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第一次看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就被深深吸引,看了三四十集仍然十分欣赏。我喜欢小说《红楼梦》,老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很投入地看过,但我觉得,新版《红楼梦》才最接近《红楼梦》原著,它对普及这一名著做出了重要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我)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又说:“这本书对我文字的影响很大。”情况的确如此。白先勇是台湾作家中学《红楼梦》最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很好继承了《红楼梦》的艺术传统,而且融传统于现代,做出了独创性的发扬光大。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但  相似文献   

4.
蛇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专访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先生您对十二木卡姆音乐了解吗?您对新疆的印象如何?”“十二木卡姆音乐我听过一些,但没有专门研究过,毫无疑问新疆的民族音乐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我相信哪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新疆有好的印象的。”他说着脱口哼了几句王洛宾的歌。“胆大妄为”梦红楼王立平先生说,我这一辈子做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就是为《红楼梦》作曲。自清朝以后流行一句话:“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了…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18)
正从1977年,我进入国家文艺团体工作以来,到1979年我的成名作《太阳岛上》问世之后,相继问世的作品还有《飞吧鸽子》《牧羊曲》《鼓浪屿之波》《大海啊故乡》《化蝶》《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等等。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又开始打造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情系红楼梦》独唱音乐会,以及在2000年出版发行了我的《情系红楼梦》《牧羊曲》CD专辑……从我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舞台上开始演唱至今已近40年。期间获各种音乐奖无数。参加各种主题晚会也不计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7)
正这些完美女孩身后,是她们充满父爱又见识卓远的父亲。他们,以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极为出色的女儿我曾经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失败父母大集合。但其实,《红楼梦》里还隐藏着几个教育女儿相当成功的父亲,他们以卓远的见识和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极为优秀的女儿。他们的方法,放在今天,也一样值得借鉴。宝琴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宝钗的堂妹。和《红楼梦》里几乎终身未出过远门的姐  相似文献   

7.
二、台湾杂谈 (一)政党认识 好事者将台湾政坛上几个主要政党比喻为古典名著:国民党-《红楼梦》,其中的贾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剩空壳子;民进党-《水浒传》,其中的梁山好汉,山头分布,以造反起家,谁也不服谁.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家里穷,吃穿用都常常难以为继,哪来闲钱买书?记得那时只借读过《艳阳天》、《金光大道》、《林海雪原》、《第二次握手》等寥寥几本课外书,诸如《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乱世佳人》等中外文学名著,都是在参加工作若干年后,逐渐问津的。不过,如此浅薄的文学阅历,加上颇低的学历,反倒成为我发奋读书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古今中外最优秀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我不谈思想性,因为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清楚,准也说服不了谁,我只谈艺术性。本书刻画人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人物一开口,虽不见其人,但立刻就能知道是谁。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实无其匹。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一开篇,便借古董商冷子兴之口,点明了“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人们不禁会问,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显赫家族,  相似文献   

11.
高红十 《人民公安》2013,(15):36-37
柜顶上的《红楼梦》 我从小学四五年级起疯狂读书——那会儿掌握的词汇量与理解力可能刚够包裹一个故事一本小书。当时课外读物少得可怜,小人书有限,少儿杂志稀缺:家长越不让读的书越是百爪挠心般偷着读。譬如放在柜顶上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12.
罗屿 《小康》2010,(5):98-101
《红楼梦》里,曹雪芹“安排”贾宝玉梦中游览了太虚幻境。而在《红楼梦》成书200余年后,另一位清代作家吴趼人在其小说《新石头记》中让贾宝玉再次入梦。只是,这次的宝玉未见警幻仙子,也未看“金陵十二钗”判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归纳,回顾了《红楼梦》研究中几个重要的基本问题。特别是从版本特点、续书之争、文本优劣,提出了在新时代如何从索隐、考证研究进一步向《红楼梦》文学地位研究转变的学术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就像树干再高、树叶再密、树影再长都离不开树根一样,我们这些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的民警的成长也离不开《公安月刊》的帮助和扶持。我是1995年调入公安机关从事宣传工作的。其实,早在《公安月刊》杂志创刊之初(那时还不叫《公安月刊》),我便在村支书家中读到了她。那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从事公安宣传工作以后,我始终把《公安月刊》上的文章当做范文来研读,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扩大自己的报道范围。此后几年间,我有幸参加了两期公安厅宣传处及《公安月刊》杂志社举办的全省公安系统通讯员培训班。这两次培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  相似文献   

15.
周芬芬 《求索》2013,(7):269-269,17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2012年版),尝试了运用言语行为论、语用论、意图论和对话作用分析小说中种种对话现象,既为《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国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全书缜密的逻辑和详尽的注释体现出的作者笃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红楼梦》不仅被中外读者熟知,而且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李璐 《今日浙江》2014,(22):58-59
正《红楼梦》里,黛玉偶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戏文,不禁"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曹雪芹当年写至此处,耳边也一定回转着清柔婉折又充满叛逆之情的曲子。《红楼梦》成书的乾隆年间,正是昆曲鼎盛时期,黛玉听的这段正是昆曲。一说及昆曲,仿佛便有一线袅娜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几期《支部生活》,随手翻了翻,颇为惊讶:这就是传说中的《支部生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支部生活》注定还是记忆中的那本充斥了程式化语言、摆着一副严肃面孔、动辄就给人以说教的小册子!而手头这几本杂志,彻底颠覆了自己对《支部生活》的刻板印象,其内容之丰富、语言之鲜活、装帧之精美,使其远超同行。我是做研究的,遍阅杂志无数,不成想《支部生活》可以做得这般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8.
华芳 《今日上海》2008,(2):56-57
上海梅陇文化馆有位收藏界的名人——张道华。这个着迷于收藏几十年,醉心于“红楼”十年的老人,不仅曾于2003年9月成功地在梅陇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红楼梦》艺术收藏展,更是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红楼梦》艺术家庭收藏馆。而这个小小的民间藏馆,以其目前逾千个品种,万余件立体与平面藏品的规模吸引了各地收藏家、“红楼”爱好者、社区居民,以及沪上各大媒体前去参观,台湾东森电视台更是慕名而来拍摄《红楼梦》收藏专题片。  相似文献   

19.
李政道与杨振宁的“恩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同舟共进》2011,(2):68-70
我有个习惯,从报上看见有意思的文字,便剪下来放在案头,时间一长,这样的剪报往往能攒上几十上百份。《(李政道传)披露与杨振宁恩怨始末》(以下简称《始末》,2009年12月8日《作家文摘》)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想先说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关于书中的大观园的原型究竟指哪里,虽然从我个人角色看来无关紧要,但还是要提一提.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于书中描绘的大观园究竟以哪里为原型,注家蜂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