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思想基础和现实依据.从列宁的"和平共处"到新中国领导人始终倡导的和平外交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外交原则,也为我国在21世纪确立和平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全球化的大背景将中国和世界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下的全球利益的共同维护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而中国地缘经济条件下的民族特性和发展模式的成功所带来的国力的提升,则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增加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3)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和平的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发展为和平提供有力保障。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新时期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3.
李本霞 《传承》2008,(24):120-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几代领导人也为之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几代领导人也为之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示范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产生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20世纪重新审视和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历史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的必然结论。(一)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首先,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前提。社会主义来到世界,曾经给世界革命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人类历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反对霸权主义,维持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风暴,继续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都更加关注并热议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就是"中国模式"带来的效应;也有学者认为这不归因于所谓的"中国模式",而是我国坚持"中国道路"的结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发展道路问题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求对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成就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路的特质在于: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成功的国家;中国道路追求和平发展,这与西方资本主义依靠殖民掠夺和帝国主义手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根本区别;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道路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相结合、国家干预与个人主动相结合,向外企开放中国市场又不向其屈服,而是控制外企行为;中国共产党在创造中国奇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不同于苏联领导人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的普遍性,不在于将自己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普遍模式,而在于认识到由于不同国家历史环境的独特性,因而相应的社会主义模式和战略亦具有独特性。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包括:中国道路意味着一项世界工程,以建立一个均衡、多极的世界为目标;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意义重大;对意大利和欧洲共产主义的复兴意义重大;对第三世界意义重大。鉴于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大经济、社会、文化转型过程,对中国道路提几点建议:开展反对修正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教育,防止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与共产主义理想疏离;继续实施集体利益优先的发展模式;拓展和深化中国公民积极自觉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以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极具中国智慧,也极具世界意义。它并不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从某种意义上存在着普适性,极具哲学思维和辩证方法,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自立图强提供了智慧源泉,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种经验蓝本和指明了一条路,必将成为世界思想体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儒家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始终是中国经济和平发展的底色。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和世界不断系统化的过程。合作共赢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未来关系的基调。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升华而得到的逻辑结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和平基因"的历史原胚。任何一个社会都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外交是内政的反映,又服务于内政。中国的发展为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外交则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和平国际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期"中国模式与新理论"栏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人民论坛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马振岗等3位知名专家对30年中国外交战略模式转变及由"中国模式"带来的国际认同问题进行了精彩解析。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6月27日清华大学一年前,首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为各方加强对话交流、共谋世界和平搭建了新的平台。本届论坛以"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为主题,符合历史进步的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纵观人类历史,世界上有两种国家:一种是热爱和平、靠和平繁荣昌盛的和平国家;一种是热衷武力、靠发动战争争霸扩张的战争国家。战争国家为一己之私侵略他国,本国人民也深受其祸。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500年,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战争,给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深重伤痛。而在同时,中国一直坚守睦邻友好方针,从未发动过侵略战争,从未并吞他国领土,从未搞过海外扩张。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坚守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国家。中华民族是追求和平的民族。"和为贵"、"协和万邦"、"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精神,贯穿中华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增强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是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但是 ,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了严峻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在充分认识有利条件的同时 ,也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树立应有的战略防范意识 ,努力把握工作中的主动权。一、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增强国际经济风险防范观念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14.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与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现代化道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提供了制度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贡献论     
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是中国矢志不渝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而且贡献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中国未来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完善中国模式,对世界做出更多更全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总的出发点是搞和平外交,多交朋友,不树敌,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推进世界和平事业。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和平本质所决定的,适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与发展时代和多极化趋势需要的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它为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冷战后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外交工作的指南,对中国审慎地处理好未来国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在新的国际政局下,邓小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和平外交的原则和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在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对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模式"有利于我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同时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经验及发展启示,为发达国家完善价值理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时进行外交理论创新,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理论和和谐世界理论,它们与此前的和平外交理论共同组成以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为关键词的和外交理论体系。和外交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反映了中国大国品格、古国底蕴、发展中国家诉求和社会主义国家属性,引领十六大以后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炮制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这些论调逐渐失去市场。最近,西方一些人士又提出“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内学者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侧重于纵向考察。“中国模式”则是西方学者从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眼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概括,侧重于横向比较。两者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模式”是相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它既不同于欧美模式、日本模式,也不同于拉美模式、印度模式,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成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产生示范性影响。◆◆“中国模式”还在探索发展中。我们决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使“中国模式”更加完善,更具有世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