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5,(16)
<正>8月15日,日本战败日,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都刻印在心,但日本安倍及右翼政客们似乎不愿记得:安倍即便在前一天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中称要"道歉",转身就向靖国神社献上祭祀费;而右翼政客们更是作秀不止,"拜鬼""拜鬼"再"拜鬼"……大千世界,当真有"人"与"鬼"并存?若不是,安倍及右翼政客们何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且一而再、再而三,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日本出现了以批评战时体制,反省战时行为,和讨论战争责任为主的进步风潮。盟军总司令部主持的东京审判以及BC级战犯法庭首次系统并且细致的将日军侵略行为展现给日本国民,对后者来说是一大冲击。"左翼"二战记忆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盛行,可惜随着日本战后初期和平民主改革的倒退,"右翼"二战记忆逐渐得势。二战记忆和日本内政外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55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的重要时刻,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以及战后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势力妄图为侵略历史翻案的行径,从中总结经验教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因每个人的战争体验、知识结构、职业性质、生活阅历等不同而差异较大,确实也存在保守派、右翼分子与进步派在战争责任认识上的二元对立现象,但简单的二元对立难以说清战后日本人战争责任认识的复杂性。重溯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国际环境影响和亚洲邻国人民对日本战争责任的追究,可见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刺激,虽然改变着部分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但未能从根本上撼动日本人战争责任认识的总体框架。这是日本社会难以形成历史“共有”的重要原因,也是东亚历史和解任重道远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5.
罗援 《台声》2014,(1):36-37
战后的日本一直存在否定历史、否定《开罗宣言》精神的思想。近年来,其国内右翼势力更是动作频频,不断公开挑战《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安倍晋三政府上台以来,也公然纵容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不仅继续否定历史,还试图通过修宪等方式竭力摆脱《开罗宣言》的束缚,突破战后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6.
庄娜 《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7-112,48
日本青年在21世纪后逐渐抬头的"民族主义"倾向引发了学者和媒体的关注,并有部分见解认为日本青年正在走向"右倾"和"保守化"。本文将介绍日本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其思想史背景,并认为日本青年的民族主义倾向是战后未能解决的重建国民认同的课题与青年寻求自我认同的需求相结合的结果,但在如何为其定性上尚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被盟国整肃的日本右翼团体共233个。可是到1951年夏天,日本的右翼团体却恢复到540个。到1989年,日本右翼团体竟达到840个,共12.5万人。目前日本右翼政治团体数量已超过900个,还有大批右翼团体没有到政府登记。日本右翼团体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仅东京就有右翼团体350个,人数8万多。在这些城市,几乎每天都会遇见"日本皇民党"、"大日本朱光会"等50 多个右翼团体活动,他们的宣传车不断播放二战前的日本军歌,呼喊大东亚圣战、尊皇爱国以及反共  相似文献   

8.
日本外交有没有"大战略"经常看到中国国内发表一些论述日本内政、外交有什么战略、有什么深远阴谋的文章,而日本学者、官员看后往往会苦笑说,日本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几乎都没有长远战略,正因为没有战略,明治维新后的一百多年才会总是跟着别人跑,战后更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出现"失去的20年"(指1990年代以后的长期经济低迷),至今还走不出停滞的怪圈。中国从古代开始讲究战略,是否因此类推日本也有这样那样的战略?那么,日本究竟有没有长远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日本作为台湾殖民宗主国的历史渊源关系 ,日本学术界对台湾有着天然的关注。战后对殖民地时期台湾历史的研究开展得十分活跃 ,成立了各类研究团体 ,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 ,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史料 ,为不同国家、地区学者的日据时期台湾史研究提供了便利和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报刊撷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就着手进行向日本的索赔工作。1947年夏,远东委员会11国各自成立了赔偿归还代表团。我国代表团成员除了国民党的官员,也有一些著名学者、教授、作家,如吴文藻、谢冰心、谢南光等。 根据《波茨坦宣言》和盟国战后对日本的基本政策,盟国不向日本索取赔款,只用日本的工业设备和实物抵赔。但盟国对中国向日本的索赔并不重视。经我国  相似文献   

12.
年初 ,日本的右翼势力在大阪集会 ,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闹剧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国内否定侵略战争的右翼势力的丑恶面目。前年秋天江泽民主席在访问日本时 ,曾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正确认识历史对发展中日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尽管其时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对此大为不满。日方当时虽然在首脑会谈中口头道了歉 ,但最终也没有同意将其载入双方的联合声明。去年 7月前首相小渊访华时 ,朱基总理在会谈中也明确要求对方“用行动证明”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态度。但事实表明 ,日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尽到责任。助纣为虐 ,日本右翼势力日益…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也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大国的援助和支持。而同为世界大国之一,英国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近年来,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国在远东地区实施绥靖政策,纵容日本的侵略扩张,对中国抗战几乎没什么贡献,甚至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把赵树理研究与战后日本知识界的战争悔恨和对中国的负罪意识相结合,与美国高压占领政策导致的赤色清洗产生共鸣,用异质的赵树理文学反省日本的中国观与亚洲观,用赵树理文学异质的现代性重建战后日本国民文学,试图拯救日本民族意识。他们的研究根源于生活和时代,反思知识分子命运,追问革命与文学的内在可能性,既面对外在严酷环境,又直面内心惨烈挣扎,在反省与批判中重建自我,在学术研究中投进整个生命的精神力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颂伦 《人民论坛》2012,(28):28-29
日本积数十年困难终于累成顽疾,于是右翼势力以外部危机为藉口,试图用非常规的冒险手段"以外促内"予以解决,很可能将民众推入军国主义复活的深渊两个"现状"的对比:右翼势力试图用非常规的冒险手段解决内外矛盾9·18事变之前日本1930年代的内政外交"现状"为:对内国家经济经历  相似文献   

16.
8月15日,日本极端右翼分子堀米正广纵火烧掉了前自民党干事长、众议员加藤一的老家,加藤一事务所“精三会馆”也一同被毁。嫌疑犯供认说,纵火是因对加藤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发言不满。右翼分子堀米正广的纵火不是一般的暴力行为,其怀有“让更多的人看”的卑劣政治动机,采用非法暴力的手段,以及以无辜人士为侵犯目标,完全符合恐怖主义的特征。堀米正广纵火案暴露了日本右翼狰狞的恐怖主义面目,这一行径为世人所唾弃,也为日本正义人士所不容。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日本内阁财政大臣谷垣祯一、民主党党魁小泽一郎等人纷纷发表谈话,谴责右翼…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国家认同的逻辑起点建构在对战前国家体制的反省和超越基础之上,基于对战争残酷性质的痛彻反思、对和平国家建设的渴望以及对富足安逸生活的追求,"经济至上主义"风潮下的"纵式社会"基础和"娇宠"心理构造,逐步导致日本国民的国家意识趋向淡薄。现代保守主义者通过对和平主义和民主主义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试图检视战后日本国家认同的病理所在,旨在探寻增强日本国民国家认同感的可行路径。实际上,造成战后日本国家认同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乃是"对美从属"的外交构造,如何摆脱这一困局,从而谋求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自主性"和"独立性",是主导和界定保守派政治家们思维取向和行动抉择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24)
正台湾学者杜武志尝谓:"自从‘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华野心越来越露骨,而在这期间,士兵阵亡多,又与全世界为敌,遂不得不征召殖民地人民,有因而阵亡者,或成BC级战犯而被处决者。但对于这些殖民地兵,认为他们生而为日本人自可合祀于靖国神社,却以殖民地人民于战后已非日本籍为由而不予抚恤或予不同待遇,致台湾人对于被任意合祀于靖国神社之台湾英灵有意将其迁出,是人之常情也。"  相似文献   

19.
辛绍军 《前沿》2010,(20):68-70
马克思主义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传入日本,经过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使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并具备了浓郁的东方色彩。日本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日本的社会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对日本战后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非军事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市民社会"概念的重新解读,对日本的政党政治和国内政治格局及战后日本新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多领域研究为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当时是弱国,对抗战胜利的作用有限,只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这样的观点必须加以驳斥,以正视听。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战场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