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镇乐 《新东方》2007,(12):89-90
注重改善民生,追求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翻开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这一历史新篇章,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手段,以社会和谐为目标。因此,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14,(8):14-15
近年来,鹿邑县政协在提案工作中,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着力突出提案建议重点,抓好整体工作质量,增强提案办理实效,开创了提案工作新局面,使政协提案在促进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改善民生和扩大人民民主成为党和国家近年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着力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两者是一个整体.着力改善民生可以为扩大人民民主提供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可以为改善民生提供积极因素和政治保障:民生和人民民主的最高命题是“人的白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军 《今日浙江》2011,(2):14-17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近年来,我省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步伐不断加快。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民生改善推动改革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努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正>民生问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找准着力点,才能在改善民生上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应在三个方面着力:一要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雄厚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王保珍 《乡音》2011,(10):23-2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但首要任务应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样包括让城乡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着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当前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着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创新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内容抓实抓好,这样改善民生内容才更全面、更完整。  相似文献   

7.
沈健 《群众》2012,(10):25-26
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着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为推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次单独成章、系统阐述,并且细化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任务目标,民生问题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杨欣  吕建全  王晓亭 《前进》2009,(5):48-49
党的十七大被誉为“关注民生的盛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山阴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起点回应百姓的民生期待无疑成为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成为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群众共享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民生连接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关注民生,督促"一府两院"着力改进民生,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的职责。因此,地方人大应把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作为监督的重点。但由于民生工作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地方人大在监督民生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是要选好结合点,抓住"牛鼻子",起到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作用和效果。在具体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选好结合点。首先,要选择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着力推进、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工作进行监督。近年,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尤其是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1.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新部署,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各项民生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增  相似文献   

12.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促进就业、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确保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2,(10):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放在优先位置,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4.
侯学元 《群众》2015,(4):11-12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关于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立足惠民善治,全面深化改革,以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强化政府的托底民生保障职能,着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着力促进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着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以增进民生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现代民政,不断打造民生建设新常态。在强化托底民生保障上深化改革托底民生保障方面的改革,要以困难群众根本利益为坐标,要从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历来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中央统战部和省委统战部谋划实施的安康富民  相似文献   

16.
瞿敬平 《人民论坛》2010,(10):46-47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完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牢记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富发展路子,继续处理好促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市民幸福指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财  相似文献   

1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完善海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大事,就是要把发展作为基础,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狠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勤俭办一切事情,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