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 《人大建设》2004,(6):30-31
一位老支书,老人大代表,25年如一日,带领全村群众,致力于丹江滩涂地的改造。有人说他憨,有人说他傻,而蓝蓝的——  相似文献   

2.
赵长海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市北金村一个农民家庭:18岁那年,从市一中毕业的他,放弃进工厂的机会,在老支书的挽留下,从团支部书记干起,在村干部的位置上辛劳了15年。1987年,他“下海”了。由于赵长海头脑灵活,在商海中如鱼得水,生意越做越大。几年的功夫,他家盖起了村里最漂亮的小洋楼,添置了一应俱全的新潮家什,成了村里首先富裕起来的农民。赵长海偏偏就是有些怪,没钱的生活闹得慌.有了钱时,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相似文献   

3.
1985年,河南省西峡县陈阳乡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刘江华主动放弃了转志愿兵的机会,回到家乡。他告诉父母,他要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一年前村老支书告诉刘江华:“咱秧地村有144户人家,其中83户常年靠救济度日,有9户人家祖孙三代同住在一间破草房里。有6户人家5口人盖一床被子。全村26名学龄儿童,只有4个孩子在上学,村里的中学生也只有你这一个了。”老支书的活深深刺痛了刘江华的心,他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1986年春,刘江华卖材了家中的3头耕《,领着村里的几个年青人,田进了商海,坏而两年后他亏本兀…  相似文献   

4.
3月16日,双休日。上午11点多钟,江西省信丰县黄泥乡年丰村年近六旬的老支书袁善楷家,忽然来了一些客人,原来二十年前曾在此插队落户的11位外地知青,竟专程远道返回这偏远村寻亲做客来了。“袁大队长,我是小李呀……”“袁书记,久违罗,我们好想您哟!”一声言略显“夹生”的客家乡音,听来还是那样耳熟;一张张似曾相识且已老成许多的面容,看来还是那样亲近。“唤哟,有错!有错!还真……真的是你们购……”老支书如梦方醒,又惊又喜,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年的知与、现任赣州地区文明办综合科副科长约罗方义此刻兴奋不已,他紧…  相似文献   

5.
老午 《民主与法制》2010,(16):58-60
12年前,他在煤矿打工时,一岁多的儿子被抢走。为了找到孩子。他寻遍大半个中国。花光了40多万钱财,即便骨折了也要拄着双拐前行,为此他一贫如洗,靠救济生存……  相似文献   

6.
焦志勇 《乡音》2016,(4):36
他是一名老支书,数十年在家乡服务村民,爱岗敬业,为全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就是冀州市政协委员、冀州镇彭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安。王长安以发展致富为己任。他带领村民利用本村优势,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以工业小区为补充,以商贸物流为方向,引导农民调结构、促增收,开发建设了彭村工业小区,现已入驻企业60多家,年纳税额100多万;建成了粮棉交易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徐汇区文化系统传颂着一位年届87岁,乐为党建尽义务的老支书乐溪影的佳话。老乐1937年参加革命,1979年离休归家后,在田林十一村担任楼组长,乐为居民忙这忙那作奉献;  相似文献   

8.
李漠 《小康》2008,(11):49-51
他今年91岁,1947年入党,从196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是中国目前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仍然在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自公元2年置县,仅有文字记载就有两千余年历史,一代名相魏征的故里——晋州,从来就不乏名人。记者此行晋州吕家庄村,只为采访老支书高能权。高老1918年生,按当地以农历计算年龄的习惯,今年91岁。  相似文献   

9.
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以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年华,谱写了一首安慰烈士英魂的颂歌。这位共产党员就是安徽省岳西县蔡畈村老支书吴清胜。1951年10月,志愿军141师班长吴德阳,在朝鲜语洞里战斗中不幸牺牲。消息传到烈士的故乡──岳西县蔡畈村,人们在为烈士的英雄事迹而骄傲的同时,也为烈士的身后事感到担忧:年轻的遗孀和年仅13岁的痴呆儿吴功宽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不久后,小功宽的母亲改嫁了。就在她离村的那天,时任蔡贩村党支部书记的吴清胜,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照顾孤儿的责任。功宽所患疾病使他和植物人几乎没有区别,照料他的人,得用眼…  相似文献   

10.
年月 《文明大观》2003,(12):4-5
今年阳春三月,在龙江风格发祥地龙海市,住在九龙江水头的榜山公社上苑大队老支书郑鲈鳗与住在九龙江水尾的东园公社新林大队老支书甘才仔相会于龙江风格纪念馆。他们的双手紧紧相握,这一刻,他们心潮激荡。40年前第一次握手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更不曾想到,跨越漫长的40年,他们的双手第二次紧紧相握。  相似文献   

11.
年已76岁的老人大代表魏澹常说:“一个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能为别人多做好事实事,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56年前,怀着满腔激情的魏澹跟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而今,76岁的他虽然不再有56年前那么健朗的体魄,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作为人大代表的他对工作仍然异常严谨。  相似文献   

12.
早春四月,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村的樱桃树花期已至。大棚里的樱桃已经开始陆续上市。在燕崖村的带动下,周边村子全部发展了樱桃种植,路边、房前、屋后,凡是有土的地方都有樱桃树,樱桃已经成了沂源县的一张名片。“没有王武胜,就没有燕崖村的今天,他是沂源的‘樱桃大王’。”一位老支书感叹地说。  相似文献   

13.
珞佳 《群众》2018,(13)
正老支书是人们对长期在基层默默奉献的支部书记的一种亲切称呼。在江苏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一代又一代老支书扎根基层、默默耕耘,创造了值得称颂的不凡成绩,忠诚、为民、奉献、敬业成为他们身上鲜明的人格标识和独特的精神名片。老支书精神是在历史的实践中积淀和发展起来的,为了传承和弘扬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今年以来,江苏开展了"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省委在"七一"前夕召开专题座谈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学习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0月,李维汉已是87岁高龄,病重再次住院五个多月,肺心病已经到了晚期。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满族干部和群众通过不同的途径向中央反映了他们要求建立满族自治地方的强烈愿望,李维汉也收到了这样的信,信中希望他协助向中央反映。李维汉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他认为这是民族自治方面的一大悬案。他对身边工作的同志说:这个问题的历史同我关系较多,我应该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的历史实际,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写出来,供中央决策参考,过去没有这样做,现在补一课。他要秘书从中央统战部找来有关资料,他…  相似文献   

15.
董辉  冯慧玲 《浙江人大》2012,(11):50-51
他是一位扎根土地的老农民,也是一位连任20多年的老支书。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裘市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了村集体经济名列当地前茅的小康村。从2003年起,他一直连任区人大代表,他所提出的意见建议,件件都能说到百姓的心坎里,他为一方百姓尽心代言、排忧解难。他就是宁波市江北区第八届、九届、十届人大代表,江北区洪塘街道裘市村党支部书记夏信忠。安居了,乐业了,百姓心里也踏实了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他还是城郊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年轻农民,但他爱看书,不喜言语,给人的印象总是有点木讷和忧郁。他又喜欢种花养草,这在当时的农村可不是什么好优点,周围人便有心无心地嘲笑他,说你的命苦畦,没生在好地方好人家。他却充耳不闻,该怎样还是怎样。一天,他走进当时刚刚由县改市的市区里,胡乱游转,发现在市政府的一侧,有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他站在那里看了半天,不由地说:“多可惜,这要是整成花园,该多好!”不想他的话音刚落,  相似文献   

17.
任双波今年36岁.1996年从警校毕业后,先后在河南省洛阳市公安系统从事技术、宣传工作。2011年3月31日,身为宣传人员的他多了份兼职——洛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洛阳”运营员。  相似文献   

18.
邻居     
沙平 《中国减灾》2006,(12):56-56
林祥是唐山大地震的遗孤,在三十年前的那场灾难中,他全家仅他一人活了下来,那时他还是个十六岁的孩子,正在读中专,成了孤儿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顺利读完了中专并被照顾分配到机关工作,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2月18日一大早,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果作屯村民围坐在村委的电视机前,一同收看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时,村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快看,快看,韦老支书,韦老支书!"村民们口中的韦老支书,就是38年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韦焕能。38  相似文献   

20.
潘兴全个子不高.却很结实,年近50岁,依然目光如炬,特有精神,他是被客户单位员工公认的“硬汉”。他从一名普通保安员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