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媒体,煞是热闹,《出师颂》烽火未灭,《隆中对》战端又开。十余年前,《隆中对》发行小型张,致使襄樊、南阳龃龉不断;十余年后,《隆中对》复出教科书,又搞得汉水之滨尖锐对峙。此次争端,倘若说是因为加了注释的《隆中对》,不如说是基于旅游品牌的襄阳、南阳之争。 “双‘阳’争”其来远矣,争议的焦点,即在于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前者谓  相似文献   

2.
今日“隆中对”———襄阳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构思与实践●周东爱襄阳古城边的溪山,相传是三国时期“三顾茅庐”和著名的“隆中对策”的发生地。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依据;今日如何强县富民,襄阳人也有自己的“隆中对”。靠“农”...  相似文献   

3.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亲访隐居隆中的诸葛亮。诸葛亮深受感动,提出了整邦治国的宏图大略。这个宏图大略被后人称为“隆中对”。 今年元月23日,在江西省社会科学学会理事会上,江西省省长吴官正把一批社会科学工作者找到一起,引用了“隆中对”的典故,说出一番至诚至信的话来: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巾称:“荆州北据汉沔、东连吴会、西接巴蜀、利尽南海,实用武之国”。他帮助雄才大略的刘备,把荆州巧妙地从孙权手中借来作为逐鹿中原的基地,后被刚愎自用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借荆州、失荆州的故事,在荆州妇孺皆知。 今天,这个“用武之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农业在湖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棉花产  相似文献   

5.
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尹文子》为校勘底本,参照《尹文子》其他相关版本及学术笔记,另以王恺銮《校正》为主要参验本,对于诸家旧校,或重检所据之材料有无谬误,或对浅近者做进一步阐发,或对成说者加以重新审定。  相似文献   

6.
《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被称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这四大是如何评选的,我不知道,在我看来,至少《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比之"四大"是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然而,近些年这些名著被频频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语言与现代语言相结合传统语言不仅指古典文言文语言中当今还有生命力的语言,还指五四运动以后那种朴素庄重的白话文语言;现代语言是指具有现代人的意识形象和色彩的语言,或者说具有现代科学文明和引进了一些东方化的西方语言。这两种语言相结合,古今一炉,中外一体,相融汇合,简炼生动。请看一本教科书中讲“决策”的一段话:决策自古有之,诸葛亮作《隆中对》而三分天下,朱元璋采纳“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建议而创立明朝,孙膑为田忌赛马献策而胜齐威王等,都是名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决策实例。不过,古代人的决策都是经验智慧型的决…  相似文献   

8.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隆中,孔明草庐,刘备虔诚地聆听著名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9.
舒芜 《瞭望》1992,(10)
古今诗话常记名家诗稿涂乙之迹,探其意匠;或举诸本异文,辨其长短;或手夺胎换骨,出蓝点铁,究其所以然;或更嗤点前贤,较胜一字:并能启钥诗思。今略举偶涉所及,附以部见,为《勘诗小记》。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引《漫叟诗话》云:“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然豆箕,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辨之者。” 舒芜按:漫叟以为孰工孰拙,语意未明。然《七步诗》实有六句四句二本,漫叟所举“然萁”句之不  相似文献   

10.
丁聪  东耳 《瞭望》1988,(14)
此施肩吾《望夫词》中句也,状思妇之情甚确。今之官僚主义者,每有因渎职而推咎于人者,或怨下级素质太差,或怪上  相似文献   

11.
孔明应聘     
鹅毛飘飘,万树梨花,诸葛孔明在一个偏远小山村的平房中悠闲地赏着雪。他饱读诗书,熟谙奇门遁甲之术,深知孔孟之道。少年时上帝曾托梦给他,称他将会被刘氏集团老总刘备三顾而请之,并将用“隆中对”震惊天下商界。屈指算来,时至今日已有二十年了。孔明等了整整二十年,如今自己已经三十出头了,不能再忍了,自己要入世,要去找刘各,毛遂自荐。  相似文献   

12.
叶燮是清代著名的诗论家,他的《原诗》是继《文心雕龙》后又一部系统性很强的理论著作。叶燮的诗学思想主要见诸《原诗》,但也散见于《已畦集》中一些单篇序跋。为了对之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就必须结合这两者来读。仔细研读《原诗》及其文集中的相关论述,我们发现,叶燮的诗学思想中有一个常为人忽视的明显缺陷,那就是诗学本原论与创作论的两相悖违。有鉴于“唐宋以来,诸评诗者或概论风气,或指论一人,一篇一语,单辞复句,不可殚数”的情况,叶燮论诗很注意在完整性和体系性上下功夫。他的《原诗》,就旨在推究诗歌之本原,并进而理清创作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所谓推究诗歌之本原,是指对诗歌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的  相似文献   

13.
黄克 《瞭望》1985,(34)
钱钟书先生是当代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的《谈艺录》早于一九四八年面世之初即名噪文坛。最近,作者又作补订,交付中华书局出版。消息传开,询购者盈门。 《谈艺录》一书,可以视之为诗话。历代诗话众多,或胪列轶事,或评点篇什,大都囿于门户之见。而这本书却能博采众长,以高屋建瓴之势,纵论诗坛是非,进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不仅有严肃的,也有游戏的;不仅有悲伤的,也有快乐的;不仅有话剧,也应有京剧,或其他的戏剧品种不久前结束的北京青年戏剧节,其间上演了包括《西游记》《东游记》《秃头歌女》《作品3号:牺牲》《采访记》《1857白房间》《电之驿站》《十二个人拼出来的》《8008》《浮生六记》《在变老之前远去》在内的共11部作品。这些剧作的上演,见证了这一代青年戏剧家的艺术理想、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孙大光 《侨园》2015,(1):27-29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历来是人们读之不倦的不朽之作。但几百年来,围绕《红楼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焦点不外乎其作者是谁?小说里讲的到底是什么朝代的人和事?等等。国内以民国胡适为首的"考证派"或"新红学派"的观点一直是国内研究《红楼梦》的主流观点。当然,在研究《红楼梦》的队伍里,也不乏"门派之见",各说各的理。但记者去年12月初,在鞍山采访退休干部俎永湘时,却惊人地发现他研究《红楼梦》几十年的成果,竟然完全"颠覆"了当今中国研究《红楼梦》的权威观点——  相似文献   

16.
谢云 《瞭望》1988,(Z1)
资华筠的《舞蹈和我》,在《人物》杂志连载之初,就吸引了我。文章是从她的童年写起的,我很惊异于她对于近40年前的那许多动人的细节和童稚的心灵,竟能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现在这篇长文,经过补充修改,已经作为一本自传呈现在我们面前。重读一过,仍然觉得那样富于魅力。《舞蹈和我》记录了作者向着艺术高峰攀登的脚印,或深或浅,或轻快或沉重,甚至停滞不前。舞蹈  相似文献   

17.
一、工会结构与转型背景台湾工会分为基层组织和联合组织两种。基层组织为产业工会和职业工会。《工会法》规定:"同一区域或同一厂场年满20岁之同一产业工人,或同一区域、同一职业之工人,人数在30人以上时,应依法组织产业工会或职业工会。"  相似文献   

18.
杂家与专家     
一个时期以来,专家时髦,授学位,评职称,都唯专是瞩。如谓此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之一翼,应可喜可贺。但事物都有两重性,若因此便冷落了“杂家”,以为只有专攻一门才算学问,只有某项专业技术算学问,而那些被称为“万金油”、“杂家”的党群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则一钱不值,就使我们不能不为之一辩。“杂”也是学问。春秋诸子百家中就有(?)家”。吕不韦做《吕氏春秋》,是兼收并蓄,杂众家于一书.虽不免鱼龙混杂,但从他千金求改一字来看,他是把“杂”作为一种学问来看待的。汉得天下,“本以霸王道杂之”,也是成功的经验。专家并不排斥“杂”。诸葛武侯是有名的军事家,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一番“隆中对”,  相似文献   

19.
公开讨论修订义务教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的“两会”提案,呼声最高的就是要求修订《义务教育法》,或制定《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法》。在2003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江苏省代表的这一提案联名者多达740人,创下了联名人数之最。目前,《义务教育法》的修订正紧锣密鼓,已经数易其稿,有望年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20,(6)
正古曲者,雅之极,深不可测,比昆曲更为典雅,更为小众。古曲之雅,之妙,真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古曲之溯源,定义首先应是流传下来的古器乐曲,如战国编钟所奏。历代诗词名家加入创作,如姜白石,因而流传下来的有乐曲《幽兰》《秦王破阵乐》《阳春》《白雪》《阳关三叠》《霓裳羽衣曲》《渔歌》等。脍炙人口的十大古曲,无词,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