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叫曼福雷德·布罗克,1995年5月首次来中国,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四环一贝多菲亚特种润滑介质有限公司兼职专家。我三次来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我内心产生了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的青少年时代王光美少奇很少谈他的光荣历史。1948年,他曾对我说:"要从我的今后了解我,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他的谦虚,使我深受教育。但是,他在同老同志、亲戚、旧谊来往中,在谈论其他问题时,难免要涉及他的过去,因此,我还是零零星星地听他讲起过...  相似文献   

3.
《北京支部生活》2008,(10):69-69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我想了解一下什么样的行为构成聚众赌博,什么是赌博罪。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11):70-70
我本来是做经营管理工作的,可不久前党委要安排我去做党办主任,说真的,我对党办的作用和职能都不太了解,请贵刊给予指教。  相似文献   

5.
银杳     
郭沫若 《党课》2012,(18):119-120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相似文献   

6.
潘迎 《当代贵州》2013,(30):55-55
越来越多的旅行,让我对贵州这片土地更加了解,我也越来越热爱这个美丽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我是日本的盲人教育专家,是一个盲人学者。我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十分向往中国。日本的盲人比较发达,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盲人学生到日本留学,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中国盲人。于是我立志效法中国唐朝的鉴真大和尚,做一次“瞽目西飞”,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同时也帮助中国的盲人学会日语,了解日本。  相似文献   

8.
郑宇功 《奋斗》2002,(1):50-50
最近,我读了一本刚刚出版的《黑龙江历史故事集》,它对我了解黑龙江,认识黑龙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黑龙江的历史进程,纠正了我原来对黑龙江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9.
问:我在机关从事专职党务工作已经8年了。我向党委提出想换岗交流,而领导认为我了解机关党务情况,做这项工作比较适合.劝我留任。请问,党务工作者换岗交流有什么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李庆刚 《党的文献》2012,(5):119-122
1956年9月13日,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被提名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会上,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毛泽东是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来评价陈云的,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对陈云思想方法和品格风范的肯定与赞赏。  相似文献   

12.
《当代工人》2011,(21):38-39
【背景故事】 去年,深圳的阿姐让我回广西开拓家乡的市场,在一个老客户的引荐下,我认识了李兴(化名)。李兴负责公司的业务部,我去他那边了解货源的情况,从楼上下来的时候,我还在和他寒暄,忘了扶住楼梯扶手,那只伤残的左脚没立稳,险些掉下去,李兴眼疾手快把我拽住。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入党至今,我也算是一名年轻的老党员了。2006年开始从事党务干事工作,使我有幸在繁忙的工作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党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14.
陈云是我们党的一位杰出领导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创造性的工作成效以及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也因此他获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敬重。毛泽东在党的八大期间曾说:“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称赞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  相似文献   

15.
王春 《廉政瞭望》2011,(7):30-32
“我又忍不住戴上了首饰” “重庆打黑之后,治安好多了。”这是记者最近在重庆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当本刊记者联系重庆市公安局宣传处负责人,试图了解重庆打黑后发生的变化时,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你要了解发生的变化,最好去采访老百姓,他们最有发言权。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打黑还在继续,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6.
我19岁参加革命,除新中国成立前后那几年、到基层任支部书记5年和“文革”期间被下放劳动外.我48年的工作生涯中有30多年都是在组织系统,可以说我对北京组织工作感情很深,也颇有感慨。下面结合我自身经历,谈一谈我所了解的北京组织工作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有人对他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农民,肯定能做出比今天更大的成绩。他说:正因为我是农民,所以我才更了解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8.
我是北京颐和园的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培养青年积极分子,特别是“80后”年轻人入党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必须走近他们,对他们了解得越多,引导与培养工作才能越到位。  相似文献   

19.
我是省农科院的黎世民,2010年7月,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主动报名,到省级贫困村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调查摸底 干好进村第一件事,2010年,正值酷暑盛夏,我来到了焦竹园村。焦竹园村位于泌阳县铜山乡东部,是鄂豫边省委旧址所在地。步入村里,我首先做的是调查摸底,了解村情。  相似文献   

20.
方谦 《大特区党风》2003,(12):63-63
《大特区党风》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师,她内容丰富,政治性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她的《专稿》和《要闻速递》栏目,能让我及时了解党中央和中纪委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及时了解省委、省纪委的反腐倡廉工作部署,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方向;她的《研究与探讨》、《工作在线》和《域外一瞥》栏目,使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