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坚持时刻把握人民的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促进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促进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学习贯彻落实“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检验标准,把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汕头中院结合法院工作特点,扩大群众参与度,深入群众搞教育,开门纳谏、问计于民、求智于民,司法惠民、立信于民。  相似文献   

3.
说到干部和群众、党与人民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深情地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把共产党和老百姓的关系比喻为种子与土地,是再恰当不过了。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是在过去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都永恒地证明:党离不开人民。人民这片“土地”,孕育出无数优秀的“种子”。许许多多个王进喜、时传祥、焦裕禄、孔繁森、汪洋湖扎根于人民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4.
张由涛 《中国监察》2008,(10):45-45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维护群众的利益就是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我们下基层,不是去当钦差大臣。而是去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四川省宜宾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陈小立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25年如一日地践行党的宗旨,当群众的贴心人,为党风廉政建设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维护群众利益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践行党的宗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群众利益无小事。能否把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上,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试金石。陈小立作为群众的贴心人,他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投入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群众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己任,努力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直接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关口”。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加强基层医疗领域职务犯罪问题治理研究,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是适应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13,(16):55-55
近年来,平乡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把工作中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立足工作实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打造民生交通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人大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必须把民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使人民群众的意图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辜负人民所托。  相似文献   

8.
阚世钻 《中国监察》2013,(20):27-27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群众诉求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大事来抓,努力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办结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复杂疑难案件,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9.
林丽敏 《中国监察》2011,(19):29-29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坚持把执政为民理念渗透到窗口单位各项业务工作中,努力把服务窗口打造成优化发展环境的示范窗口、服务人民群众的便民窗口、展示精神风貌的形象窗口,促进政风行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纠风工作从 1990年 8月 23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起至今整整十年了。回顾、总结福建省十年纠风工作历程,我们有一个重要体会,这就是:纠风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盼什么,纠风工作就解决什么”这个主旨来进行,以群众关心和需要作为主要着力点。 一、纠风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来进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纠风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要善于把人民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迸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和发挥好。唯有此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监察》2010,(8):26-26
本刊讯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1,(9):F0003-F0003
进一步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地域优势,南宫法院在新年伊始从三个方面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干警与辖区群众的警民和谐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府法制》2013,(34):13-13
屯留县检察院自7月份以来着力从三个方面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把检察工作成果惠及群众。 一是思想观念上求突破。7月份该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结合上级院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全体干警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走基层、接地气、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所思、所盼、所需,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回应人民群众诉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以来,任丘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关注民生,广泛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执政党怎样才能不脱离群众呢?关键是执政党的每个成员都要时刻想着为人民谋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本刊报道的《人民公仆汪洋湖》就是一位实践“三个代表”,联系群众,加强党风建设的模范。他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殚精竭虑,身体力行,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愧人民好公仆的称号。汪洋湖四十年如一日,深入群众,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人民怎么会忘记:在大战黄狼沟的日子,他身先士卒,天不亮就挑肥送…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9,(7):78-79
王建勋在3月30日的《北京日报》撰文认为,让人民参与司法。真能阻止司法腐败并实现司法公正吗?众所周知。这种审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将法庭搬到人民群众中间。“聆听”一下人民群众的意见,并没有说人民群众对案件的判决结果有任何决定权。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决定权。他们如何阻止司法腐败?难道权力完全不受人民群众约束的法官会“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当成金科玉律?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窗口与途径,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面向群众、面向社区的基层司法所又是基层司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司法局的建设与发展如何看的就是司法所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因此,加强和建设司法所是落实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基本要求,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向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冯惠敏 《中国监察》2011,(10):35-35
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就税务系统而言,就是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穿税收服务经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质量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  相似文献   

19.
日尧 《中国监察》2008,(5):46-46
2008年初,中国近20个省、区、市遭遇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这场灾害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史所罕见。在大灾面前,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严重困难的关键时刻,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危难作为第一关注,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第一职责,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冲在前面、干在前面,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关爱在冰雪中升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两级人民法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部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