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苏平 《前进》2003,(3):18-20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格局中,县域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它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重要的行政区域、经济区域和人民生活的区域。我们祁县县委、县政府在总结历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和县域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构想。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以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构筑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多功能、高品位的城市化建设营造小康社会的发展环境和人民的生存环境;以晋商传统和现代意识相…  相似文献   

2.
张连珍 《群众》2006,(6):4-5,14
昆山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样板。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改革开放20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全市上下奋力拼博,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走出了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昆山之路”。昆山的实践对江苏全省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体现了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开创幸福生活的决心,顺应民心,令人振奋。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正如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4.
一、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目标,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根本要求、战略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小康”概念描述的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美好追求。弓l导与评价一个城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需要建立科学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现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数值标准,对南昌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行分析,并对南昌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求,以期为中部同类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新世纪开始,我区和全国一样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今后15年,是我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立足于五年打基础,十年上水平,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战略性的奋斗目标,而惠及十几亿人口,则是这一目标的中心点,也可以说是它的核心。目前大家都在谈小康社会的时候,首先就要记住这一点。一般地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小康社会的衡量也是如此。然而若从社会的整体内容来看,这样就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关键是要看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小康社会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特定…  相似文献   

9.
在邓小平理论中,小康社会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小康”概念的提出到小康社会恩想的系统形成,经历了一个酝酿和发展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小康社会思想酝酿时期、小康社会思想形成时期、小康社会思想丰富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得民心,令人振奋。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村是最广大的市场,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利益群体。所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而在农村中,贫困地区又是重中之难。因此,十六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反贫困的…  相似文献   

11.
力业 《时事报告》2010,(11):1-1
综合判断形势,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需要跨过五道坎。  相似文献   

12.
文飞 《传承》2013,(9):12-1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资源县是机遇更是挑战。资源县是典型山区县,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薄弱。因此,发展好山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是资源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六大以来,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比预想要好得多、快得多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顺应形势发展和人民意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报告关于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论断,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实现小康的关键看能否有效地解决发展速度较慢的农民的增收致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9,(2):62-63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比上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进展最快的一年。自2000年以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年加快.实现程度从59.3%稳步提升到2007年的72.9%,平均每年增加1.95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部署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时,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八个方面的任务之一,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对新形势下城乡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考察现阶段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17.
张发钦 《前沿》2014,(7):8-10
全面小康内含文化小康、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文化尺度,其主要标准为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文化支撑,主要包括文化要素支撑和文化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温海红 《现代人事》2003,(10):15-1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用小康社会来界定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和突出特色。在中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十几亿人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也是提前实现国际社会提出的2015年实现全球社会发展目标,为人类发展怍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工会作为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承担着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是工会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南京市委党校陈仕龙教授认为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论述,突出地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上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提前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