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我省提出的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这一区域定位是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届省委提出的福建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延续,也是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所形成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区域经济成为发展的新"亮点",区域经济所形成的优势与聚生力日益显现的情况下,我省从更新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全面理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1、只有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海峡西岸经济区才能快步走向全面繁荣。建设对外开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以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为例,从经济与政治两方面的视角,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芳 《党的建设》2010,(4):27-28
规划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加快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筑支撑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形成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天水作为我省"两翼齐飞"战略中"东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兵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兵团所辖师分布在自治区14个地、州、市境内,形成了点状分布、带状布局的"三带二区"的经济格局,即天山北坡经济带、南疆经济带、边境经济带、石河子垦区和十三师特色经济区.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是实现兵团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正GDP总量占全省的60%左右,人口比例超过了40%。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经济区,是我省乃至西部地区腹地面积最广、聚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竞争已转变为城市群或经济区之间的竞争。而要进一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成都就应当进一步扩宽视野,加强和成都经济区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做到在参与世界竞争中"规  相似文献   

6.
分治10年后,川渝"两兄弟"再度牵手.   2007年4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川渝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展开实质性合作.这一天注定会载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史.因为,川渝合作已不仅仅是川渝两兄弟的携手,而是整个中国大家庭的一件大事--川渝打造的"一极",将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   ……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理论,从广阔的世界背景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开放大趋势,科学地指明了对外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使我们对社会主义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开放性有了全新的深刻认识。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对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构筑福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指明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前进方向,这个理论也是构筑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不能离开整个人  相似文献   

8.
首届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高层论坛日前在福州召开。与会代表围绕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创新,全国各省域、区域之间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环渤海经济区等主体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闽籍海外留学人员、华侨华人,是我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对于加快我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我省高度重视海外留学人才这一战略资源,认真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相似文献   

10.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高安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体系中的高效集约发展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推动该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实现科学崛起的需要,也是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以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泛珠三角经济区例,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视角,论述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原兴,则中国兴。河南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也正是目前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河南经济找出路,也就是为中国经济找出路。一张国家区域经济战略规划图,让身处中部却面临“塌陷”的河南倍感焦虑。在《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构想》里,我省提出:“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物化。针对社会中某些"以物为本"的现象,从哲学角度探讨以物为本的表现、原因和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对策,旨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省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对俄经贸合作的前沿阵地,物流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一、以黑龙江省辐射东北区域,培育发展东北经济区物流圈我省应与辽宁、吉林、内蒙古充分对接,建立黑辽吉蒙"三省一区"交通物流体系。明确依托黑龙江省作为"一带一路"大通道建设的战略枢纽,加速融合东北经济区物流圈。搭建东北区域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区域物流大融合。强化东北区域物流协调机制建设,通过协商协作,打通区域物流互联互通的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17年来,我省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995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的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2位跃居全国的第11位。但同全国一样,在我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为全面实施“九五”计划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迫切需要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拟探析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蕊 《奋斗》2009,(4):42-44
2008年末召开的黑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等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新的规划构想。其中,构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挥我省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省这样一个典型的内陆边疆省份来说,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打造通往世界的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07,(5)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工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度从东部到中部、西部依次减弱,并指出从区域经济协调出发可以在现有统一性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新举措;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四川实际,总结各地成功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大思路;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一湖两区"开发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整个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有利于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生态文明指示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山东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黄河三角洲担负的重大责任,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