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浩 《政协天地》2011,(2):53-55
著名民俗学家冯骥才说:"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要破坏掉只需几天工夫,一旦破坏就不可再生."做好闽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必须对福建地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有着比较全面、宏观的把握。本文作者试图全景式解析我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状况,简要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继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深耕乡间文化土壤、探寻乡土村...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0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部长陈政高2014年10月15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正>黑政发[2013]19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4号)的有关规定,参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建村[2003]199号)的标准和程序,经评审,确定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塔子城镇等3个镇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齐齐哈尔市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等3个村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现予公布。齐齐哈尔、大庆市政府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认真组织  相似文献   

4.
正豫政[2014]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更好地保护和继承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中原文化,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  相似文献   

5.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出台各种法规条例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建设和开发的考虑而置名镇名村于不顾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你们城里人都住进了高楼大厦,难道我们只能永远住在这样没有卫生间的阴暗潮湿的木头房里?”老百姓为什么想不通?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光耀头衔、老房子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之重,谁能扛得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翻开我区悠久的历史长卷,很容易拾到一些看似平凡却遗存丰厚的小城镇、小村落。它们既反映了我区社会发展的聚落形成和历史演变,又展示了优秀传统建筑风貌和优秀建筑艺术,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1年以来,我区各地推进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并以18个"广西特色文化名镇名村"为重点,示范带动全区村镇建设探索以文化培育发展优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09,(8):18-18
对于老城区、市镇文化景点的保护是瑞士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我省已确定了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对来说,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呈现了城市和乡村的历史记忆,最能激发远方游子和家乡人民的爱国、爱乡情怀。2017年3月3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蔚霞 《浙江人大》2012,(10):40-41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显示着这个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2012年9月28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完善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保证了公众和专家的参与,保障了相关权利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正>甬政发[2014]1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及市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保护工作暨市名城保护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科学保护利用,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加快"四好示范区"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  相似文献   

11.
《陕西政报》2021,(5):3-4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陕西省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安康市旬阳县红军镇等6个镇、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等7个村、安康市汉滨区东关街区等10个街区为我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3):117-117
将于7月1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保护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改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政协天地》2009,(5):F0002-F0002
四月二十至二十四日,省政协副主鹿李祖可率我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发展情况调研组一行赴南平调研。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遏止传统村落频遭破坏现象的蔓延,制止对传统村落无度无序开发,防止和避免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永久的"文化遗憾",立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迫在眉睫。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不仅包括建筑保护、村落文化的生态保护,还包括村落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6.
正闽政文[2020]8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切实保护好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传统风貌,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有关规定,经研究,认定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个,现予以公  相似文献   

17.
邱烜  刘峥  韦贻萍 《当代广西》2024,(10):26-27
<正>尖顶塔楼、斑斓花饰、浮雕墙面……走进玉林十字街,典雅别致、韵味独特的骑楼映入眼帘。骑楼底下,许多镌刻着玉林城市记忆的老字号商铺分布其中。胜景如林的玉林,“岭南都会”的文化气韵始终氤氲不散。近年来,广西积极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创新活化利用方式、加强监督管理,散布于全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并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正闽政文[2018]20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切实保护好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传统风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24号)和《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有关规定要求,经研究,认定第三批省级历  相似文献   

19.
正川办发[2019]3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古镇古村落又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是指历史文物丰富、历史建筑成片、保留传统格局风貌的镇和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古民居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  相似文献   

20.
林怡 《政协天地》2009,(12):40-41
今年4月,我参加了由省政协李祖可副主席率领的调研组,对名镇名村保护和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各级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