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简夫慧眼荐“三苏”邓剑凡天下有奇特之才者,必须具有慧眼之人的识举,方可大显于世。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其文、其才、其能,可谓冠绝古今,常为世人所乐道,据《宋史》记载,这一奇才的发现者是韩琦、欧阳修等人。其实第一个举荐三苏的是四川一个地方官雷简夫...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1,(9):F0003-F000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相似文献   

3.
《各界》2009,(10)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相似文献   

4.
生事与畏事     
正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释义】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出了事也不可胆小怕事。【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写作背景】这是北宋元二年(1087年),时任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的苏轼就西羌、西夏事宜写给宋哲宗的奏议,意在奉劝朝廷,既要谨慎持重,不可无端生事;遇事又不可退缩,要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5.
神童王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阳明子、阳明山人,学者称其阳明先生.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生于浙江余姚.  相似文献   

6.
《各界》2010,(4):F0003-F000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相似文献   

7.
<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经典千古吟咏传诵,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人们或许知晓其作者为北宋词人、婉约派词宗秦观,但却鲜有人知以其为先祖的无锡秦家世孝相传,递三十世而不衰的故事。据锡山秦氏宗谱记载,秦观(1094-1100),字太虚,一字少游,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人。宋元丰二年(1079),秦观与苏轼、参寥子游览到无锡,登上惠山。他见惠山景致优美,作诗《同苏子瞻僧参寥和三唐人惠山诗》,诗中有隐退无锡山林  相似文献   

8.
刘继兴 《各界》2014,(9):6-7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那么,钱基博是如何教育儿子钱钟书的?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论。  相似文献   

9.
偶然见到报章上吴晓玲先生及许姬传先生之子许国杭先生谈徐凌霄老人(名仁锡,字云甫,号凌霄汉阁)戏剧的文章,其实凌霄老人不仅是戏剧家、剧评家,也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和掌故专家。  相似文献   

10.
"诗言志"的观念至迟产生子西周之初,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一直沐浴着它的光辉.所以这样说,原因有四(1)"诗言志"三字的被记载与"诗言志"观念的产生并不是一回事;(2)设有"诗言志"观念的产生就没有孟子的"以意逆志";(3)<左传>所言乃"诗以言志",读为"<诗>以言志"是不正确的;(4)"志"即"诗","诗"即"志","诗"就是依据"志"字造出的.  相似文献   

11.
风险意识     
《求知》2018,(12)
正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北宋)苏轼:《晁错论》【释义】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12.
振如 《瞭望》1990,(36)
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的地位很是特殊。八家中除去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不论,宋代的六家中竟有苏轼、苏辙和曾巩三人是欧阳修的门生,苏洵和王安石的成名也同他的赏识和荐举分不开。当时的人说:能文章者,十之八九出于欧阳之门。因此,尽管欧阳修在文学成就上不见  相似文献   

13.
国学赏析     
《侨园》2016,(9)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含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论证(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12500人。(4)与:在一起的意  相似文献   

14.
国学赏析     
《侨园》2013,(3):44
[原文]曾子(1)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选]《论语·学而》[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Z2)
正裕瑞字思元,号思元主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终年67岁。裕瑞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的五世孙,是和硕豫良亲王修龄的次子。他母亲是嫡福晋富察氏,外祖父是承恩公傅文。他是清朝宗室,俗称"黄带子",在清朝拥有一定特权。乾隆六十年(1795年),裕瑞被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这是清代的爵位,一般清代的男子爵位分为十二等,  相似文献   

16.
朱小枝 《学理论》2013,(3):149-150
苏轼岭南白梅诗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所作,曹雪芹白海棠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托名书中几位主要少女咏白海棠,以揭示她们的性格、命运。笔者通过细读苏轼岭南白梅诗和曹雪芹《红楼梦》中的白海棠诗,发现白海棠诗无论用韵、炼字、意境,均对白梅诗有所借鉴。在正文中,笔者就这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并以布鲁姆"误读的诗论"相关引言做总结,指出借鉴对于创新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傅国涌 《各界》2010,(11):77-80
“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徐氏父子,陈氏父子。”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以这样的对联嘲讽被革职查办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和徐致靖、徐仁铸父子。陈家几代人杰,徐家则被称为“父子三翰林”,徐致靖和儿子徐仁铸、徐仁镜都是翰林。  相似文献   

18.
时事聚焦     
《瞭望》2008,(47)
中国(2008年11月15日-11月21日)河南省郏县发生煤矿透水事故。17日7时20分左右,河南省郏县安良镇高门垌煤矿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探放水,导致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井下作业的42人,除8人升井外,其余34人被困井下。从18日6时03分开始,被困井的34人中,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3,(7)
姓氏起源 施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 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 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3,(7):53-53
<正>姓氏起源施姓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