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敏 《湘潮》2004,(3):57-58
今年6月16日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黄埔军校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军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出自黄埔本校,还出自黄埔军校在各地开办的众多分校。如武汉分校、广州分校就因其学员参加了著名的战役和起义而众所周知。同样,黄埔军校之长沙分校,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现今湖南省档案馆就保存着不少有关长沙分校的珍贵的档案资料,如学生就读名单、学校部分学员的照片,校园的照片、学校编的杂志以及开学训话集等。最早的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出现于1927年。…  相似文献   

2.
黄瑶 《党史博览》2008,(3):18-22
周恩来与罗瑞卿在红军时期相识,西安事变后又都去了西安/到西安后,周恩来剃掉了留了多年的胡须,罗瑞卿也剪去他那一头披肩发周恩来和罗瑞卿的交往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频繁,而他们的相识则在红军时期。罗瑞卿早就听说过周恩来的名字。1926年,罗瑞卿考进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但是,当罗瑞卿进入武汉分校时,周恩来早已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酝酿、组织上海的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来到武汉,但罗瑞卿已随分校学员编入叶挺指挥的中央独立师,去参加讨伐夏斗寅和西征杨森的战斗,未能见到周恩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力量。为此,1924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黄埔军校在广州创建。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下,不少知识精英投奔黄埔军校,一批共产党员积极介入黄埔军校的政治军事活动,参与、推动、见证了黄埔的“红色潜流”。1936年出版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第三编所收“陆军军官学校最初组织官长名录”共收录教官58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同学录》所收“第一期教职员名录”则收录48名。  相似文献   

4.
罗瑞卿应当说是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同周恩来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位。他们的交往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但是他们相识则要追溯到红军时期。1931年底,周恩来化装成富豪,留着满脸大胡子,进入中央苏区。红军中的指战员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胡公”。罗瑞卿早就听说过周恩来的名字。他于1927年初进入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他知道周恩来正是黄埔军校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5.
一、革命的摇篮 1926年,大革命怒潮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岸边-一北伐军占领武汉.建立革命秩序后,遂在武昌两湖书院筹建了一个新型的教育机构--国共两党合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6.
王刚 《党史博采》2020,(4):60-65
"黄埔军校"这一称谓,一开始是指建立在广东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言。"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那么,因何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名后来几经更换,校址几经迁移,直到现在人们却还仍把更换了校名迁移了校址的"军校"统称为"黄埔军校"呢?这是因为虽然校名几经更换,校址几经迁移,但后来的"军校"却一直沿用"黄埔军校"的教育教学体制,故仍都被称之为"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7.
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世称“黄埔军校”。该校于1924年5月成立。规定学制三年,后缩为六个月。1925年起,还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  相似文献   

8.
正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军校路。黄埔军校初名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于6月16日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提出要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军校负责人有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等,设置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等6部。1926年增设副校长,由李济深担任。军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为了培养立志忠诚于国民革命事业的军事人才,1924年5月,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先后合作创办了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上海大学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办也有着大力的支持,一批上大师生南下广州,参与校务管理,担任政治教官,或者入学深造。北伐后,叶挺独立团率先克复武昌,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在北伐军政治部政治训练班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通常所说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武汉分校在全国招生、校务管理、政治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上海大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缩影。经过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淬炼的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曾庆榴:黄埔:从水陆师学堂到陆军军官学校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创了广东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陆军军官学校创办,是孙中山从"运动"军队到由党独立建军的关键性转折,其军事教育的创新与"党军"体制的建立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将"党指挥枪"的优良传统全面发扬。石雷:论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校史展示了国共两党携手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埔军校是我军将帅的摇篮之一。李杨:黄埔军校政治教官陶希圣与农民运动陶希圣认为中国社会远没有分化到要采取激进革命的程  相似文献   

12.
高凌云 《党史博采》2001,(11):31-33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1895年生.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后被吸收为同盟会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革命军,积极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春,他积极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担任黄埔军校的筹备委员.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他指责蒋之所为,遭到拘禁,后被调离黄埔军校,任潮州军分校教育长.他忠实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支持农民运动,是当时武汉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公开谴责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辞职离开武汉.并组织力量策动反蒋.1931年8月于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旋即押解南京,11月29日被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13.
徐小岩,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1924年6月,徐向前离开家乡山西五台县前往广州投身革命,成为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1926年,徐小岩的母亲黄杰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从湖北江陵离家出走到了武汉,考入俗称“黄埔六期”的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14.
胡松涛 《湘潮》2023,(10):14-15
<正>白面书生上“梁山”,率领百姓打江山毛泽东本是一介书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国共合作后,蒋介石拿到了“枪”——他在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任校长,后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毛泽东拿到了“笔”——他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0月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相似文献   

15.
彭猗兰 《湘潮》2008,(8):30-32
黄埔军校女生队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的长洲岛上创办了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干部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地名关系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育部副主任,恽代英、聂荣臻、萧楚女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分别担任教官及负责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时期的黄埔军校、前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当时被称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是上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前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军校也因此得名。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也以它独树一帜的办学精神,当年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黄瑶 《党史博览》2014,(11):24-27
正罗瑞卿,四川南充人,1906年出生;蔡文治,湖北黄冈人,1911年出生。他们虽是黄埔军校校友,但当罗瑞卿在武汉上黄埔军校第6期时,蔡还是武汉第二中学的一名高中生;而当蔡文治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适逢"九一八"事变愤而回国转入黄埔军校第9期就读时,罗瑞卿正在红军中转战赣南闽西。因此,他们此时毫不搭界。耿飚,湖南醴陵人,1909年出生,13岁就到水口山铅锌矿当童工,1930年参加红  相似文献   

18.
关于黄埔一期中共党员的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中共党员及党的组织的历史情况,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其涉及、幅射到诸多的史事,故一直为党史学界所关注。然而,这个问题目前仍不够清晰,仍有必要做些细致的梳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广州黄埔军校校址内,立着一块“陆军军官学校校歌”的石碑,这块碑立于1927年6月16日,歌词作者为陈祖康,曲作者为林庆梧。歌词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七、武昌城 黄埔得深造 东湖畔 仗义结高朋 周维炯和漆德玮,在开封逗留了半个月,11月初到武汉进入黄埔军校分校学习。 当时的武汉三镇,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满街都是革命标语,工农商学兵无不神采飞扬。周维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