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干部考察工作中,了解真实情况难。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像X光一样快捷准确地了解干部”。对于从事干部考察工作的同志来讲,也确实想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做到快速准确。客观公正。但事实上,干部考察工作往往受考察者人为掩饰和误导,造成了解真实情况难的状况。从心理学的角度和当前的社会风气影响分析,造成这种不正常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从个人恩怨出发,有意不给那些敢抓敢管的干部说好话;有的觉察到某某考察对象可能会提拔,于是就“多栽花少栽刺”,“优点煌煌,缺点寥寥”;有的担心…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委副书记姜大明最近说:现在听真话很不容易,很多“意见”都是漂亮话,实际是批评式的“抬轿”。这种现象时下有一定市场,是党内一种很不好的风气。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遗憾的是,如今这种敢讲真话、当面敢批评的批评竟变“味”了。一些人变得十分圆滑起来,提意见净是漂亮话。什么“某某领导原则性太强,丁是丁,卯是卯,缺乏灵活性”;“某某领导办事太认真,连群众柴米油盐的小事都管”云云。如此批评式的“抬轿”,实则是献媚取宠。  相似文献   

3.
考察干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是整个干部考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干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考察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考察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对考察对象的使用。然而,在实际考察工作中,获得“主要缺点和不足”的信息往往要比获得优点和长处的信息更不容易。因此,准确考察干部的“主要缺点和不足”,除了在考察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在考察人员方面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校长:今天开个座谈会,请大家给我和老书记提提宝贵意见。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 A:好,我来抛砖引玉。我认为老书记工作不大胆;校长年轻,处事不冷静。 B:二位领导的缺点是有的,只是没那么严重吧?我看是:书记工作不太大胆,校长工作不太冷静。 C:不不,准确说,应该是:书记有时不太大胆,校长有时不太冷静。 D:我说嘛,“有时有些方面不太大胆,有时有些方面不太冷静”。 E:各位的意见,敝人不敢苟同。窃以为,书记的不太大胆正体现了她的谦虚、谨慎,校长的不太冷静正是出于敢想敢干。二位领导各扬其长,珠联璧合,实在是我校的万幸l 书记:好,今…  相似文献   

5.
世上让人一听就起情绪的事很多,且因人而异;在我则一听就起情绪的事是某某一手提拔了某某或某某是某某一手栽培的。我说不清为什么对此一听就起情绪,大致可能是因为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太陈旧,太落后。黑社会龙头老大和龙尾老小之间存在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我看来很正常,因为人家是黑社会,黑社会就应该黑,就应该不正常,行为方式就  相似文献   

6.
厚道做人     
于华启 《党课》2011,(6):72-73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这样的评价:某某为人厚道,或某某不够厚道。厚道不厚道,无非是说做人忠诚不忠诚、老实不老实、踏实不踏实,说到底是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优劣。  相似文献   

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地方党委协助管理的双管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是考察中地方党委参与少。《条例》规定:“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主管方负责,会同协管方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少数的双管部门考察干部时会同地方党委一起考察,多数单位忽视了地方党委在干部考察中的作用,不向地方党委打招呼,独自进行考察,致使地方党委参与考察的权力落空。二是酝酿中征求地方党委意见少。《条例》规定:“部门与地方双重…  相似文献   

8.
倪洋军 《党课》2013,(23):104-105
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向来被外界干部、群众“高看一眼”,总被认为是什么都知道的,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所到之处.组工干部也常常会被一些“好事”“好奇”之人拉住问上几句:“听说又动干部了,某某和某某又到什么单位了?”而当组工干部“客气”地说“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关人事调整的传闻:“某某要动”,“某某要升”,“某某要到某某单位当‘一把手’”等等。过不多久,其中不少传闻果真成了事实。故此有人说:“传言不可不信。”这涉及组织人事工作“跑风漏气”问题。这些“风”、“气”的源头何在呢?仔细分析,大概源于四个方面:其一是对上级党委研究的初步意见,有些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尤其  相似文献   

10.
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注重并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既是改进缺点和不足、树立良好风气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如今,物的等级似乎已经成为文明的等级。牌子、型号、价格、头衔等等,比人更重要。人们其实是这么看一个人:开保时捷的某某、穿Vm-sace的某某、挎Gucei的某某……心照不宣.生活世界的扇扇方便之门、成功之门都自动为某个物价堆积起来的金字塔的塔尖地带敞开。  相似文献   

12.
为民 《支部生活》2006,(3):42-42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仍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需要延长预备期继续进行考察和教育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入党时有菜些缺点,在预备期间转变不明显,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但本人愿意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决心按照党员标准进一步改正的;入党时基奉具备党员条件,但入党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缺点,经党组织指出后,愿意改正的;入党后犯了一般性错误,本人检奁认汉深刻,下决心改正错误的;入党后虽然一般表现尚好,但政治素质较若,党组织认为应该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的。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这次“三讲”教育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当领导机关在向群众征求意见时,一些人总是说“没意见”。真的没意见吗?笔者不以为然。在这里,笔者对这些所谓的“没意见”倒有一些意见,心里感到不吐不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不干工作的人。”每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既然这样,当我们向群众征求意见的时候,群众为什么会说“没意见”呢?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历史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当…  相似文献   

14.
1959年.毛泽东在同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毛泽东批评这些人不会“读无字之书,听无弦音”。“多谋寡断”的认识根源还是不懂和不讲政治.尤其不懂和不讲文化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59年.毛泽东在同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毛泽东批评这些人不会“读无字之书,听无弦音”。“多谋寡断”的认识根源还是不懂和不讲政治.尤其不懂和不讲文化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24):13-13
“彻底崩溃了,每天要带孩子读这个’明白卡’,一直到月底,还要和孩子一起背过。孩子连字都还认不全,可怜我一把年纪了还要背如此多的东西……” 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在一个微信群里抱怨。从她上传的照片可以看到,一张4A纸上,写明是某某省会城市(为创建某项先进荣誉)推出的“某某工作明白卡”,卡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将会怎样检查。  相似文献   

17.
尽管新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民主推荐方式作了一定的规定:“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力求扬长避短,因为在干部考察中过分依赖个别谈话会带来一些弊端。一是个别谈话具有含糊性。有些谈话人出于种种考虑,意见表述得含糊不清,即使考察人员反复提示、追问,谈话人也不愿作出更明确具体的回答,这给考察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二是个别谈话易失真实性。谈话中,有的谈话人明知谣传中的人选不合适,但是担心自己的意见被传出去或怕得罪人,只好违心地推…  相似文献   

18.
常听到一些领导同志评价下属说:这个同志工作不错,就是爱讲‘牢骚话”。我认为,讲‘牢骚话’奖一个人的缺点,但“牢骚话”里也有真话、实话,不可一概否定。实事求是地讲,“牢骚话”不是那么中听,谁听了。G里都不舒服,所以,爱讲“牢骚话”者大多是得不到领导的偏爱和重用。其实,一个领导干部如何看待“牢骚话”,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一个单位“牢骚话’哆,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单位的民主风气不是太浓,领导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然,群众的意见有处提,疾苦有人理,领导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是个申请入党多年的国企职工,同志们都说我是个优点突出、缺点也十分明显的人。接受党组织培养考察六年来,自己觉得挺有进步的,可每次与培养人交流时,他们总能给我指出一些问题需要改正。有时,我觉得他们这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是打击我想入党的积极性,可又不敢明说,怕被人认为是不能虚心接受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读某报,见到一则报道,中云,某海外华人学者出版了一本论述中国古文字学的著作,国内某研究机构为之举办首发式,出席者有副委员长某某,某某长某某,某某部长某某,某某副部长某某等一长串,有名有姓。读至此,很是兴奋,这么多首长、官员出席一部古文字学著作的首发式,确乎前所未闻,喊了多年的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意见终于得到了回应,岂不应该为之浮一大白!报道接着说,首发式也有学者、专家出席云云,这当然好,一部学术著作毕竟要学者、专家来鉴定嘛!于是,我就急于想知道,是哪些专家、学者到会了,其权威性如何。然而,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