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卷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阅读《钱学森书信》会使人受益良多。我作为钱老的秘书,作为书信的整理和编辑人员,曾多次阅读这些信件,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徐恒足 《前线》2012,(1):59-59
日前,在钱学森100周年诞辰之际,为缅怀这位伟人、奇人,我认真阅读了《钱学森书信》和《钱学森故事》,从一件件往事烟云中,看到了他是怎样做人的。  相似文献   

3.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陈列总馆》展出的烈士遗物中,有一封烈士书信格外引人注目,参观的人们几乎都要在这里停步,细细阅读。这就是被人称为“江姐”的江竹房烈士在1949年8月在狱中用竹签子蘸着用棉花烧灰制成的墨水,写在极薄的巴掌大的一块手纸上的,信的全文如下。竹安弟: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么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么个样子。除了伤。: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不会抱怨的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08,(9):51-51
毛泽东的书信,在已公开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共收录了372封,其中大多是1936年后的信函。此前的书信,如编辑所云:“特别是1921年至1935年期间的书信,现在收集到的很少。”在这372封书信中,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党外人士进行统战工作的,因此可以见证“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叶子: 你好。 编辑部转来你的来信,我认真阅读后,作为资深公务员大哥,我既对你的处境表示同情和理解,也对你敢于坦露心扉说真话表示欣赏。 你的心声,从侧面反映出公务员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书信八封(一九一五年五月──一九七三年三月)编者按:今年5月29日是宋庆龄逝世15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宋庆龄书信八封及有关文章,以志纪念。宋庆龄的这八封书信,是宋庆龄故居的同志从各方收集来的,在国内均为首次发表,对于研究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生平思...  相似文献   

7.
胡茂全 《党课》2013,(3):99-100
去年元旦,我再次收到父亲的来信,那苍劲而熟悉的字体,如父亲刚毅的性格。书信的大致内容是希望我带妻儿早点回江西过春节。  相似文献   

8.
朱世忠 《共产党人》2009,(24):53-54
1977年恢复高考,我的恩师陈静英从宁夏固原杨郎陶庄小学考入复旦大学。她走后,用书信与我们村上的乡亲和她的学生联系。后来,书信少了,再后来,就失去了联系。我们推测,她大学毕业后应该留在上海工作,现在也已经退休了。我们常挂念,陈老师身体可好?生活得怎样?恕我不敬,我们犯嘀咕,难道有了什么让我们不愿意想像的意外?  相似文献   

9.
“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读宋庆龄的几封书信张爱荣,宋春燕《党的文献》杂志这一期发表了宋庆龄不同时期的八封书信。这八封书信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有五封是早年写给她在美国读书时结识的好友阿利(AlexandraMann)的。她们相互间交往长达五十年...  相似文献   

10.
苟渊 《当代党员》2010,(12):72-73
作为一名长期阅读《当代党员》的老读者、老作者,我对《当代党员》充满感情。这些年来,《当代党员》给我的总体印象有三:首先是“快”,紧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报道;其次是“精”,选题精辟、稿件精炼;再次是“活”,语言生动,表达活泼。  相似文献   

11.
一位文学编辑曾对我说:如果不是工作,我决不读小说,现在的小说让我厌恶。不久前,也有人在报上以《不读文学》为题,撰文声明拒绝阅读当下的文学作品。我因一个时期远离文学而焦虑难安,为了回到文学的状态,我采取的方式恰恰是阅读文学,但我读的不是当下的作品,而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相似文献   

12.
陈立旭 《党史博采》2013,(12):21-25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同党内同志、党外朋友、亲属、故旧的交往中,写下了数百封书信。这些书信,有长有短,涉及内容广泛。研读这些书信,我们能体会毛泽东的伟人品格与胸怀,认识到书信这种古老文体在毛泽东手上得到了发扬。  相似文献   

13.
曹大伟 《求贤》2009,(7):20-20
前不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认真阅读了《责任比能力更重要》一书。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责任意识的确立作为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加强培育。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长期在农村乡镇工作的基层干部。多年来,一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的每一期杂志,我都认真阅读过。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阅读贵刊不满一年的读者,我认为贵刊“负责、实用、好看”,让读者受益匪浅。对贵刊我有三个盼望。  相似文献   

16.
蔡闯 《学习导报》2011,(5):63-63
作为一个阅读贵刊不满一年的读者,我认为贵刊“负责、实用、好看”,让读者受益匪浅。对贵刊我有三个盼望。  相似文献   

17.
友情评刊     
作为《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的老朋友、热心读者,我时刻关注着杂志的蜕变和成长,每期杂志一到手,我就会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它是服务指导我们支部工作的一本实用手册,早已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2014年第四期刊登的《朱彦夫:一个老兵的三场战斗》这篇人物通讯,让我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完朱彦夫的故事,我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  相似文献   

18.
脚印深处见丹心赵天德近一段时间,我阅读了《支部建设》一九九五年第一期刊登的《政声人去后民心刻丰碑──记中共晋中地委书记、党的好干部裴庆生同志》和第三期刊登的《赵雪方:深情依旧痴心不改》两篇文章,深为裴庆生、赵雪方的精神所感动。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彭德怀与信、诗、“书”何梓林彭德怀在76个春秋中,不知写过多少信,我们能读到的很少。在已读到过的彭德怀书信中,我对他堪称书信精品的两封短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封是1958年底彭德怀同乡调查返京后写的。在离开家乡前,乡亲们瞒着他送了几斤蜜糖和两只鸭...  相似文献   

20.
去年底的一天,我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采访,在那儿参观瞻仰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事迹展厅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封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的女儿的遗书。这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与馆藏人员进行了交流,后到解放军军事档案馆查阅了革命夫妻陈觉和赵云霄的一些资料,写成文字,向读者讲述一对革命夫妻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