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难忘的岁月     
李培桐 《共产党人》2005,(20):32-33
1937年上半年,保定特委书记刘秀峰(后来才知道的)为躲避国民党的抓捕,住在我家。他眼睛很大,我们都称他“大眼刘”。我当时只有11岁,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只记得那时学校的围墙上有国民党画的漫画,内容就是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等。所以,我以为共产党就是漫画中的那个样子。有一次,“大眼刘”对我说:“你看我这人怎么样?”我说:“挺好的。”  相似文献   

2.
眼者,视觉器官也。这是《辞海》的解释,有点文雅,不那么通俗易懂。“人为啥长眼睛?”恐伯三岁小孩都能回答:“看东西。”“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这就不是小孩子能够回答问题了。长两只眼睛,看人看事看物时,才能不偏不斜,端端正正。作家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更深了一层,把眼睛同人的心理、灵魂、思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眼睛不光是用于看东西,还有着审视、探视、监视的功能,即评判是非、辨别善恶、衡量美丑的功能。凡五官健全的人,都有两只眼睛。除去睡眠时间,每时每刻都在看人看事看物。然而,同样的人,同样的事…  相似文献   

3.
官员贪腐,原因相当复杂;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来自配偶和子女。所以,自古以来,官员家事,应在详审之列,亦必谨慎对待。《史记·外戚世家》有云:“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欤?”  相似文献   

4.
用人八忌     
宿希舜 《求贤》2008,(5):19-19
常言道:任人唯贤,唯贤是举。但何为贤?《新华词典》云:“贤者,有德行的,有才能的”。由此可见,贤的含义有两层。其一,德才兼备;其二,德居才之先。正因为“贤”有这两层含义,所以,笔者以为选任领导干部有八忌,以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道德有无将“天”(天帝)作为自身价值的根据?如果有,这种价值根据是怎样形成的?又有什么特征?其对现代社会建构道德价值之源的话题有什么积极性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由宗教信仰到道德价值之源在中国古代,道德价值外倾源头是由宗教信仰演变而来。何以出此判断?请看如下资料:“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火火宗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火火宗之。”〔1〕“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时之云凑,千里之雨至。”〔2〕“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  相似文献   

6.
甘正气 《前线》2013,(6):80-80
人生出彩,何人不梦寐以求,因之翻阅大家传记者有之,倾听名家演讲者有之,以觅到出彩的法宝和秘诀。每个人心底都会发出这样的呼声:“我怎样才能出彩啊?”而很多人攀上出彩的顶峰,回看千里云,反顾所来径,发现出彩,于个人而言,不过要有“四心”罢了。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指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于读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本可与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可尽。自非通人,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里汤显祖提出了“情”,鼓吹“情之至”、至情,说有了这么…  相似文献   

8.
刘诚龙 《唯实》2008,(3):96-96
不知道是不会总结,还是不太会说话,宋太祖对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很是不高:“聚敛之臣,过于盗贼,为朕结怨,孰云有益?”  相似文献   

9.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云:“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保持平常心是关键所在。何为平常心?即“布衣之态,宁可清贫自在,不求浊富多忧。”这既是一种生存智慧,一种战胜自我的豁达和大度,又是一种拒绝庸俗的超脱和清醒,更是一种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0.
鲁曦 《党风与廉政》2002,(12):19-20
在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官渡村传颂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失明多年的75岁的梁桂花老人重见光明了,重见光明的梁桂花老人逢人便讲:“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能重新看到这个世界,这可多亏了咸阳市委张立勇副书记啊。”亲人般的呵护、关怀2001年4月17日,张立勇副书记带着妻子驱车来到马庄镇官渡村梁桂花老人家里,张副书记对失明多年的梁桂花老人说:“老人家,我们带您到医院看看眼睛,您说怎么样?”老人脸上现出半信半疑的神情:“我这眼都十多年看不见了,怕是不好治了。”“我们去试试看吧。”于是,张立勇和妻子搀扶着老人上车,…  相似文献   

11.
别致 《当代党员》2023,(7):29-30
<正>效能之变:以数字化变革推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怎样才算好?“巴南区有10万余家企业,以前,需要大量人力到企业做政策宣讲。”巴南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局长刘敏说,现在有了“巴巴实”这个企业服务云平台,很多工作可以直接在“云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韩星 《前线》2013,(2):89-90
《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最一般的解释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相似文献   

13.
龙眼     
龙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宋人罗愿的“九似说”有两个版本,一言龙“眼似鬼”,一言龙“眼似兔”。我倾向于后者,觉得那个“鬼”字,很可能是“兔”字的笔误。因为龙的其它“八似”,似的都是驼啊鹿啊蛇啊鱼啊鹰啊等等,总之是自然界中活生生的动物,怎么惟独眼睛要似一个谁也没见过的鬼呢 ?鬼眼是什么样子 ?谁能讲出个一二三 ?兔眼就不同了,比较圆,也亮一点,还汪着一包水。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还不够大,光波中的柔顺多了些,威猛几乎看不到。   于是,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虎,虎眼不小,威严有王者之气;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  相似文献   

14.
愚公移山     
《当代党员》2009,(9):69-69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相似文献   

15.
一个聪慧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听话,在广泛听取各种声音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领导方略。有经验的领导者都认为,听话不仅要善于用耳听,还要善于用眼听,更要善于用心听?我国古代的兵书《六韬》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相似文献   

16.
文伟 《党建》2014,(8):40-40
王凤彩,北京人氏。退食之余,惟披沥党性,奉身公益。里巷有残疾夫妻,家贫业窘,王氏每曲以济之,又时以笔墨之具馈其子,终助其成材。有兵士染疮疾,久不愈,其乃为之求高医,觅良药,送诊金。细民小卒,岂因卑下而不顾?善行美事,岂以微小而不为?尝言:“爱人即爱己,利人即利己。”《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诚可为此妇铭之!  相似文献   

17.
刘修春 《党课》2012,(22):74-75
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识人。”但识人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识人之难,连千古一帝唐太宗都感到困难。为什么识人如此之难?因为在用人的问题上,用了忠臣,百姓幸福,社稷安宁;用了奸臣,百姓遭殃,社稷哭泣。可见识人用人之难。崇祯皇帝在大明帝国灭亡时说过一句名言:“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相似文献   

18.
会同之名,似有王者之气。《周礼·春秋·大宗伯》云:“时见日会,殷见日同(意为帝王接见诸侯大臣,个别见叫会,集体见叫同)。”《论语》中也有“宗庙会同”(原分别指君王祭祀祖先的地方和诸侯会盟之事,借指国家、君王)一语。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会同及其周边地区就没有建立过国家,何来帝王呢?晋代著名史学家习凿齿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神农生黔中。”会同古属“黔中”,这是历史文献中会同与神农炎帝关系的重要记载。县名与此联系起来,“会同”之帝王恐怕只能是神农炎帝了。  相似文献   

19.
徐悦 《学习导报》2012,(18):60-60
张震将军视察时常喜问保卫干部三个宇:“忙不忙?”著答“忙”,即不悦;若答“不忙”,则喜之。有人不解,问其故,将军曰:“保卫干部若忙,这个部队肯定问题多,不忙,说明问题少。”某日,张震将军视察某连。将军问该连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对曰:“一两左右。”又问:“一两有多重?”答:“一两50克。”又问:“最大的鸡蛋多少克?”答:“70克左右。”问:“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左右。”将军喜曰:“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  相似文献   

20.
徐悦 《新湘评论》2012,(18):60-60
张震将军视察时常喜问保卫干部三个宇:“忙不忙?”著答“忙”,即不悦;若答“不忙”,则喜之。有人不解,问其故,将军曰:“保卫干部若忙,这个部队肯定问题多,不忙,说明问题少。”某日,张震将军视察某连。将军问该连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对曰:“一两左右。”又问:“一两有多重?”答:“一两50克。”又问:“最大的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