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表演者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传播者,在传播作品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创造性劳动,他的权利应当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我国《著作权法》对表演者的权利及与表演者有关的法律关系作了规定。笔者  相似文献   

3.
4.
伯尔尼公约与我国著作权法的权利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般权利限制 对权利限制,尤其是版权的权利限制,有许多理论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这里,只能就一些与版权贸易联系密切的问题,以及与伯尔尼公约可进行比较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作一些说明。 我们称为“权利限制”的那些内容,在一些国家的法律中称为“被指为侵权时的辩护依据”(defendences to infringtment)。 地域效力的限制、保护期的限制,都可以属于权利限制,因为在有些国家,确实有过一再延长保护  相似文献   

5.
表演者自1961年10月26日签订《罗马公约》以来,对表演者权利的保护便有了法律上的依据。按照《罗马公约》第3条(a)项的定义,表演者是指“演员、歌唱家、音乐家、舞蹈演员和表演、歌唱、演说、朗诵、演奏或以别的方式表演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其他人员”。但对表演者定  相似文献   

6.
作品表演者权利不属于著作权的范畴,但它仍是与“著作权”相邻接的一种知识产权——著作邻接权。著作邻接权是在一定期限内,表演者、唱片制作者及广播电视组织因传播作品而享有的一种类似著作权之权利。本文立足我国现实,借助国外立法经验,仅就其中第一传播媒介——表演者——的权利保护问题,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7.
1990年9月7日我国颁布了《著作权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的保护著作权的法律,它既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又符合我国参加的《伯尔尼公约》的原则,我国已参加了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是1886年9月9日在瑞士的伯尔尼签订的,所以又简称《伯尔尼公约》。它经七次修订,现行有效的文本是1977年7月24日在法国巴黎修订的文本,简称巴黎文本。我国既然参加了,《伯尔尼公约》,我国的《著作权法》与《伯尔尼公约》的原则是否相协调?因我国的《著作权法》与《伯尔尼公约》都是保护著作权的专门法律与公约。现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比较。一、国民待遇原则所谓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一个缔约国家要保护所有缔约国的作者,要象保护本国公民一样保护其他  相似文献   

8.
加快《著作权法》修改工作是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现实需要。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对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著作权司法实践中也出现大量亟待立法解决的问题。《著作权法》的修改应当立足我国国情,着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科学的态度,突出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表演者精神权利结构与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延超 《法学论坛》2007,22(1):97-104
理论界及司法界有关表演者精神权利的问题争论较大,归根结蒂是有关表演者精神权利的结构与本质的争论,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着重论述了表演者精神权利的结构与本质,在有关精神权利的结构部分,论述了表演者精神权利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在本质部分,对表演者精神权利与作者精神权利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两者的本质区别,突显了表演者精神权利的纯粹的人身权属性.最后还以表演者精神权利结构和本质为视角阐述了其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著作权法》,经过11年的酝酿,终于在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这是我国人民的一件大事,在我国法制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著作权法》从整个体系上看,比较科学、严谨,内容比较完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和协调了各方面的利益。一、关于保护作者的正当权益。《著作权法》第1条明确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1.
12.
新技术的发展给表演者权利的保护带来新的提升,但表演的价值实现需求,以及合同自身的便捷性、事前性、补充性、灵活性,受到表演者权利保护不同模式国家和国际公约的青睐.目前我国除了在著作权邻接权中保护表演者外,应更多关注合同的权利实现方式,坚持意思自治前提下,贯彻平等、公平的合同价值目标.此外,我国需要从理论和组织上做好完善科学的集体合同准备,让基础的集体合同所确定的权利义务成为表演者权利实现的最低保障.  相似文献   

13.
霍瑞娟 《中国司法》2007,(11):95-96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法的一个分支。知识产权法中穿插着许多国家强制性规则的内容,作为知识产权法组成部分的《著作权法》自然也有所体现。《著作权法》中的国家强制是国家基于公共目的在著作权领域施加的强制,主要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的强制。一、《著作权法》中行政强制的表现在立法方面,我国出台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药品行政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新增了追续权,并适用于美术、摄影作品的原件以及文字和音乐作品的手稿.但是,追续权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于维持著作权人和作品购买者间的利益平衡,以保障著作权人获得与其付出相应的回报,实现社会公平.从此法理基础出发进行衡量,美术和摄影作品原件应当纳入追续权客体,文字和音乐作品的手稿则应排除在外.一些主要国家的立法和国际公约印证了这一点.此外,结合我国艺术品的创作和流通实践,著作权法也应为实用艺术作品留下追续权制度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参与、文化分享与文化创新成果利益保护,是国际公约和我国宪法保护的应然文化权利.在文化权利从应然权利到实然权利的保障机制中,著作权法通过调整文化创新成果的创作、传播与利用关系,不仅使文化成果收益权经由著作权保护而得到切实保障,而且通过著作权保护条件、范围等制度设计,为公众文化参与、文化分享权利提供资源保障与行为指引,从而使宪法上应然的文化权利得到具体的部门法保障.著作权法对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激励作品创作与传播的功能、机制,为个人文化参与和文化分享权利的实现提供内容保障;其作品市场化传播的利益实现机制,为公众文化知识的接触、分享和利用提供现实可能;其合理使用等著作权限制制度,为公众可以自由利用的文化空间提供保障;著作权法对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就其作品著作权充分而有效的保护,是公众文化收益权的直接保障机制,是著作权法促进文化权利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的专家建议稿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3月31日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讨论了著作权法修改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废除《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重新梳理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突出规定相关权,以及强化对于著作权和相关权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应当面向实务,解决问题,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作为作品传播者的报刊社在传播作品过程中付出了一定的创造性劳动,因此《著作权法》赋予了报刊社一定的权利。同时,报纸、期刊也是作品的使用者,它们应该尊重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在使用作品时应承担一定的义务。明确报刊社在著作权法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报刊社正确开展活动,有利于保护报刊社和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本  相似文献   

18.
对著作权法中权利穷竭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穷竭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权利人权利限制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制度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中都有相应的体现,在专利法中有专利权穷竭,在商标法中有商标权穷竭,在著作权法中则有版权穷竭。其中,版权穷竭是最为复杂的一种。本文将重点研究著作权法中的权利穷竭制度。一、权利穷竭制度的含义纵观国际社会,著作权法上的权利穷竭制度已为许多国家所承认、接受并对其含义给予了相应界定。例如,英国的《安娜法令》开创了版权穷竭制度的先河,规定著作权所有人在印刷、出版和出售方面享有有限的权利(即著作权所有人对作品的…  相似文献   

19.
张贺 《政府法制》2012,(13):18-19
国家版权局网站3月31日发布公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91,(10)
一、发表权和署名权的表述应当更加严密(一)发表权的表述《著作权法》在第10条对著作权包括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列举中,这样表述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笔者认为,发表权并不仅仅是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还应该包括在作品发表后的某些特定情况下声明将作品收回的权利。所谓“特定情况”,是指作者改变了观点、作者忽视或歪曲了能够影响作品主题的事实或其他重要事实、作者因损害了他人(包括个人、法人、社会团体乃至民族、国家)的名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