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想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2.
读家秘籍     
李晓巧 《廉政瞭望》2013,(12):66-66
虽然这是一本并不新的书,但是足以用“老而弥坚”来形容,或者它以某种方式来提醒人们“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真正到来。本书作者以管理者的角度,在大量案例中论述“细节”的重要性。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其中不少观点启人心智,例如“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拒绝浮躁:做事不贪大,  相似文献   

3.
把小事做细     
偶读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仅粗略一翻,便被汪先生那“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的理念所折服。当今时代,正如汪先生所言,“四处热气腾腾,一派欣欣向荣;但细观察又觉得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每个人都把自己岗位的事情做到位就 OK 了”。“把自己岗位的事情做到位”,其基本前提就是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在这方面,上海地铁二号线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能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被我们忽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宏韬  相似文献   

5.
在乡镇,经济工作是中心,是上级考核的主要内容;党建工作,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实行“一票否决”;其它工作也要求书记亲自到位,党委书记没有分身术,面对这么多工作,如何才能不顾此失彼?我的体会是:一手做掘进机,村经济工作深挖硬掘,干出“虎皮色”;一手做洒水车,对其它工作照顾到,不留死角死面。把各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倾斜于中心,兼顾其它对中心工作,集中重要力量,投人上要精力下功夫抓。一星在干部配备上倾斜。全镇的经济工作,由我0接挑头抓,镇长全力抓,由安排1副书i己…  相似文献   

6.
孟盛 《廉政瞭望》2010,(15):12-15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早年畅销读本《细节决定成败》,一语道破现实。  相似文献   

7.
金陵客 《唯实》2009,(7):95-95
时下某些时评作品,有几个共同特点,可以称为“八股”病。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旧”、“凑”、“瘦”、“陋”、“秀”。“旧”,即观点陈旧,不仅与人雷同,而且不断重复自己;“凑”,即生拼硬凑,观点加例子,不管是否符合逻辑,硬拼凑在一起;“瘦”,即内容单薄,缺少分析,缺少比较,缺少论争,缺少感情,看上去就像一根光秃秃的电线杆子,没有一点绿色枝叶;“陋”,即语言无味,格式老套,面目丑陋;“秀”,即秀名词,越是简单的说得越复杂,越是熟悉的说得越陌生,故弄玄虚,卖弄聪明。  相似文献   

8.
苏荣 《党建》2010,(9):13-1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近50年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辈子学习,否则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9.
语丝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谈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一篇美好的言辞并不能抹煞一件坏的行为,而一件好的行为也不能为诽谤所玷污。忧虑是人生的劲敌。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韧。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不学会评价自己,就不能评价别人。有三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回来的:射出去的箭,说过了的话,度过的日子。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相似文献   

10.
白冬梅 《当代贵州》2009,(23):30-30
人生就是一道连线题,有的人画的线简洁而清晰,直来直去;有的人云里雾里,纸有多大线能画多远,最后连画的人自己都找不到线头了。其实多数人的人生是缺少规划的,我们寻求着一份自以为是的安稳,一转身,人生过了大半。  相似文献   

11.
叶彤 《支部生活》2005,(6):38-39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文明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水。水,孕育了人类,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水,我们拥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水,繁荣了人类,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水,我们憧憬的未来将不再辉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水,我们……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党课》2007,(4):125-125
“如果你有智慧,请拿出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请拿出汗水;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缺少汗水,请别来应聘。” ——一家日本公司的招聘广告  相似文献   

13.
瘦猪 《廉政瞭望》2012,(8):65-65
“读书贵能用书,若不能用书,书反蔽智。”这是读书人的微博;“欲莫难于处妻子,理莫难于处父母。能处妻子可以使人,能处父母可以事人。”这是宅男的微博;“濂言勿与交浅者谈,深理勿与见浅者道。交浅言深反生疑,见浅理深反生障。”这是社交的微博;“作战的武器是枪炮,为政的武器是舆论。赏罚公务员的权柄在政治,纠正公务员的舆论在人民。”这是官方的微博;“兵战须兵精气锐,始能战胜。商战须货好价廉,始能战胜。货好在技术,价廉须用政治。”这是军事家、企业家和政治家三位一体的微博。  相似文献   

14.
陈原 《新湘评论》2013,(21):29-29
人生不能缺少娱乐,而且还要“寓教于乐”,这是人们的共识;娱乐是有界限的,有些事情万万不可娱乐,似乎也被多数人所认可,起码在舆论中是这样表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娱乐的界限极其模糊。  相似文献   

15.
新欣 《前线》1998,(11)
书的海洋中,一位思想者在沉思……《送您一把金钥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精美独特的装帧,给人的感受是庄重和清新。“即使当了总统,书也仍是你的老师。”当我打开这部30万字的著作,一下子就被它那独特的“凝思片语”揪住了———“书是我的导师,她给我知识和启迪;书...  相似文献   

16.
开国元勋陈毅元帅诗云:“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这是他对桂林的极高礼赞。作为桂林人,好多人却未必对桂林的自然禀赋和千百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全方位的认识。庞铁坚先生的《推开桂林的门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下简称《门扉》)一书,为我们开启了历史之门,是我们认识桂林历史文化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17.
《往事回首》是中纪委原副书记刘丽英的回忆录,是一部她前半生经历最深刻的自传。我一口气拜读完,又反复阅读。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党的忠贞不渝,把事做好、做实的实干精神;充满着对人民的善意、仁爱的人间真情;充满着异乎常人的自信和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请您评刊     
在我们单位组织的读书活动中,人人都把党刊列为首选的学习读物,特别是《共产党员》更是受到了大家的青瞄匕我们党支部以《共产党员》为文化载体,倡导“多读有用处的书,多做有益的事;当有长处的人!”参加工作至今,自己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共产党员》对我有着特另性自烈的吸引力,最具说服力的一点就是。贵刊源源不断地为所有读者输送着精神财富和文化养分,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收获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本书,所不同的是,有的是“百科全书”,与之接触能使人增长知识,明晓事理;有的是“专著”,在某个方面可以为人师,为人表;有的则是一本内容空泛,用处不大的书……此言极是。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更是一本书。这本“书”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就是这个单位群众的“必读书”。群众多半从领导的讲话、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读出领导者境界的高低、知识的博寡、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而且,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他那本“书”的读者面就越大,昭示力就越强。有时一次…  相似文献   

20.
百川 《求贤》2006,(1):26-26
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这样写道: 你今天做的善事可能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你帮助别人可能会被人认为你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帮助别人;人坦诚待人可能会受到伤害,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坦诚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