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宝柱 《思考与运用》2006,(9):11-11,15
“观念”是否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对于人们“行动”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共产党作为引领人类“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惟一力量,它在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全部进程中,理所当然地要把“头脑”也即自身的思想观念建设作为“第一等的业务”摆在党的全部建设的首位。目前,我市市级机关的一些思想观念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制约发展、阻碍发展、危害发展环境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更是需要首先从强化“服务”观念入手,围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这个轴心,认真地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2.
姜喜咏 《求实》2007,1(2):32-34
科学性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首要特性,但其科学性又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基础的,体现了科学性和人学性的内在同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人学向度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历史作了唯物辩证的理解,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历史成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东西,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唯物史观确立了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历史和理解历史方面的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认识到并能够在自身的实践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科学揭示,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位和趋向,为人类自觉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历史由“物”性向“人”性的最终转变和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觉,有了这种文化自觉,就能不断地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文化主体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并对其文化的起源、历程、特色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它是在文化实践、文化反省、文化创造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心态。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方式及成果,反映并积淀在人们的观念与心理之中形成文化。而文化形成之后,又…  相似文献   

4.
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来审视,社会规律作为人的活动的规律,具有明显的主体性。承认和探求社会规律的主体性,有助于我们在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的本质与特征,更加自觉地按照人的需要建构和控制社会规律,自觉地支配社会历史进程,成为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主人。(一)社会规律的主体性,首先基源于社会对自然关系的主体性。人类社会的产生与  相似文献   

5.
第一,主体意识观念。所谓主体意识,是职工对自己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自觉认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自信、自强、自主、自控的意识,在当前集中表现为迫求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不断要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进取精神,主动参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确立了主体意识,就能理解、信任、关心、爱护、尊重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由过去的改造、控制功能变成今天的鼓舞激励功能,使广大职工精神舒畅地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去创造新的生活,为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纵的方面考察社会主体的历史变化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主体的作用日益增大。在几万年中,人类经历了从石斧到核电站和宇宙飞船,从原始共同体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人类到今天走向新工业社会的人类,其变化是多么巨大啊!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的创造作用是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增长的。社会改造越深刻,参加社会活动的人也就越多、越积极。历史是社会主体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在人类实践、认识的不断发展中,主体的主导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对此,恩格斯曾指出:“人们将会预先认识到由于关系的改变而引起的社会状况(如果允许我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必然性,并且愿意实现这种改变,而不是无意识地被迫地这样认识和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环境价值——价值域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荣 《理论研究》2004,(12):33-35
由于传统价值观、发展观的影响,人们一直忽视环境价值。人们自发地把环境当成一种前提,认为对它的怎样利用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存在评价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危机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观念和历史,觉得环境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环境作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其价值理所当然地包容于价值域中。我们只有认识、重视并凸显出环境价值的实际存在性,才能在一定意义上真正解决人类的生存、发展、平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民主制度的建没,民主作风的发扬,民主手段的运用,民主习惯的培养等,民主意识的提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民主意识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其相适应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民主意识作为意识的属性,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和反作用。它能够能动地作用于民主制度。列宁曾指出:“国家的政治、法律设施等上层建筑是人们自觉地根据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先进文化、精神家园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对沟通人们的心灵,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着巨大作用。一个社会是不是和谐的社会,首先应该看它是不是充满强大的社会创新活力。这种社会活力除了表现在作为社会生产的生活直接构成的要素和资源层面以及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构成方式和运行体制的制度层面外,更重要地表现为社会的精神生活方式层面。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调动人的创造热情,从而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消极颓废的精神生活方式则抑制了人们的创新活力,降低了人们的创造热情,从而阻碍社会向前、向上发展。而一…  相似文献   

10.
一 社会公正是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包括道德)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从根本上说,最终的决定因素是经济,但从导致社会秩序现状的最直接原因上看,实际上是人们价值观念冲突和整合的结果。因此,探讨社会公正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既要分析什么是社会公正,更要弄清社会公正即现实的社会秩序对道德建设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从而推动人们自觉地追求公正的社会秩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汤志华 《新视野》2023,(1):21-28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和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重大新使命作出的重要论述。“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自觉、主体自觉、行动自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赶考之问、建设现代化的强国之问、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纪之问,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葛大伟 《发展论坛》2003,(5):20-20,25
文化意识是人的一种主体意识,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文化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界定。实践是人改造环境和自我改变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统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以外在客体为中介构筑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统一。就实践的归宿和终极目的而言,环境的改造只是条件和手段,它服务于作为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批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正因为实践的创造功能内在地包含着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实践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人们才能够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化活动积…  相似文献   

13.
论社区发展的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同社会发展一样,社区发展除了作为社会自发运动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过程,不但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而且在发动变迁和实施变迁的过程中,还要自觉地、有意识地遵循一系列的准则,这就是社区发展的原则。从世界社区发展的历史看,人们对此早已有所认识。如联合国早在1955年就在一份文件中提出了社区发展的10条原则。国内外社会学学者也在其各自的论述中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原则。这些对于我们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原则无疑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仅就社区发展的人本原则谈些己见,以就教于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4.
党的观念,就是党员对自己的组织有明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时时处处自觉地维护党的利益,把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是党员不仅从组织上、而且从思想上入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前提。树立党的观念,对于推进党的事业十分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机遇与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似乎悄悄地走进了“低谷”。它造成了政工干部对自身工作的信心不足,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地位的怀疑,有时甚至产生“取消论”。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普遍而又复杂多样的。公众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不高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由于人们形而上学地评价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从事物的某个方面出发,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造成了一些错觉。具体讲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受“左”的观念影响,思想上深藏着一  相似文献   

16.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只有自觉地通过自我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改进自己的领导观念、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才能实现成功的领导。它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自我认知。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全面、客观、系统地认识自己,并针对长项与短处相应地做好自我优化,才能不断提高,抓住迎面而来的机遇,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首先要认清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弱项。美国著名学者德鲁克指出:“我们在大量领域既无天资,也无潜能,并且几乎没有机会成为中等水平者。……人们应该把尽可能少的努力浪费在改善…  相似文献   

18.
当改革步入深化阶段时,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涉及体制内核的利益关系调整已经不可避免。利益关系调整的最终落脚点自然是要变动现实中的利益格局,但这个过程又与利益观念的不合理和混乱状态往往有直接关系,更显示出其整合的迫切性。与此同时,由于受"问题在于实践"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致至今尚缺乏对利益观念及其整合的完整系统的理论认识,本文的探讨将力求弥补这一缺憾。一、利益观念的形式何谓利益观念?可以简单地将之界定为人们对待利益的看法。而利益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历史现象,从原始的钻木取火、部落冲突到现代的集团政治、世界大战,人类社会自从诞生伊始就必须不停地以各种方式面对利益、谋求利益,不同的人们对利益在行为中的作用、行为后果的衡量都有所不同,造就出多种多样的利益观念。从利益观念的来源看,可以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来加以认识。人是利益的人,社会是利益的社会。动物也许有生理欲望,有利害关系,但不能称之为利益,利益只能是属人的本质。人若没有逐利的冲动,很难想象会有任何生存和进步。正因为此,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自觉地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汇聚人民智慧力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始终把团结动员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百年大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胡主席强调指出,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政治机关作为党委的办事机关、部队的领导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狠下功夫。一要树牢抢占先机的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政治机关要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种机遇,切实抓住这种机遇,始终扭住思想政治建设“三个确保”时代课题,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破解难题困局,牢牢掌握推动部队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