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俗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相互关联主要发生在欧洲,二战之后欧洲加速进入世俗化过程,宗教观念日益淡化。然而,随着穆斯林移民与身处的欧洲基督教文化圈之间的宗教文化冲突增多,宗教日渐回归公共领域,成为显性的争议性政治话题,“宗教的复兴”使得经典世俗化理论遭到普遍质疑。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后世俗化社会概念的内涵出发,考察宗教与社会在欧洲的特殊关系,进而把握当下欧洲社会在文化和宗教多元化背景之下的时代特征,研判它是否已经进入后世俗化社会。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独特文化——党史文化。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此文基于在法国里昂所从事的以法国人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为主题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从中国视野出发来理解这一有关文化他者建构的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法国社会文化背景,指出在当下的法国社会中,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不但仍旧充满了西方社会眼中的他性,中国文化如今在当地的消费社会中还逐步被商品化,人们对中国的文化想象也已经陷入了景象中国的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4.
刘静 《当代韩国》2008,(3):62-66
历时两个多月的韩国“牛肉风波”似乎已经偃旗息鼓了,但是其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远没有消除。它带来了韩国民众对政府的巨大的信任危机,也造成了韩国牛肉养殖户的现实的和潜在的损失。并且,这场“牛肉风波”也给中韩贸易,特别是未来的中国对韩农产品贸易敲响了警钟。因此,分析其原因非常必要。本文试图应用消费者心理学和有关的文化理论由表及里地来分析此次“牛肉风波”的深层次原因。本文认为,由于韩国的深远儒教文化影响,形成了韩国民众的集体主义消费心理,造成了对韩国国货的稳定偏好。另外,加上对健康因素的考虑,造成了韩国民众对美国牛肉的集体抵制行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养老     
杨江 《新民周刊》2012,(19):31-35
预计"十二五"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人。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至少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6.
越南十年经济改革与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孔建勋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召开。在会上,越南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从那时起到1996年6月越共“八大”召开为止,十年间越南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其摆脱了社会经济危机,并为实现越共“八大”所提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使“市民社会”这一主题和设想进入德国学术和政治讨论并发挥作用的讨论分支。不同讨论分支的共同之处在于,“市民社会”在社会和政治对比中、并且部分地在与国家的对立中被理解为“官方的”政治、行政管理和统治体系。在这方面,“市民社会”具有显著的社会一参与和政治一解放特征。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德国“市民社会”和所谓“第三部门”的社会一政治实践。在引用实证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特别确定了三组市民社会活动:其一是健康卫生和社会服务,其二是文化休闲,其三是环境、消费者保护和市民参与。本文的最后批评性地指出,市民社会活动有被国家“工具化”、遭其利用而被转嫁公共事务和开支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富人的数量与日俱增,富人群体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膨胀。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财富逆势增长,中国的富人阶层也因此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富人阶层正在通过自己的行为模式、消费习惯、道德情操等,影响和重塑着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与观念,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9.
祝辞     
新世纪的元年2001年快要过去了。21世纪对韩中两国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2002年韩国(和日本)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而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活动的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将分别在韩中两国举行,相信这对韩中两国都将成为腾飞的契机。 韩中两国虽然1992年才建交,但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进入21世纪后,以此为基础,将过去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即“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此外,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自1994年签署“文化协定”之后,韩中两国在文化交流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德 《美国研究》2007,21(2):48-67
现代大众消费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模式,体现了对传统产生很大冲击的新的生活方式。20世纪初,美国就已展现出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特征,到了20年代以后,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形成之后很快向境外蔓延,欧洲工业国家最先感到了“美国化”的威胁,但却在美国这种发展模式的影响下逐步过渡到了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价值观,现代消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史事实表明,不管是欧洲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美国大众消费文化对本土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不过它们没有像美国一直所希冀的那样被“美国化”,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从蜂拥而入的美国消费文化中吸取到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成分,逐渐地使本土文化适应了全球发展的大潮,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注入来自外部文化有益的成分,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运动对于民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韩国民主发展过程中,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它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大举进入政治舞台,通过游行、示威等抗议斗争瓦解专制、维护民主,然而由于公民社会组织自身的一些缺点,也造成了政治混乱和社会失控局面的出现,以往一些学者认为韩国的民主发展是在民主力量与专制政府的长期斗争中展开的。对此,我们需要重新评价,同时也要重新认识政府在实现民主过程中的作用,正是“威权主义”政府维护了民主的基本形式和框架,使政治文化获得了进化的时间,这一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至今没有关于欧洲社会联盟统一、明确的概念 ,通常把欧洲社会联盟狭义地理解为欧洲社会政策。笔者认为 ,欧洲社会联盟在广义上可以定义为“欧盟各成员国统一所有与确保平等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相关的政策领域 ,而且是统一在与欧盟整体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水平上”。至于实现欧洲社会联盟的模式 ,已经实施的有“最低水准模式”和“协调模式” ;尚在讨论中的实现模式中 ,“第 1 6国模式”是设立一个超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作为可选模式 ;“走廊模式”是为各成员国的总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确定一个“走廊” ,而“社会福利蛇形浮动模式”是为各成员国的各单项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确定一个“走廊”。文章最后概述了欧洲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观点 ,并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了影响欧洲社会联盟前景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文化需求、文化生产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文化消费能力作为关注的重点,探讨文化消费能力背后的社会逻辑、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公众的消费能力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文化消费能力是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购买力)、文化需求、文化鉴赏能力等多种能...  相似文献   

14.
“共同利益”和“公共服务”,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治理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日益凸显出人们对“共同利益”和“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建立“共同利益”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并产生新效应,彻底解决其深层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印度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国家。自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而同为亚洲大国的印度自从1991年实行经济自由化以来,其现代化的进度也在明显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的经济增长开始提速,已经踏上了快速崛起的道路。中印实行不同的政治制...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东南亚地区曾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消费的传统和群体。本文以2000年至今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输入东南亚的情况为基础,分析利用文化消费的形式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产品在强调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东南亚民众文化消费的取向,兼顾文化宣传和娱乐受众的目的,从而达到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法语人称代词第二人称单数同时存在两种形式:tu和vous。法译汉时,一般将前者译作“你”,将后者译为“您”,但其用法远比汉语中的“你”和“您”复杂。有关这两个代词的研究已经超出了语法学研究的范围: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们将二者的语用问题纳入到社会称谓系统中进行研究,因为称谓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春节素有“年关”之称,旧时穷苦百姓一到岁末,通常要为催租逼债犯愁,过年犹如“过关”一般。新社会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年关”发生了嬗变,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春节期间,领导干部就面临着过“四关”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复苏的春天     
2023年开局,不少行业开足马力,迎来兔年开门红。国际投资和金融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中国经济2023年总体回升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国经济向上,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将成为2023年的主旋律。从国内情况看,去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仍然存在,核心点是预期抑制了消费和投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毫无疑问,拉动14亿人增加国内消费,将是重新被点燃的引擎。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一系列全球企业和新兴市场将会溢出,中国的经济大翻盘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一、文化道路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起于何时?最明确的时间点应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这次会议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启动了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也是开辟作为这个大道路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标志。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另外两个重要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