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看见一片落叶,确实可以知道秋天的来临。但是,一叶可以知秋,一叶也可以障目,而不见泰山。 传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几位友人一起观赏江景。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友人问他:“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这个和尚先是张眼望江一扫,然后闭上眼睛说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在这位遁入空门、超尘拔俗的和尚眼里,偌大世界,人海茫茫,熙熙攘  相似文献   

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襄樊见到了有名的“堕泪碑”。据说,晋代名将羊枯曾驻节襄阳十年,办学校、兴水利,立身清俭,济困救贫。他逝世时,百姓罢市哀悼.为之建庙立碑……《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碑树后,“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碑,《说文解字》注云:“竖石也。”树碑,是一种文化现象。成都武侯祠里有“三绝碑”;大清官包拯府上有“家训碑”;西昌光福寺中有“地震碑”……或立传颂德,或载道明理,或记事喻世……而人死树碑,大多是为寄托哀思,以志纪念,前文说的“堕泪碑”便是一例。另外还有邯郸丛台公园内的“功德碑”、苏州虎丘山侧的“五人碑”,尤其是毛主席书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邓小平同志题名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在褒扬先烈,启迪后人方面显示出了碑文化的卓越功绩。当然,湖北通  相似文献   

3.
1994年的6月,我登上西沙永兴岛。就是这个1.45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是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首府”。从北京来到这个数千公里之外的海岛,岛上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有一天,在岛上的一个制高点上我发现了一座碑。这是一座水泥铸的灰色的碑,高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碑的正面朝着大海,上书四个红漆大字“南海屏藩”,碑的反面写着:“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和“张君然立”。立碑时间是1946年11月24日。这是西沙岛上现存的年代最久远的一座碑,它不以政府党派、团体的名义树  相似文献   

4.
和友人王博士聊天,说起正在爱知县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又说爱知县里还有东条英机等7个甲级战犯的墓,位于蒲郡市三河湾国立公园内的三根山顶。几日后,我与友人一起来到了三根山顶。山上有一些旅游景点,指示牌上头号景点是“殉国七士墓”,还有一处叫“慰灵碑”。迎面一个牌楼,东条英机孙女所立,对所有来者表示欢迎。七弯八拐,忽见两块花岗岩巨石分立道旁,形制类似于方阙,边长皆1米多,高约4米,十分气派。左边的无字,右边的写有:“殉国七士庙”,背面刻着:“第三十六、三十七代内阁总理大臣岸信介书”。从中通过,又经两三个弯道,豁然一片可以停十几…  相似文献   

5.
老兵     
娄岩 《侨园》2012,(7):62
一回到国内朋友就告诉我,他的邻居是个参加过远征军的老兵.这不禁让我喜出望外,一方面是好奇心作祟,另一方面也想从老兵那里挖些素材和感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那天我和朋友出去吃饭回来,老远就看见一个中年女子推着一个老者在小区的林荫路上边行边聊.“那个被推的人就是老兵.”朋友对我说.“过去看看.”我饶有兴趣地大步向前走去,把朋友远远甩在后面.  相似文献   

6.
写出了时代的呐喊 1978年夏天,作为贵州绥阳县文化馆一名“三句半”“快板书”“活报剧”的创作员,我随宣传队在离县城100里外的温泉区几个乡镇巡回演出.一天,我刚写完节目单交给领队,就接到通知,说县里要派我到省里参加全省的剧本改稿会.在徒步返回县城的两天时间里,我不得不到旺草小学一位朋友家借宿.我那朋友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我们商量顺路去看望另一位农民作者.  相似文献   

7.
我搞税务工作6年了。我们这项工作说透了真是头顶国徽,两肩重任,但一听有人说我是戴“大盖帽”的,我心里就有股酸溜溜的味儿。 我家里没人在税务局工作,我原来看着穿税务制服的人还闹不清是干什么的。我怎么进的税务局?  相似文献   

8.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  相似文献   

9.
纷繁多姿的书体艺术中,有一种罕为人知的奇葩——爨宝子碑体。当代中国,有两位因临写爨宝子碑体而成名的书法艺术家,他们是广东的秦鄂生和浙江的周庸邨,被称为“南秦北周”。前些年,秦先生故去。现在只有“北周”健在,他成了目前中国唯一的爨宝子碑体书法家。 93岁的周庸邨老先生,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是鲁迅先生的远房堂弟。他从五、六岁开始,  相似文献   

10.
人们说,我是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人物。其实,我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贡献还很不够。我之所以引人注目恐怕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家族的关系,特别是“文革”前我的妹妹王光美是国家主席的夫人,有的海外朋友戏称我是“红色中国的国舅”;第二,恐怕就是因为我到香港创办光大公司的缘故了。 《瞭望》征文的总题目是“我与这十年”,可光大公司诞生至今只有五年多。但“光大”与“这十  相似文献   

11.
战前的历史和战后的国际环境,使日本人在防卫问题上存在着复杂多变的心理。 从讳言到争论 “我虽然是个平凡的人,但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时,我们没有能制止住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深重的灾难,我们是有责任的……”朋友搔着白发,再也说不下去了。 “到一九四四年春,日本的败局已定,我们还是按照大本营的指示,宣传前线的‘胜利’。我虽然是  相似文献   

12.
陆羽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据说,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的一天,竟陵龙盖市有个叫积公的和尚清早起来,看见河堤有一群大雁在喧叫,走近一看,群雁用羽翼遮盖着一个新生婴儿。  相似文献   

13.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14.
古驿道情思     
前年,50岁了,我才第一次去探访父母的老家——皖赣浙交界处婺源县的一个名叫虹关的小山村。回京后,兴致勃勃地同家人絮叨了好几个月,尤其是村口那棵六七个人抱不过来的千年大樟树。在大学读外语的女儿听得瞪圆了眼,几次说:“我也要去!”于是,有了第二次故乡行。 女儿进村的第一件事;便是绕着那棵“江南第一樟”饱看了几圈,然后站在“虹关古樟”碑旁摄影留念。乡亲们说:“这一次,你们该去爬一爬古驿道了。” 婺源旧属徽州,一条翻山越岭的驿道,从徽州(今安徽歙县)南下饶州(今江西波阳县),正好从虹关穿过。靠着它,一千多年来,吴头楚尾,人来车往,商旅不绝。我的父母,  相似文献   

15.
“成功”人士一定要知道,朋友有“私人”朋友和“场面”朋友之分。“私人”朋友会陪伴你历经荣辱沉浮,无论你地位高、地位低,还是没有地位,“私人”朋友都会真正地关心你、帮助你,喜欢和你在一起。“场面”朋友是你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的朋友。“场面”朋友是前一个拥有你地位的人的朋友,也是下一个拥有这个地位的人的朋友。 上边这个划分,不是我的发明,而是美国的肯特·基思博士在最近畅销的《似非而是》一书中说的。他做过州政府的官员,做过高科技园区的开发商,也做过私  相似文献   

16.
穆青为翰园题辞:翰园魂 “为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誓在七朝古都开封,兴建一座与西安、曲阜碑林相媲美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碑林,把现代书法留传后世,以愚公精神世世代代刻碑不止,我倒下由我弟弟子孙接着干。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为止。碑林有了收入,李家子孙不能从碑林牟取一分钱利益。特作家训,镌刻于石。嘱儿孙共遵之。”  相似文献   

17.
不知为不知     
我有几句话,受到朋友的质疑。我的话是在萧乾先生最后一个生日那一天,在有关他的座淡会上说的,我说:例如“文革”这个话题,不知为什么,总好像还是犯忌讳的。“文革”是民族的灾难,如果你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是这受难的民族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为灾难制造者讳?朋友责问道:“你不知道吗?是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江英 《瞭望》1993,(33)
前不久,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遴选,不久将列入《剑桥国际名人录》了。不过,朋友又告诉我,该中心给他的信中说,登名人录要付“一点资料费”,如果他要书,则有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就需再付些英镑或美元了。朋友是个精细之人,还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弄得晕头转向。他问我在英国当常驻记者多年,是否知道这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该中心与闻名世界的剑桥大学是什  相似文献   

19.
野猪该杀吗     
鲁凡 《瞭望》2001,(14)
朋友拿着两份地方《晚报》来找我,说是记者撰稿“呼唤”民众去猎杀野猪。报上醒目标题《野猪糟踏庄稼:杀无赦 !》置于 2000年 10月 18日头版的显著位置上;另一篇题为《坡陡林密野猪难觅 猎猪先遣队无斩获》的报道刊登在同年 10月 30日的报头位置上。在我印象中野猪是野生动物应该保护啊 ?!可文章中明明写着“记者特向市林业局请教”、“野猪不属于保护类动物”,看来问题复杂了。 为此笔者特意走访了国家林业局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得到的回答是野猪不能杀。《国家林业局令第七号》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在H国参观博物馆近三个星期。在它的首都B市住了两星期,到它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城市参观了三天。途经S国首都M市来回计三天三夜。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朋友说,何不写它出来! 这是很难的。我知道,“外国也有”和“外国的月亮”是我们中国开放门户以后形成的两个典故。言为心声。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待走出国门的人回来谈论外国社会时事风土人情的两种典型的心态的结晶。加上时间短,见识少,很难说出什么来。所以大前年去了一趟J国,我一字不提。国外朋友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我一言不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