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世界文明多样化现实的真实写照。它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一、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任何文明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明,从本质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尤其是劳动…  相似文献   

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及措施刘彩霞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创造本民族文化的过程;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民族文化变迁的历史。然而二者并非亦步亦趋、机械地同一,有时...  相似文献   

3.
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明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既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关注不同文明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文明友好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间友好相对与和平共处,为全球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与价值遵循。作为文明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蕴含创新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享发展等众多文明发展新理念。总的来说,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不同文明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整体高度与根本利益出发对不同文明提出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华文明摆脱了衰败厄运,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伟大建设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文明新气象,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造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了人类文明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进程,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实践,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黄健 《当代广西》2008,(8):54-55
出版是人类传播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工具。出版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它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传承性。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出版业实现了从“书荒”时代到书业全面繁荣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出版业的大规模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文明成果的发展。30年来,中国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有两件重要的事件:一是1979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新篇章,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发展、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批判与超越、对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转型与升华,为世界文明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精神”的文明生态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看,城市文明堪称人类文明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城市文明,不仅仅是物质发展水平的称谓,它同时也蕴涵着思想情感和文化发展水平。“城市精神”则是城市文明的思想成果,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和发展灵魂。作为完整形态的城市文明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综合概念,但在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功利化的诱惑,人们过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一个关系问题的方法论断想曹富雄本文把问题的着眼点放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上,落脚点在于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111这里首先涉及的是文化与文明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家看来,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  相似文献   

10.
侯鹏生  孙吉亭 《求索》2012,(9):244-245,210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成果。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志愿精神也成为城市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应注意培养志愿服务活动与城市文化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汤荣光  李嘉霖 《探索与争鸣》2023,(10):154-164+180
如何回溯性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无疑是一项重大命题,基于此而延申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构造辨合的论题。首先需要分析文明形态的概念生成,从原初涵义聚焦文明形态的理论始基、创制语境、发展脉象;继而评析文明与形态如何意涵各表,从表意系统发掘文明与形态汇聚成文明形态的思维理路;之后解答文明何以聚合为形态,从内在规定性阐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意义与发展必然;最后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之证成,从核心论题展现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高度的实践样态。由此可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初步提供学理释证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承袭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理路、遵循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逻辑,在全面汲取古今中外各种文明形态有益成果基础上,通过着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不断创新、创造出的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该文明新形态的逻辑生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自在逻辑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的高度统一。它既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范式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要求。在宏观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多维度构成均内含着生态文明意蕴:共同富裕与生态发展相互耦合形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相互关联创生了政治文明新形态;科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相互衔接凸显着精神文明新形态;社会治理与生态发展相互协调昭示着社会文明新形态。与此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摒弃“资本生态逻辑”的发展样态、超越“生态帝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未来取向,具有宏阔的全球视野与发展旨趣。  相似文献   

14.
陈华 《当代广西》2010,(24):29-29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整体面貌。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富民强桂”的重要着力点,不仅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4,(12):57-59
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它位列老二。虽然它形状不大,面容乌黑,似乎有点貌不惊人,然而它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社会文明的助燃剂。因为有了它,书写才从竹简演变为绵帛,后又发展为纸张,最后形成了活字印刷,有了书籍,促成了文明的大发展。小小的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和奇幻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墨被归入文房四宝,深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是文房收藏的必备之器。  相似文献   

16.
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自觉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形态的叙事理路,表明了对现存世界文明状况的基本态度,体现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融合的演进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呈现的必将是不同文明形态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立场,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特征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重塑了人类文明的格局版图,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尚道 《台声》2008,(5):81-82
人类从新石器时代就知道如何用黏土来制陶,制作成各种日常用品。制陶的发展是一连续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承先启后,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陶瓷不但是中国重要的文明指标,更是国人重要的文化精神象征。陶瓷文化一直被视为足以体现中华民族文明成就和精神风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樊浩 《探索与争鸣》2023,(1):71-80+178+2
老龄文明是应对老龄化的积极话语和积极战略,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一,价值判断,老龄化不只是一个问题集,而“是”并且应当“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其二,文化态度,将老龄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明气象和文明形态;其三,战略理念,建构“老龄文明”不只是就事论事地解决老龄化所伴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老龄化不只带来社会发展的负面清单,它也是新文明形态的积极因子。老龄文明期待一场以伦理为核心的文明革命,这场革命将从四个维度展开:以时间伦理为着力点的生命节律的伦理革命;以价值认同为着力点的生命伦理革命;以公众家庭为着力点的生命终极关怀的伦理革命;以差异公正为着力点的社会权利结构的伦理革命。也许,只有推进和完成这些革命,老龄化才能成为真正的老龄文明。  相似文献   

20.
材料科学的进步左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材料的使用来看,人类已经走过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个阶段,与之相对的,则是人类文明的三代阶段: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材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