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日波 《人事天地》2010,(20):18-18
"广西要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适用的人才。"在畅谈如何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如是说。黄日波说:"人才是指在一个岗位上没人能做到,而他能出色完成的人;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就不是人才。"因此,中央提出到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可谓是"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南有20多个土著民族繁衍生息,是多民族聚居的代表,云南民谣是表达社情民意的百科全书,在"共鸣"中传播着仁爱、智慧和勇敢的"三达德"思想,在民谣中体现对"仁"之教、"智"之赞、"勇"之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在治水过程中产生了国家。治水之"治"展示了中国最早国家领导者智慧的伟大与民众力量的强大。从治水之"治"到治国之"治",是"治"之意义的一次质的飞跃,飞跃的根源在于统治者认识到水"润下"及"平"之特性并用于治国。"君舟民水"理念的形成,是治水之"治"含义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4.
文化载体建设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建设路径包括:在文化知识生产中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之"真";在文化的传播方式中凸显传播之"美";在文化的认同机制中促进实践之"善"。  相似文献   

5.
严羽《沧浪诗话》的核心在"以禅喻诗"、"以禅论诗",而参禅之"法"在"悟",即贯通诗禅的主要在"悟","悟"既是禅法,也是诗法,严羽将禅之"悟"应用到了诗之"悟"。笔者就《沧浪诗话》中体现禅诗关系中"悟"的内容、性质、基础等做一些梳理。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基本内容是"爱人",而行"仁"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孔子认为"推己及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它建立在人人都有一颗为他人之心的基础上,这颗为他人之心就是爱人之心。爱人之心根源于孝悌之心,但又需要超越孝悌之心,只有发扬光大这颗孝悌之心才能真正的爱人。以一颗爱人之心,行推己及人之道,这就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儒家道德价值实现方式的基本内容,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忠恕之道"的前提是"情",这是从人之本性"善"为出发点的。基于"忠恕之道"的实现途径"诚"—"诚者物之终始"、"诚者天之道也",最后揭示出"忠恕之道"的实现"仁"。这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精神,更是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其中所阐述的中庸之道在儒家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曾多次盛赞中庸之德,但同时也提出实行中庸之道是非常困难的。中庸之难,难在不易"知"、不易"行"、不易"守"。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谆谆告诫各级干部的"三常",是加强廉洁从政教育的重要指示,是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成为干部廉洁从政的座右铭和必修课。"常修为政之德"的"德"包括廉政之德、勤政之德、仁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的"害"包括愚蠢之害、健忘之害、疯狂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的"心"包括畏法之心、思齐之心、探汤之心。  相似文献   

10.
道家之"道"与哈耶克的"规则"都是推进社会演进的自然力量,由此出发,道家创造了"无为而治"的治理之道,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治理之目的"。无为而治"最终未能摆脱历史的枷锁,虽主张"无为而治",却还是走向了"圣人之治"。哈耶克所提倡的也是一种自然的治理之道,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能对社会的秩序作全面的设计,所以主张依照"自发秩序"之规则来制定法律,实行"规则之治"即法治,这样才能保障人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1.
身份因素在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中前后存在矛盾,判断标准不一,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有较大的分歧,存在违反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嫌疑;共同犯罪中"共同"的标准亦即共同犯罪的本质是犯罪共同说是妥当的,但"共同"之程度还有待刑法解释的进一步完善;大陆法系中所称之身份犯排除犯罪支配理论,而改用义务犯理论,无身份者不能成为有身份者之正犯,却可以成为有身份者之共犯;认定身份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依然不能脱离共同犯罪的本质,义务是确定身份犯在共同犯罪中所处地位之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公法思想和著述的核心是国家形象,国家作为抽象的概念,需要语言转介为话语实现其形象的感性把握。政治主体通过话语铺开权力实践逻辑的过程操持,进而通达集体利益实现的终极目的。时下,全球经济走势低迷,中国"迷中坚挺"为其握柄话语权力构建了利好的历史语境。"形合"西方话语权之表,"神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益,是中国共产党从"话语权力"让渡"话语权利"的公义之举,也是彰显中国共产党"和而不同"政治哲学理路的仁心之措。  相似文献   

13.
犯罪客体是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年来理论界广泛存在将其从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去除"之声,然而犯罪客体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活动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如果一味秉承"去除"之意,似有不妥之嫌。  相似文献   

14.
"天"和"天理"是朱熹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宇宙之天、主宰之天、天理之天"是朱熹之天的三层含义,"理、气与天命之性"是朱熹天理观的主要内容,追寻大学之道是朱熹天理观的价值取向。朱熹的天理论秉承程颐,并在其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使之更加严密、精致、深刻,是作为理学代表的朱熹思想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老子》之"善"的内涵,不同于带有伦理道德意味的一般意义,而是一个特殊范畴。然而,这一重要范畴没有得到历代《老子》注本的重视。通过对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通常解释的质疑,进而考察"善"在《老子》全文中的指向性,认为老子之"善"是指向"道"的。比照其他先秦诸子的"善"的用法,发现作为特定范畴之"善",在老子、孔子、庄子、孙子的思想体系中,虽然内涵有别,但都是对于各自终极目标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破解制约公安基层所队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中,应善用讲成本、求多能、谋共赢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用警"理念,以破解基层所队普遍存在的警力不足,许多事没人做、做不了的问题;善用以警为本和重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本管理"理念,以破解有些基层所队士气不足、部分民警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善用以提升基本能力、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强警"理念,破解基层所队中民警素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民警事不会干的问题;用规范工作流程、方法和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管人"的理念,破解有些基层所队机制不全不活,不能使人都能干成事,以及工作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檀弓上>中"必诚必信,勿之有悔"、<韩非子>中"小信诚则大信立"、<新唐书>中"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宋晁说之"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等等,都是教诲诚信的名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内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诚信对人而言,就如品牌和质量对于商品.诚信如道德领域里的一座山峰,登顶临风的有德之人,方能以开阔的胸怀极目远方;讲诚信的人,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8.
犯罪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和一个永恒的争论不休的话题,应该从"法律之则、道德之罪和行为之轨"之"三位一体"来话说"犯罪",在法律学的范畴之下,"违反规则即为罪";在犯罪学的范畴之下,"悖德行为即为罪";在社会学的范畴之下,"越轨行为即为罪"。因此,违反规则是犯罪之骨,背离道德是犯罪之血,越轨行为是犯罪之肉,正是有骨有血有肉,才构成了人类社会之完整意义上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人在对头顶天(星)空的认识上形成了独特的"天学",在"天学"的视野下,一切刑罚的运行一方面既得到以"自然之天"表现出来的"神灵之天"的最有力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又受到这个"神灵之天"的制约和监督。在古人对"天"予以最高信仰的语境中,"天"对刑罚运行所体现出来的积极而客观的意义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和之美",和渗中肌,中入和髓。"中"是中和的内在精神,它使中和具有坚决追求正确的特性,"和"在"中和之美"中占主导方面,它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协调统一;而"和谐之美"则指人类和自然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对立和征服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是二分的,强调人的自我意志的彰显。《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样貌刚柔并济、阴阳互补,性情也是温柔敦厚的,而阿喀琉斯样貌以健美阳刚为主,性情豪迈易冲动、充满征服欲望;关羽像是一个神,而阿喀琉斯更接近人化的英雄,从中也可以看出神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