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恩格斯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始终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密切关注着当时科技发展的最新态势,而且还在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分类、科学技术发展动因的考察、自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为科技疾呼     
苏北 《半月谈》2003,(20):4-5
  相似文献   

4.
李菁  陈坚良 《求索》2012,(3):254-256
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价值,是中共领导人的一贯主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共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他们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现代生产中的作用和如何改变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状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深入研究中共领导人的科技价值观,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使人们更多关注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两者能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受伦理道德评判而产生科技伦理道德问题.对科学技术及其引发的科技伦理道德问题应采取科学态度,坚持两手抓.在明确科技伦理道德责任归属的基础上,加强科技伦理道德建设,以促进、引导和规范科技发展,为科技进步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就科技创新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指出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他强调 ,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创新 ;他认为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 ,非常重要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他还论述了推动科技创新必须实现自主创新与必要引进的有机结合 ,必须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论述 ,对于全面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在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精神困扰和道德难题。加强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实现对科学技术自觉有效的支配 ,而且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 ,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人类的道德理性和科技理性是互补的 ,科学技术的运用必须得到道德理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毛越华 《思想战线》2013,(Z1):159-161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内力和外力所形成的合力的驱动下完成的。人的需要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本质追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内在动因、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诉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启动器、市场需求是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助推器,它们共同构成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过去了,人类迎来了新的千年。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它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展望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普遍认为,21世纪科学技术将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理论基础,运用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将公安战斗力分解为不同要素,通过论证科学技术对各要素及其组织形式的促进作用,得出科学技术是公安战斗力的核心的论断。同时,用战略思维的方法论述了公安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军事科技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科学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事科技道德的特殊性。建立军事科技伦理学学科,对于促进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培养高素质军事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这一新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内容和研究意义的初步探讨,是建立军事科技伦理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规划的历史重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科技规划在中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第一个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称《十二年规划》) ,是1956年开始制定的,之后又制定过《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1978—1985年全国科技发展纲要》(简称《八年规划》)、《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以及《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从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看,这些相继制定的“科技规划”虽反映着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国防建设等方面的不…  相似文献   

13.
陈岩 《传承》2013,(4):64-65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塑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成为我国摆脱农业落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要任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更是一个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6,(4):87-87
一是要完善培养体系,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二是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建立健全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三是要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魁 《政策瞭望》2013,(2):43-45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就难以真正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代科技革命之所以与中国无缘,其主要原因在于:古代中国注重政治伦理的探讨,而缺乏对自然本源的探索;注重实用科学而排斥科学理论的研究;没有充分认识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农抑商的政策束缚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宁青 《群众》2006,(2):54-55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亟需加快科技发展的紧迫性。我学习这一讲话后深深感到,我们既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把压力变为动力;又要看到已有的基础和奈件,增强信心和决心。这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快追赶世界先进的步伐,整个科学技术正蓄势待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14,(3):34-37
纵观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一个杰出的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乃至一个学科、一个产业的兴起。过去60年里,没有钱学森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就不会有“两弹一星”的成功;没有袁隆平等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心理角度探讨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没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原因。科学技术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为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和认同,而近代中国社会正是缺少这种需求和认同,并表现出对科技的蔑视、抗拒和排斥心理,一方面统治阶级缺乏对科技的引导与支持,同时社会大众缺乏对科技的需求和推动,加上知识分子也缺乏对科技的追求从而造成科技发展主体的缺失,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走出科技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作为社会各要素共同价值取向的社会发展观,通过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创造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规范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方向、目的和性质。不合理的社会发展观必然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科学发展观将有利于走出科技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