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腐败问题的特殊性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与腐败加剧同步的“悖论”,更表现为“关系”根植于腐败行为之中并使腐败行为深深嵌入于中国的社会文化情境之中.尽管中国确立了以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思路,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出台和完善反腐制度,却不可避免陷入了制度陷阱的逻辑困境.当前中国的反腐尽管符合政治理性——“先治标、后治本”,但这种反腐策略逐渐呈现出“内卷化”的趋势.这就需要现实地理解反腐与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企求以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定律视野的反腐败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腐败行为特性及其形成、演变规律,是反腐败政策设计的前提。通过定律作为分析工具,有助于分析纷繁复杂的腐败生态,揭示反腐败政策的内在机理的视窗。运用两元性定律剖析公权力为什么呈现纷繁复杂的形态,以及权力腐败源自公权力内在属性的倒错;运用路径依赖定律研判在路径控制要素的掣肘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发展愿景实现程度;运用"奥卡姆剃刀"力图破解当前反腐败制度爆炸所带来的新问题;运用戈森定律分析腐败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从思想观念、制度结构、主体行为三个维度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推进路径,可以发现,思想观念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影响因素,需从制度人本、制度公正、制度统一、制度合理、制度法治等五个方面强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观念变革;制度结构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影响因素,需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构、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体系、重组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社会管理相关规范、加强制度实施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优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体系安排;主体行为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需从加强党委领导、突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负责、注重司法保障、推动社会协同、增强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改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4.
从思想观念、制度结构、主体行为三个维度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推进路径,可以发现,思想观念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影响因素,需从制度人本、制度公正、制度统一、制度合理、制度法治等五个方面强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观念变革;制度结构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影响因素,需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构、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体系、重组社会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社会管理相关规范、加强制度实施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优化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体系安排;主体行为是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需从加强党委领导、突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负责、注重司法保障、推动社会协同、增强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改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是学界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文化传统与社会责任的分析维度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深刻反思我国的"腐败黑数"问题.对于畸高"腐败黑数"中主要由文化、社会等外在因素导致的行为失范和腐败犯罪,应主要立足于宽容的救赎,而控制和消弥畸高"腐败黑数"的根本出路应是植根干文化基础之上的严密而人性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经验层面来看,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安排的初始状态所呈现的"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制度建构的苏联模式、制度运行的高度意识形态化、制度承载的"公社化"与"单位化",以及难以消解的制度悖论等特点;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中所表现出的管控思维严重、制度安排滞后、行为失范明显等问题,都必然对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分析范式建构产生重要影响和制约。从理论层面来看,作为制度变迁研究的"制度—行为"分析框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据此,结合我国社会管理及其制度创新的特殊情境,超越"制度—行为"二维分析框架,从"制度结构"理论中剥离出非正式制度等观念因素,形成"观念—结构—行为"的分析范式,对于解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问题更具适切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养廉,是通过自发的非正式制度建设方式,建构"合法性"廉洁信仰的世俗化行为模式。基于东方社会母体和中国政治发展史,中华民族营造了民间治理腐败的"小传统"及其本土方法论。当前,实现社会养廉传统机制的现代转型,乃是摆脱制度反腐困境、共建"国家—社会"双本位治理格局的应然选择。作为新的转型策略,"制度化"强调超越以往的社会参与腐败治理策略,紧紧围绕社会养廉的"三驾马车"(制度环境、动力保障和协同体系),对其非制度性因子实施制度化的处理:立足于"中国政治",确保机制转型的制度空间和供给总量;健全政府驱动型动力机制,调适社会养廉自在自为的运行状态;完善政治文化系统,建立"理一分殊"型社会协同机制,走出现代转型的结构性困境。  相似文献   

8.
制度执行力是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政府执行力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从制度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和影响因素入手,立足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阐释了制度执行不力的诸多表现及社会危害性,进而提出改善制度设计,转变社会观念,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财税制度反腐,是一种以管控公共财产为中心的反腐思路,其要义在于通过完善财税法治体系来规范公共财产收入、支出与监管的全过程,由此规范政府行为,实现腐败的源头治理。腐败的主要表现是"公财私用",而财税法作为管理国家钱袋子的法律,能够充当公共财产的"看门狗",并可以通过管住"钱"来管住政府的"人"和"事",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网格。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表明,财税制度反腐是中国相对共识较大、阻力较小、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优选路径。未来,应当将"管人"与"理财"相结合,构建人财并重的反腐系统。具体来说,应当树立"公共财产"观念,通过确立权利本位来消弭腐败文化。同时,应在财税决策上通过完善预算制度来限缩腐败空间,在财税运行上通过构建正当程序来防杜腐败机会,在财税监管上通过严控公共资金来遏制腐败行为,从而实现政府财政活动的法治化,寻求法治顶层设计之下的腐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腐败控制的基本途径包括制度和文化两种。文化途径以文化结构为基础。一般的文化结构由社会文化、组织文化和个体文化组成。与一般的文化结构相对应,腐败的文化控制亦分为社会文化控制、组织文化控制和个体文化控制。每一种控制的有效实施都有赖于一系列方法的成功采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改造小农意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理论中,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十分丰富.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资源,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小生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的发展中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