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乔冠华,盐城人几乎无人不知,而提到龚澎,殊不知她是当年乔冠华的贤内助、新中国杰出的女外交官,并以“全世界新闻界最著名的妇女”之一而蜚声海内外。40年代,她与乔冠华结为夫妇,曾深得周恩来的赞许。 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在香港从事抗日文化工作的乔冠华根据党组织安排,撤移到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为《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撰写“国际述评”,专门从事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此时他已近“而立”之年,但仍孑然一身。到周恩来主持下的“八办”工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伟人是屈指可数的,而周恩来就是其中光辉夺目的一位。他的垂世风范和人格魅力永留人间。抗战时期他在武汉、重庆的斗争实践,给人民留下了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的崇高形象。《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在他的培育和领导下,不论环境多么险恶,都保持了乐观精神和旺盛斗志,成为我们党在国统区的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大义凛然,临危不苟 1938年,周恩来领导《新华日报》坚守到武汉沦陷前的最后一天,才同叶剑英等撤离武汉。武汉各报于10月20日左右都停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与《新华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大报。早在1937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时,就决定要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面的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历经重重艰难险阻,辗转迁至重庆继续出版。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始终高举团结与民主、进步的旗帜,动员与组织广大群众抗战,是党在国统区开展统战活动的一个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4.
1938年12月5日,《新华日报》社在重庆社交会堂召开了“一个空前的巨大集会”,悼念新升隆轮船在嘉鱼长江面殉难的25位烈士.2000多座的大厅座无虚席,还有2000多人站立在厅内外.300多幅挽联覆盖会场的整个墙壁和所有窗户,百多个花圈摆满了各个角落.引人注目的有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及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挽联和国民党及政府要员林森、陈立夫、孔祥熙、孙科的花圈、各界各社团的  相似文献   

5.
徐行  张妍 《党史博采》2022,(8):26-31
<正>抗战时期,周恩来亲自领导创办了我党在国统区的第一张报纸——《新华日报》,他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和灵活的办报方式,为该报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不但报道了大量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周恩来还亲自为该报撰写文章,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作为中共南方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为我们党在国统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传播平台,在抗战中充分发挥出揭露日军侵略罪行、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加抗战、鼓舞中国军民斗志、团结爱国人士、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当局不允许《新华日报》报道事实真相,《新华日报》用开天窗的办法刊登周恩来的题词。1938年《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后,深得广大后方军民的喜爱,争相订阅,发行量急剧上升。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经指令性派订和免费赠阅,发行仅为万份左右。印刷条件落后、经费来源相对极少的新华日报竟很快发行到3万份,最高达5万份。面对这种冷酷的现实,国民党当局使出浑易解数来暗算《新华日报》,但他们费尽心机,仍无法战胜这份人民热爱的小小报纸。(一)1938年《新华日报》创刊,1939年5月蒋介石就…  相似文献   

7.
一份报纸引起蒋介石的惊慌1938年1月11日,汉口街头突然冒出一份人们从未见过的新报纸。几位报童满街大声哈喝:“卖报、卖报,请买(新华日报),最新消息,八路军在前线又打了大胜仗!”不到半天功夫,(新华日报)销售一空。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共产党办的报纸新鲜、真实、有气势。于是(新华日报)加快印刷。整个武汉城被震动了。消息传到延安,传到重庆。毛泽东听说后,十分高兴,当即致电中共中央长江局周恩来、博古:《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深感震惊,他没…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惟一一家全国性党报。它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日军侵占武汉后,在重庆继续出版发行,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停刊,报刊人员撤出重庆为止,历时9年1个月...  相似文献   

9.
1942年秋,党组织把我从云阳调到重庆《新华日报》当校对,当时只有18岁。调我到《新华日报》工作时,中共南方局组织部秘书于江震叮嘱我:到报社以后,除了当好校对外,还要利用报社的环境认真学习整风文件,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党性。我按照于江震的叮嘱,严格要求自己,在《新华日报》工作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在这期间,我亲自聆听过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教诲,提高了思想,增长了对党的认识。同时,生活在这个革命的集体里,对上下级和同志之间那种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景,倍感温暖和鼓舞。由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我于1943年底离开了报社到地方工作。光阴荏苒,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我对在《新华日报》工作的这段日子,对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和报社领导人章汉夫、潘梓年等同志的身影,对许多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十分鲜活,真是终生难忘啊!我从1938年入党时就订阅了重庆《新华日报》,从此它就成为了我学习文化和政治理论的教科书。在阅读《新华日报》时,常读到周恩来写的代论,说服力极强,非常喜爱,于是我就向引导我参加革命的指路人李唯请教,要求他告诉我关于周恩来的革命事迹。他对我说:“周恩来是我党的领导人,文武全才。他领导...  相似文献   

10.
正《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于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全国性日报。从1938年1月11日武汉创刊,10月25日迁重庆,至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历时9年有余,出版报纸3231期。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新华日报》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战民主的重要阵地,党和人民的喉舌,还是南方局统战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之间,有过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三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攸关。一、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华日报》同《大公报》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被打退,它在政治上极端孤立的处境下,反共活动有所收敛,却加强了对新闻界的控制,报刊上充满反共叫嚣。这个时候,为逼迫国民党投降,日军约10万人于5月初进攻黄河以北位于晋南、豫北的中条山地区。这一地区集结有国民党军15万多人。这些国民党军原以反共为主要任务,对日军缺乏作战准备,在日军进攻时大部分采取避战方针。因此,虽然八路军主动出击,截断了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白晋路等日军的交通线,作了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仍然全线溃败,不到20天损失兵力7万余人,丧失了中条山及附近边区的大片国土。蒋介石不肯动用包围陕  相似文献   

12.
翻开馆藏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摆在我们面前的报纸与其他历史报刊并无两样——“平静”的报头,“平静” 的版面,“平静’”的广告设计……,一切都与别的馆藏报纸一样的“平静”.然而,这“平静”里却包含了该报独有的而为我们今天所看不见的血与火的艰难奋斗.它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的武汉,又在日寇隆隆炮声逼进武汉的危急情况下迁到了重庆.本文拟对《新华日报》作一简介,并着重从该报由汉迁渝之艰辛这一侧面,来透视它的血与火的奋斗历程,从中认识它所蕴含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刻意义.《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张全国性党报.它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1947年2月28日终刊于重庆,共历经9年1个月零18天.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它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至此,《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共出版9年1个月又18天,前后发行了3231号。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令周恩来痛心疾首,他在《新华日报》上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整编全军,继续坚持抗战。  相似文献   

15.
<正>《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对团结、发动群众积极抗日,促进贵州地下党组织蓬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同时也反映其他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一切有利于团结抗战的意见和主张,1938年1月,在国民党统治区武汉创立,武汉沦陷后迁往重庆。1938年4月,《新华日报》在生活书店贵阳分店开始零售。此时全民抗战的呼声很高,人们迫切希望了解抗日战争进展的真实情况,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及其方针政策。《新华日报》虽然可以在国统区公开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期间,受毛泽东的推崇而形成文件在全党通报的文章没几篇。除郭沫若的《屈原》和《甲申三百年祭》外,就只有民盟著名政治活动家张申府在1942年1月11日为纪念《新华日报》创刊四周年而作的《新华,新华,我看你生长、长大》这篇文章了。张申府在这篇文章中热情洋溢地称颂《新华日报》是“全国最好的报纸”,是“抗战的一个有力的精神武器”,“每一提起新华,我就联想到新中国,实在‘新华’就是新中国的象征”。不过张申府在赞扬《新华日报》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他希望“新华日报尽量扩充副刊,尽量发挥教育作用”;他说,《…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团结了一批积极为抗战而创作的木刻作者队伍。周恩来不但是这个组织活动的指导者,更是这些木刻作者的知音。 1939年 2月 28日,《新华日报》副刊版刊登了 21岁的青年作者王琦的木刻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作品真实刻画了游击队在冰天雪地中艰苦战斗的场景。此后,王琦连续为我党创办的《战时青年》杂志每期创作封面木刻。其中有《嘉陵纤夫》、《警报解除以后》、《奔马》、《原野之春》等等。当时,周恩来对王琦设计的封面除鼓励赞美之外,也提出过一些批评意见,还要求他多为《新华日报》提…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华日报》广州分馆(以下简称分馆)56周年纪念。正当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的时候,中共创办的《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从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封闭停刊的9年多时间里,《新华日报》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历史,风云变幻,始终以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开辟我党的舆论宣传阵地,使广大国统区人民认清形势,破除幻想,去掉疑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成为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周恩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此十分重视,并且精心地予以指导,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领导筹办《新华日报》上海版1946年2月对日,周恩来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后又飞抵重庆。当天,他就为《新华日报)迁上海一事致函国民党上海市市长钱大钓:“……现国府还都在即,(新华日报)理应追随东下,因特派该报社长潘样年君先行来沪,筹备出报率直”O潘粹年…  相似文献   

20.
王永钦 《广东党史》2001,(1):33-35,38
周恩来等强烈批评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由于陈独秀等人的反对而没有被采纳 “四一二”事变之后,李立三、陈延年等受中共中央的指派从武汉抵达上海。他们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同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以及几个俄国同志组成特务委员会,贯彻执行前不久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中央局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沪区工作的决议案》,研究讨论“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地区的形势和任务问题。 在16日的特务委员会上,李立三传达他们来上海的任务。他说到:“武汉对于老蒋之决心打击已为事实,毫无问题,所最困难者为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