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关系》2014,(11):F0002-F0002
<正>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光复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之一。台湾同胞长达五十年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充分体现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今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9周年纪念日,台湾统派团体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共同呼吁两岸同胞勿忘历史,珍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王根礼  李鹏 《台声》2005,(4):10-12
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时刻“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是来自世界东方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声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将永…  相似文献   

3.
毕崧 《台声》2003,(4):1-1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台湾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就祖国统一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对台湾同胞的骨肉深情,在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时,总书记情真意切地说,“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这充分表明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是“矮化”、“打压”台湾,而是为了保护家园的完整,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美丽富饶的家园,是祖先留给包括…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它充分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坚强意志。这是一部和平统一法, 保护、爱护、关心台湾同胞法,法律条文充分尊重我们台湾同胞的情感和当家作主的愿望,字字句句饱含着对我们台湾同胞的关心和爱护,处处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  相似文献   

6.
邰连 《台声》2001,(8):1-1
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从莫斯科传来佳音,经过国际奥委会的投票表决,中国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消息传来,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整个华人世界沸腾了!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我们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与全国人民一样,沐浴着幸福,充满着骄傲,分享着荣光。 我们有理由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台湾同胞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曾经遭受半个世纪日本殖民统治却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台湾同胞,更能理解祖国的强盛意味着什么。我们为我们的民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文明而骄傲,为我们的民…  相似文献   

7.
一 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捍卫和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是作为全体中国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在台湾光复以前,台湾同胞的最大利益和愿望就是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求得自由民主和解放。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关注和支持台湾同胞的正义事业。早在1925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时就设立了对台工作小组,负责接待来大陆投身革命的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8.
日本殖民主义者强行霸占台湾期间,大力推行殖民文化,妄想泯灭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感情。然而,日本的殖民文化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日本殖民主义者的企图遭到可耻的失败。日本殖民文化违背台湾同胞的意愿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强制推行国(日)语运动,但是台湾同胞却用记性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大陆和台湾同胞都在同一个中国大家庭里.从理论层面上看,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台湾是汉族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开发的属于中国的一个地区.从地理、历史层面上看,台湾自有人居住以来就从属大陆势力范围,自建政以来主权就一直属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同地缘、同血缘,同根、同祖、同族、同俗,有着相同文化根基和一脉相传的文化传统."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对抗统一的图谋,终将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5,(23)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11月23日,北京今年的初雪让抗战馆的风景美得醉人,为了全方位了解不久前扩建完成的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区,以及为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而举办的"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我们专程来到了卢沟桥畔的抗战馆,采访了抗战馆副馆长、新闻发言人李宗远。《台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顾名思义,应该是全体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3,(4):3-3
“中国梦”是我们的梦。我们,即:每一个中国人,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梦,即:希望,有梦就有希望。 无疑,这是今年全国“两会”给我们最震耳发聩的梦想、最深入人心的心声、最充满自信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台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对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为台湾同胞在海峡两岸统一后真正实现当家做主直接提供了典范 ;增加台湾民众对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认同感 ,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表明只有按“一国两制”实现统一 ,台湾同胞才能与全国人民一道 ,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真正地扩大国际空间 ;实现台湾同祖国大陆的优势互补 ,是台湾经济获得再次腾飞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中国框架"作为一个中国论述的最新发展,对于"国家未统一前"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搁置了两岸的政治分歧,尊重了两岸各自的现行规定,也充分照顾了台湾同胞的感情,为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两岸应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开展两岸政治协商谈判,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国际参与"以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等问题,推进两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120年前的甲午战败和乙未割台,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和惨痛悲剧,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尤其是台湾同胞的深重灾难,但台湾同胞并不甘心被奴役、被压迫,与大陆同胞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殖民者残暴侵略和统治。无数台胞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离的成员。70年前的1945年,两岸同胞携手打败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4,(3):4-4
57年前发生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台湾人民自发性的、群众性的人民民主自治运动,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同胞在当时提出的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专制腐败、实行民主自制等正确主张,表现了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台湾同胞抗日史实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落成的台湾同胞抗日史实专题展厅揭幕。10月22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海峡壮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档案图片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4,(7):55-55
<正>6月11日,针对民进党籍台南市长赖清德在大陆参访时的发言,国台办发言人表示,"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平心而论,发言人的讲话是"中性"的,也是大陆方面一直以来的立场,然而岛内一些政治势力却曲解为"恫吓"、"挑衅"。赖清德赴上海访问与复旦大学师生座谈时,口中的"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民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3)
<正>《安徽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日前通过审议,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安徽出台的条例首次明确了台商企业投融资问题,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设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信贷投放。《安徽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  相似文献   

19.
李登辉最近发表的“两国论”,破坏了两岸关系,违背了台湾同胞的意愿,对台湾同胞的安全与福批危害极大,我们坚决反对。李登辉公然鼓吹两岸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这是他长期推行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分裂主义路线的公开化,是向“一个中国”原则的公开挑战,其意图是将目前两岸暂时的分离状态彻底固定化、法律化,从而使两岸永远地分裂下去,最终把台湾引向“台独”的深渊。这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台湾同胞的爱国感情,也严重地损害了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历史上,台湾曾屡遭外族侵凌,但一代又一代台湾同胞顽强坚毅,高扬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20.
一、祖国政府热诚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和旅游,保证来去自由。二、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旅游,须申请办理旅行证件。在香港地区,由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签证办事处办理,或由香港中国旅行社代办;在美国、日本或其他国家,由中国驻外使、领馆办理旅行证件。三、台湾同胞来大陆时,海关凭上述旅行证件,对其携带的行李物品,在自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