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绘制年代:清代形制:一套三幅收藏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东巴教的神灵分为至尊神、战神两个子系统,战神又可分为人体战神、兽体战神、禽体战神三种,形象奇特、数量众多,较为著名的有格控都支、麦布精如、优麻、多格及金头白猴、神鹏等。战神是秉承至尊神的旨意,惩治四方妖魔、维护人间秩序的神灵。纳西族纸牌画纸牌画是把各种神像画于特制的硬纸牌上,用于东巴教仪式中的一类东巴画。依内容、形式和大小可将其分为四  相似文献   

2.
略论东巴教的本土神祗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巴经提供的新资料研究东巴教的一个本土神祗谱系,可以看出纳西族关于本土神祗的一些观念,纳西族东巴教中本土信仰的神灵观及其与纳西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谱系与东巴常常所称的另一个"大神谱系"有本质的不同.结合东巴教的仪式系统和东巴经,深入探究东巴教的神祗谱系和神灵结构,分析其来龙去脉、历史演变及其与纳西社会、民俗之间的关系,将会为深入探析东巴教的多元宗教体系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是一个开放进取、富有艺术才华的民族。她与汉、藏、白、彝等民族为邻,文化上长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之精华,创造出自己的灿烂文明。东巴象形图画文字及东巴巫师在祭祀活动中绘制的各种画牌画卷,构成了东巴文化中最富特色的部分。其中,木牌画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东巴绘画形式。木牌以松木制成,画时不作草稿,内容庞杂,有神灵鬼怪,云雾山水,动植物等,有的用象形文字以解释画的涵义。有尖顶和平顶两类,尖顶画牌一般绘有神灵,平顶画牌通常画鬼怪。所画图案极富想象,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木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羌人插木牌行地祭…  相似文献   

4.
东巴教创始人丁巴什罗及其生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纳西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124页言:“东巴教是纳西族自己固有的一种多神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纳西语叫它的巫师为‘东巴’(永宁等地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块学经时,因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以上看法在对纳西族东巴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宗教,其特征是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典有1500种,30000余册,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历法、民俗、文学、艺术等,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意为智者,他们往往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教  相似文献   

6.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传统宗教,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白地行政村是纳西族地区公认的东巴教圣地。传说东巴教创教人阿明什罗就诞生在这里,在山洞中修行并最终创立了东巴教,此洞因而被称为“阿明灵洞”,成为东巴教最重要的圣迹。传说中,东巴教的始祖丁巴什罗也曾经在白地的白水台进行过传教活动。此外,白地被尊奉为东巴教圣地,还和那里曾出现过许多威震纳西族地区的大东巴有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的联系相对闭塞,如今的白地村纳西族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7.
东巴文化是我国纳西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它用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书写了几万卷东巴经书,不同者约计一千种左右。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中外搜藏东巴经书共达二万多卷,主要藏于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美国、西德、日本等地。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蕴藏着纳西族人民极其丰富的思想财富,是一份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宝贵资料。东巴文化曾引起我国刘半农、章太炎、傅懋勣、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是东巴教,东巴是东巴教祭师,也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东巴教不同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那样的人文宗教,也与原始宗教有所区别,而是一种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过渡的宗教形态。因此,它虽以神秘主义为主要特色,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但也保存了丰富的古老文化,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及先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纳西族的文字情况比较复杂,除广为知晓的东巴文以外,还有哥巴文、玛丽玛萨文、阮可文,以及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纳西文。东巴文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因用来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而得名,共…  相似文献   

9.
浅论纳西族先民的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东巴古籍被誉为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族先民社会生活在东巴古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自然,东巴古籍中也反映了债权债务这一社会现象,这表明在纳西族先民的意识中已经产生了债的初始观念。当然,东巴古籍毕竟是宗教籍典,所描述的无论是债的观念,还是债这一社会现象,都蒙上了一层浓郁的宗教色彩。我们只有将这层宗教色彩剥离开来,才能窥视到真实的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是从简单商品流通中产生的”。所以,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是债得以产生的终极原因。那么,在纳西族先民的社会生活中是否有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这一社会现象呢?我们知道商品流通和交换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分工。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正>旅游的新方式:手道丽江2017年国庆节之际,作为丽江人的我,探访了隐藏在丽江古城五一街上的一家小店——"手道丽江"。这家店的特别之处是,它不仅卖东西,还是一家民族民间手工制品体验馆。体验馆,分五个展示区,分别有东巴造纸、纳西皮艺、钢笔画、老君山傈僳族文化体验馆和东巴陶艺。我这次来重点是了解和体验东巴造纸,这是国家级"非遗"  相似文献   

11.
纳西东巴文献各类词性的文字记录调查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目前的类似研究仅限于纳西东巴文献的片段研究,侧重于音节的记录分析。对纳西东巴文献各类词性记录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纳西东巴文的性质,从侧面揭示原始文字记录语言的一般规律。要对文献中的各类词性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熟的与研究相切合的纳西东巴文献,并为之建立研究所需的语料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描写和比较,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数据,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该调查研究涉及的问题多,意义大,因此,其研究方法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云南活动周”期间,名为“记忆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18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白族布扎、纳西族东巴画、傣族剪纸、傣族竹编、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东巴文学?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需先弄清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东巴教:纳西族历史上的一种多神教,具有原始巫教的自然崇拜性质——山、水、风、火……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均视为神灵而崇奉。它一无教主(只有传说中的始祖丁巴什罗),二无寺庙教堂,三无统一组织,四无系统的教义教规,五无特殊权势,六无传教活动,实际上还不成其为正规的宗教,现已趋于消亡。东巴:东巴教的教士(永宁纳西族称“达巴”),都是男人,多系贫寒阶层的劳  相似文献   

14.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2,28(2):53-57
唐代 ,吐蕃军事势力一度控制了麽些人滇西北、川西等地 ,吐蕃本教对纳西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西藏吐蕃统治者实施“扬佛灭本”的政策 ,迫使藏地本教祭司逃亡或被流放到滇西北、川西等地 ,形成了本教对纳西本土宗教的进一步影响。从东巴教的神体系以及东巴经与敦煌吐蕃文书之间的密切关系中 ,也可以看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6.
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社会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输入等所引发的文化变迁,对纳西人对本族宗教东巴教的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纳西人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东巴教认同意识的变迁与政治制度的变迁和主流文化的语境有密切的关系.当代文化旅游、东巴文化的国际声誉等外在因素,对国家主流话语中关于东巴文化的评价产生着影响,也对纳西人不同阶层的东巴文化认同产生着具有时代特征的各种影响.不宜简单地看待当代东巴文化的"复兴",纳西人对东巴文化的认同有"表层认同"、"文化艺术欣赏层面的认同"和"基于信仰的文化根性认同"等多样化的内涵层次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丽江纳西族口语谱作为一种音乐传承的辅佐工具,在纳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小的。它所蕴涵的历史信息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纳西族东巴文化,东巴舞谱等同样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流传在丽江纳西族民间老艺人中的口语谱作了搜集整理,并以这些谱为例,对其应用范围、所涉乐器作了介绍,还对这种谱的文化特征、内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紫萍 《今日民族》2006,(2):15-19
记者: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你们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在共同研制“纳西族东巴象形文编码字符国际标准”,并且说“纳西东巴文有望电脑录入”,这是否意味着我省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和丽峰:是的,这是继2000年和2004年向国际标准化组织  相似文献   

20.
东巴象形字是东巴文化的载体,至今仍在东巴经师手中应用着,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老的象形文字,它是纳西人民留给人类社会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过去许多学者研究东巴象形字,主要是从它的字形、字义的角度去分析,虽有许多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但未能全面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