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不起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实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符合司法规律,而且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主要适用于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犯罪嫌疑人,当然,拟附条件不起诉的嫌疑人在考察期间必须履行一定的附加义务。为了保障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正确适用,必须设定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制约机制,并为被害人和被不起诉嫌疑人设定相应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附条件不起诉是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情节,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在对我国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促进犯罪人的教育和重返社会等反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背景的分析,阐述我国建立该项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后,学界广泛争议的附条件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的关系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条件存在解读问题。目前关于两种不起诉关系的学界大致有三种:"包含说"偷换概念,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恐引发操作性难题;"代替说"缺乏法理依据,"一刀切"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引发连锁问题;"递进说"具有法理依据和实施可能,也较为符合当前法律规定和社区帮教条件现状。未成年人案件中酌定不起诉与附条件不起诉关系采用"递进说"处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附条件不起诉是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情节,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在对我国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促进犯罪人的教育和重返社会等反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背景的分析,阐述我国建立该项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5.
今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纳入法律规定之中,可以说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本文将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特征、价值等再次进行探讨,并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再次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本文也根据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围绕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主体、适用范围和适用考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立法者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严格限制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本文同时认为,随着我国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和司法制度的完备,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质的飞跃,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271条至273条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还存在适用案件范围过窄、适用程序条件不明确、考察机制不合理的缺陷。在司法实践中,社会调查报告制度、考察帮教机制、刑事和解制度、监督制约机制对于充分发挥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2年修改的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是,其适用范围非常的狭窄,在主体上、罪名上、刑罚上均有严格的限制,且一些限制条件规定的不清晰,适用起来很可能造成"同罪不同罚"的现象,本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罗少威 《法制与社会》2011,(32):119-120
2011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公布,其中有附条件不起诉的相关规定,那么什么是附条件不起诉,与其他不起诉的规定有什么不同之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适用、是否有商榷的地方,本文将对此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郑国泛 《法制与社会》2015,(9):48-49,59
作为修改后的刑诉法所新确立的一项制度之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政策的体现.本文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选择考验期内有关规定(考验期制度)作为研究内容,结合司法实践,分别对考验期制度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的概况、与其他相似制度的比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问题阐述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简单,实践指导性不强,如何在司法适用中正确理解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及如何准确把握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前提和条件成为当前检察机关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尝试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并引起广泛争议。该制度能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符合诉讼经济原则,有利于犯罪人尽早回归社会,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应尽快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法制与社会》2011,(31):129-130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刑去个别化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合理运用,是当前司法改革亟待建立的重要内容。尽管检察机关在当前法律框架下不具备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权力,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刑法三大原则及法院定罪原则并无违背,符合法治要求之合法性。在设计上,应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运作程序及监督制约,以探索符合基层检察机关实践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4.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近年来颇具争议的一项司法改革创举,该制度已纳入《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范畴。本文认为该制度与现行不起诉制度的关系如何,究竟是否有必要实施,对于解决司法资源的局限性、打击刑事犯罪与维护社会和谐之间的平衡有着何种意义,都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雪冰 《法制与社会》2013,(33):103-104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是刑罚处罚文明化的体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可以使未成年人消除犯罪前科的“阴影”,使其更加容易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附条件不起诉解读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松青  张华 《法律适用》2012,(10):59-6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一次确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这是立法对20余年少年刑事司法实践的肯定,同时,第一次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即刑事诉讼法第271至273条。司法实务中,部分地方检察机关对此虽有试点,但作为一项制度在立法上予以确立,无论对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17.
王荣富 《法制与社会》2010,(33):134-134,141
构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有利于缓解司法资源紧张的压力,有利于切实保护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本文简单探讨了附条件不起诉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适用范围、原则和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18.
阎涛 《天津检察》2009,(4):44-45
根据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140条第四款的规定,我国的不起诉制度可以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在当今世界各国检察官不起诉裁量权范围逐步扩大的情况下,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裁量范围则限制较严格,适用空间有限。为此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适当扩大检察机关不起诉案件范围的构想,即增设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磊  陈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3,(14):289+296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司法价值,是新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都是检察机关对诉与不诉之间的一种裁量性选择,他们之间界限的区分成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旨在以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为契机,用理论与实证的视角阐明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界限,探索与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新《刑诉规则》中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采用的是"参照式"立法模式。参照式立法未注意附条件不起诉与"不起诉"之间的区别,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权的制约被忽视;被害人话语权过度张扬有违公平。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的完善应当遵循制约两大决定权原则;赋予双方当事人救济权利原则。应当增设或细化以下制度安排:一是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环节的启动权;二是增设决定说理制度;三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起诉决定救济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