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静 《当代世界》2014,(3):64-66
<正>自2009年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府的核心关切逐步由"反恐"转变为"重振经济"。冷战后经济增长强劲、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上升为美国全球战略新的重心。美国的亚太战略相应出现大调整,即美国着手将其二战后构建的轮毂型(hub and spokes)亚太双边同盟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出于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意图,到访日本并与日首相安倍晋三于2014年4月25日发表了《日美首脑会谈共同声明》(下称"日美共同声明")。安倍对奥巴马政府重视亚洲的"再平衡"政策表示支持。奥巴马总统则回报,"《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防卫"。这一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的表态,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国家利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4月23日,奥巴马开启了姗姗来迟的亚洲之行,2013年10月他曾因国内预算危机和政府关门而临时取消访问亚太地区。2013年,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认为陷入"失速"困境,今年的乌克兰危机以及俄罗斯出其不意地快速收纳克里米亚地区,让奥巴马政府大失颜面,也再度引发国际舆论有关美国"重返欧洲"而非"重返亚太"的论调。从美国当前外交处境来看,奥巴马政府可谓"焦头烂额"。围绕乌克兰"向东"  相似文献   

4.
刘鸣 《国际展望》2010,(4):22-24
<正>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官员和相关的智库学者陆续发表一系列讲话和研究报告,反映了美国政府的亚太战略变化。一、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美国调整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张主动适应亚洲的变化并着力从多边机制上塑造亚洲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布拉格发表演讲,表示“美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倡导无核化世界”,呼吁世界逐步消除核武器,主张在一年之内召开有关核武器的领导人峰会;奥巴马还同时表示愿意在伊朗放弃核计划的条件下放弃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基地。俄罗斯学者将奥巴马的这个倡议戏称为“奥巴马的布拉格之春”。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15日至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相继访问了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和中国,这是她作为新任国务卿的首次出访。美国国务卿的首次出访历来都被视为美国新领导团队外交政策的风向标。此番希拉里将首访地确定为亚洲,表明亚太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提升,美国新政府在外交上日益重视亚洲并希望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也初步表明了奥巴马新政府的整体外交战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明昊 《当代世界》2010,(12):55-58
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前位外交”讲话到总统奥巴马的亚洲四国之行,美高层近期高频度、高姿态涉足亚太,加紧推进其“重返亚洲”战略。某种程度上,“重返亚洲”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当下的种种努力应是整合旧资源、运用新方式、施展巧实力来“重现凸显”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及主导优势,通过“重构”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体系、经济体系和多边机制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面对当前国际体系的变局和变数,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审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棋局”。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大国关系扬帆启航2013年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上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在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期和中国顺利完成领导人换届后,双方高层密切往来,并推动两国关系朝新型大国关系方向发展。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在亚洲协会发表讲话,再次阐述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中讲到中美关系时,他说:"正如奥巴马总统曾多次强调,美国欢迎一个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崛起。我们不希望两国关系被定义为竞争和对抗关系……更好的结果是可能的。但是这有待双方——美国  相似文献   

10.
冷静看待美国重返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凋、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奥巴马总统上任伊始就开始着于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我们将留在这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投书著名的《外交事务》杂志,阐述了美国亚太战略的新思路、新转折、新行动,强调亚太对美国的未来极其重要,宣告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强化联盟体系,从而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以保持美国的领导作用、保障美国的利益及推进价值观.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4,(9)
<正>在奥巴马4月23日开始的亚洲四国之行中,除了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和菲律宾都是美国的同盟国。军事同盟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柱,奥巴马这次出访的对象选择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为了应对亚太新格局,美国正在对亚太同盟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形式上从传统的双边"辐轴"向多边"网络"转变,功能上从单纯地应对军事威胁转变为维护地区稳定。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的确正在得到强化,但能否顺利实现升级改造还很难说。  相似文献   

12.
雷墨 《南风窗》2014,(5):75-77
<正>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印尼,就南海问题对华施压,要求按国际法解决争端。美国或许不太可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构建积极的、建设性的美中关系之间实现完美协调,但美国应该尽量缩小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分歧。美国国务卿克里刚刚结束不包括日本的亚洲之行,日本方面就传出了对美国不满的声音。据日本共同社2月19日报道,日本首相助理卫藤晟一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表言论,对美国就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失望"提出谴  相似文献   

13.
杨泽晖 《当代世界》2015,(10):70-73
<正>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美国面对霸权地位的相对下降和中国战略崛起的挑战,尤其是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而首次占据世界第二位时,开始感到与中国的结构性矛盾逐步加剧。在此背景下,美国积极推行"重返亚太",以便集中主要精力对付中国这个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7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四次非洲之行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多的在任总统(第一次是2009年访问加纳、第二次是2013年访问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第三次是2013年赴南非参加前总统曼德拉的葬礼),第一个访问肯尼亚的美国总统,第一位访问埃塞的总统和第一位到访非盟总部并发表演讲的总统。这充分说明,非洲在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上升。与此同时,新世纪以来的美国对  相似文献   

15.
胡志勇 《国际展望》2012,(4):69-82,139,140
本文全面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所推行的亚太政策,并重点考察了美国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新的军事战略部署,指出"重返亚太"只不过是奥巴马政府强化对该地区事务领导力与影响力的借口,亚太地区一直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该地区。奥巴马新军事战略实际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但对中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严帅 《当代世界》2013,(9):54-57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基本上继承并发扬了小布什时期的反恐战略。2011年5月,“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后,奥巴马政府关于结束反恐战争的论调扬起,并以切实行动大幅收缩美国反恐战线:2011年7月1日正式启动阿富汗撤军进程;同年12月又完成伊拉克的撤军进程。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延续并加快了第一任期后期开启的反恐收缩态势。2013年5月23日,奥巴马在美国国防大学发表了被视为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最重要的反恐政策演讲,阐述了美国新时期的反恐战略,并提出要结束“无休止的全球反恐战争”。  相似文献   

17.
王勋 《当代世界》2014,(6):77-78
<正>一、奥巴马访亚洲四国,重返亚太未获预期效果4月23—29日,奥巴马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四国,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访问期间,奥巴马声明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与日本共同关注中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韩国就朝鲜可能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问题共同表示关切并延迟向韩国移交战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当代世界》2016,(3):30-33
正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框架下,以东南亚为其战略推进的"核心支柱"。基于"对抗思维"的"再平衡"战略,提高了东南亚区域秩序构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2016年2月15—16日,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在美国召开,这一近年开创的多边互动的新模式被奥巴马政府视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项重大成果。事实上,早在2009年,奥巴马问鼎美国总统后,便开始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计划,并承诺在2020年前将美国海军作战舰艇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6—10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引起广泛注目。这是越战结束40年来越共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晤阮富仲,被视为美国对越外交的破例之举。在当前国际和亚太战略态势经历深刻变动之际,越美关系的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蔡鹏鸿 《当代世界》2013,(11):26-29
一、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演变及内涵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亚太战略,包括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做过多次调整。1990年代初,美国提出过"扇骨扇面"亚太战略,以美日安全联盟为主扇骨,北有美韩,向南则有美菲、美泰和美澳联盟,实际上承袭冷战时期美国主导下的双边安全同盟。扇面强调美国主导下的亚太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