学研究出现了一股“文化热”,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看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跟随着这股潮流,有关日本文化的研究也掀起了高潮且日趋精进。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发表的论文达上千篇。通过国内出版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佛教和日本语言文字、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分析综述,以期廓清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秦亚青 《美国研究》2003,17(2):128-135
西方主流政治学理论认为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共生共存的。在过去 4 0年里 ,这一观点一直占据了理论界的主导地位。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 (AmyChua)刚刚出版的著作《燃烧的世界 :自由市场民主的输出滋养了种族仇视和全球动荡》却从种族研究的视角 ,对主流政治学的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① 该书一经出版 ,立即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并且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一 利普塞特命题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相辅相成1 95 9年 ,美国学者利普塞特在政治学权威杂志《美国政治学评论》上发表了《民主的社会条件 :经济发展和政治合法化》的著名论文…  相似文献   

5.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48):10-10
@马洪涛:习近平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老曹:回归常识,回归根本。@北京晚报:儿童,人类的未来,不是小白鼠,请记住这几个无耻的名字: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余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荫士安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老曹:要不是美国人发表论文,这一黑幕可能永远不会曝光。那么,有没有其他未曝光的同类事情呢?除了试验黄金大米,  相似文献   

6.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在法国《批评》杂志上发表题为《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用以阐释和修正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次年,她在克吕尼举行的"语言学与文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文本的结构化问题》的论文,再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但不再涉及巴赫金,而是更加独立地论述了互文性机制.这两篇论文不久就分别收入了克里斯特瓦的理论专著《符号学--符号分析研究》①和"如是"小组的集体论文集《整体理论》②,从此成为广义互文性理论的奠基性文章.  相似文献   

7.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25):11-11
@四川工人日报V:"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任何发展中国家都可以维持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的后发优势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8%左右的增长。"刚刚卸任世行副行长的林毅夫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表演讲时说。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的摇篮──浦项工业大学浦项工业大学是韩国一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她在韩国人眼里犹如中国的清华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享有极高的声誉。浦项工业大学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居韩国之首,仅1992年就发表了1018篇论文.每位教师平均发表论文5.8篇;研究...  相似文献   

9.
"锐实力"论是美国民主基金会针对中俄等所谓"威权国家"推出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已经成为美国政界和智库界的共识,并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发酵。"锐实力"论所针对的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文化在海外影响力日趋上升这一问题。它既是新时代美国制造的一种"中国威胁"论,更是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当代亚太》2011,(1):1
近年来,学界对东亚秩序的研究兴趣迅速上升,因为它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东亚往何处去"的问题。孙学峰和黄宇兴的论文对东亚秩序的变迁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决定东亚秩序未来走向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美国东亚同盟体系的延续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东亚秩序的特征是:美国依靠其地区同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中国实力增长、亚太地区重要性增加等挑战,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美国奥巴马政府推行"再平衡"战略,以增加和改进其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和存在。而涉及中国的南海和东海领土争端对地区稳定与安全有重要影响,既是"再平衡"战略提出的背景,也是该战略需要加以应对的挑战,且其中一些争端国与美国存在同盟关系。因此,"再平衡"战略必将对这些领土争端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影响和介入的增加,将使中国面临更多的外交压力和牵制,减少中国在博弈中的优势,且可能会鼓励其他争端国采取冒险性的机会主义做法,并使争端复杂化、甚至激化。而且,美国日益增多的军事存在,也增加了中美发生直接摩擦或冲突的风险。不过,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关注和介入也可能会有助于增加对争端和相关国家行为的管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中国同东南亚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政界和学界有不少人士颇为热衷于"中国软实力威胁论"。本文从近十几年美国和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反应等方面入手,对这一新版威胁论的分析框架提出质疑:美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相对下降主要是由美国自身政策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外交上的战略选择引起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缺陷在于夸大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回避美国自身政策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忽视东南亚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与影响力的增强,国内外学术界对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所面临的挑战及当今世界格局有诸多讨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法里德·扎卡利亚的《后美国世界》为代表作,美国涌现出一批论文和专著,论述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影响,提出世界将迎来一个"后美国时代"。与此同时,一批美国学者和官员认为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继续  相似文献   

14.
韩国发表科技论文的增长率居世界首位据韩国科学财团日前披露,韩国发表科学技术论文的总数,自1981年以后每年都以超过20%的数量急剧上升,在主要国家发表论文的增长率中,居第一位。据介绍,这是美国一家机构从1981年到1994年,对90多个国家在科技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吴心伯 《美国研究》2007,21(4):7-22
本文分析了影响布什政府对华安全政策的三个基本概念:"吓阻""两面下注"和"威慑"。"吓阻"旨在阻止中国与美国开展军事竞争,"两面下注"是要应对中国战略走向的"不确定性","威慑"则是要防止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动武。作者认为,在这些概念指导下的美国对华安全政策增加了对中国的安全压力,加剧了台海地区的不稳定,并对本地区的政治和安全格局产生了负面影响。它有悖于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会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大框架中引起张力,其调整将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李剑鸣 《美国研究》2003,17(2):136-150
近年来 ,美国史领域的几位前辈学者相继出版了自己的文集。这些文集不仅集中展示了他们个人的治学业绩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美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杨生茂教授的《探径集》② 就是这样一本书。《探径集》主要收录了杨先生自 6 0年代以来发表的大部分论文、随笔、书评和序跋 ,体现了他在史学上的重要建树 ,可以从中看出他的研究重点和治学风格。他将这本文集定名为“探径集” ,原意是谦指他个人在学术上的探索 ;实际上 ,他的“探径”活动对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教学 ,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探径”的足迹杨先生早年熟读经籍 ,打下了厚…  相似文献   

17.
芯片是国之重器,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数十年来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影响和重塑了全球经济。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开始打压、围堵中国芯片产业。拜登总统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强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强势地位,阻止中国芯片业获得或制造高端芯片,对中国发动芯片战。彻底封杀中国制造高端芯片及其生产设备的能力,是美国打压中国的主要目标。中美芯片之争是历史逻辑(冷战思维)的强化和全新表现。我们要想在芯片技术上不被“卡脖子”,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和科技创新,同时也与世界上可以与之合作和交流的各国芯片设计、制造企业积极开展互利双赢的合作,实现技术突围。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政策立场,以"不统、不独、不武"为中心点,游离于和平统一与和平分离之间.本文以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初对中国和平统一的正面态度和世纪之交对两岸政治和谈的敦促鼓励为例,说明美国对两岸统一、和谈的接受度,与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需求及两岸关系的紧张程度这两项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美国越是需要在全球事务上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就越有可能接受中国和平统一的政策选项;两岸关系越是紧张,美国就越有可能敦促双方进行政治对话.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以来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可能减少美国促谈的诱因,但以往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遗绪,中美全球战略合作的需要,国民党当局对统一诉求的淡化,以及美方部分人士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开放态度,将足以抵消上述这一不利因素,并由此决定了美国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乐见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既定政策.  相似文献   

19.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2):25-25
错过"中国高铁"的国家,将错过一个历史机遇。关注美国大选是一个全球现象,法国媒体亦不例外。但独具慧眼的是法国"青年非洲报业集团"麾下的杂志《月刊》。其最新一期封面标题是"大竞赛:中美两国同时更换领导人",并配上了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头像。显然,84岁高龄的杂志创始人贝希·本·雅梅德深谙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实质与走向,洞悉2...  相似文献   

20.
拜登抑或是蔡英文,是不会让台湾大多数民众成为明白人的,所以他们制造事端,制造矛盾,制造恐慌,然后在混沌中获利。这才是台湾问题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20年前,一位新加坡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国尽管在一些问题,如异性关系、堕胎、死刑、种族关系和联邦与州政府的权力分配上,存在持续的、难以弥合的分歧和争论,但在上述问题中,没有一个像台湾在独立或是统一、中国人或是台湾人身份的问题上那样分歧严重和具有爆炸性。"而今,美国变得更加撕裂了,而台湾也变得更加迷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