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刁大明 《前线》2013,(12):202-202
嘉兴南湖的游船、遵义会议的转折、三大战役的胜利、社会主义探索的曲折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这些党史国史的重要史实广为人知;然而,对于党的对外交往史,人们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10,(11):F0004-F0004
河北省平山县继承老区光荣传统,发扬西柏坡精神,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构建“大西柏坡”紧密结合,积极打好基层党建、新民居建设、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新的“三大战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组织工作方面,以“大西柏坡”、“大马冢”区域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3.
一次难逢的机遇,有幸站在主席的床头前。两眼热泪禁不住,满怀激情逐浪翻……一副普通的木质床,一套简朴的毛巾被单。半边主席当床睡,半边史书堆万卷。主席的思想如此深远,博古通今是不竭的源泉。从秋收起义吹响号角,到星火点燃井岗山;从遵义城头树起大旗,到安营扎寨延水河畔;从西柏坡决胜三大战役,到天安门城楼红旗招展;饱经了二万五千里风云,跋涉过严酷的草地雪山;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历尽了多少苦辣酸甜……这副木床和毛巾被单,正是主席进京赶考的答卷主席在赶考的路上回味,万里长征还没有走完,娄山关的马蹄还未停歇,大…  相似文献   

4.
总理的五无是劳而无怨。周总理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受苦人。上海工人起义,“八一”起义,万里长征,三大战役,这种真刀真枪的事他干;地下特科斗争,国统区长驻虎穴,这种生死度外的事他干;解放后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这种大管家的烦人杂事他干;文化革命中上下...  相似文献   

5.
吕春 《党史纵横》2010,(10):35-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1949年3月13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会上特别强调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3月23日凌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平西郊的香山。  相似文献   

6.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这里,党中央组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彻底摧毁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根基;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中国的革命形势从此改观;  相似文献   

7.
那抹可爱的橄榄绿,从南昌起义的枪声中走来,在硝烟的洗礼中成长壮大。二万五千里长征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体魄,延安窑洞里的明亮灯光指引着他奋勇前进的方向。衣衫褴褛的他,从险象环生的雪山草地里走出了美的理想;装备落后的他。从穷凶极恶的日寇那里夺回了生的希望;意志坚强的他,在反动势力的黑手下揭开了新的光亮。西柏坡诞生的雄韬伟略决胜千里之外,三大战役的胜利彻底摧毁了敌人的狼子野心。  相似文献   

8.
解放南京     
解放南京李宪科解放南京的战役,是解放战争后期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进行的一次震撼性的重大军事行动;并与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进行的百万雄师渡江战役有着密切的联系。辽沈、淮海、平律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人民解放军消...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后期,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所组成的战略大决战胜利结束之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适时将解放西藏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政府军队之间的三次战略决战(史称“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波澜起伏、盛况空前的军事画卷。其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正、反两面之战略、战术的经验总结,不仅常为许多当事人所乐谈,而且引起诸多中国军事史研究者的关注。相对于其它阶段的军事史研究领域而言,有关解放战争史的文献与当事人的回忆资料颇为丰富,其研究起点也不低,专论三大战役的篇幅不可谓不多。不过,以往的论著多侧重于三大战役的军事过程描述,决策分析与场景分析却相对较少。另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公认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参战部队有东北、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大战役是全国性的战略决战。但是,在之后的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中,也存在地区性的战略决战。  相似文献   

12.
1948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远大目光纵览全局,敏锐地察觉到历史已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精心筹划新的方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人们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终于拉开了大幕。这场大决战,是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地组成的。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时期,面对进京“赶考”的历史考验,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从制度层面到法治层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和保障了当前工作,并为依法建设新中国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8,(10):F0002-F0002,I0001
近年来,大武口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办工业、大建城市、提升农村、大干绿化、突破旅游、突出招商、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三大战役”。扎实推进“五大战略”,着力构筑“八大体系”,全力抓好76项重点项目(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9亿元,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44.2%:固定资产投资28.6亿元,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5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3535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战役进程中朱德同志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三大战役进行了战略指导,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丰功伟绩,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和治军经验成为我党我军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夏飞 《世纪风采》2009,(10):12-16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大部被歼。但大陆的中南和西南,仍然有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必须消灭他们才能为建立新中国奠定基础。毛泽东自然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这上面来。在他的指挥下,开国之际三大战役——中南战役、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7.
陈云和薄一波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张建德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陈云受党中央、毛泽东的重托,具体指导全国的经济工作。当时,薄一波作为中央财委主要负责人,和陈云一起从事这项工作,共同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共同指挥“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18.
李嘉 《党建文汇》2010,(9):35-35
解放军围困长春饿死大量居民 传言:近年出版的某些报告文学作品,描写三大战役时称,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时的封锁措施导致大量居民饿死。  相似文献   

19.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为迎接这一胜利,1949年3月初,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于1949年3...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战役进程中朱德同志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三大战役进行了战略指导,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丰功伟绩,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和治军经验成为我党我军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