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锋 《北京党史》2008,(2):60-61
延安,承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中国历史,“延安时期,黄土地上,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传统在这里被重新阐释和规范。”无论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史,还是研究中共历史,延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巨大存在。《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7月版)是朱鸿召历时数年,在大量查阅文献、档案资料并多次深人延安实地考察,多方采访延安革命老人的基础上写就的。  相似文献   

2.
贺霞 《世纪桥》2014,(10):7-8
青年学生到农村基层的实践锻炼,既是当前中国实行的一项政策,也是延安时期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项重要政策。虽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在革命理念的助推下,他们与基层民众打成一片,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进入农村基层社会,利用自己的学识和优势开展社会动员工作。为中共实现对基层社会的动员与整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6)
<正>"若能爱群,国安有不强哉?"这是少年任弼时在《爱群说》中关于群众思想的最初表述。少年任弼时的这一思想萌芽,历经革命的风风雨雨,变成了日后中共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智慧硕果。任弼时自16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担任团中央书记、39岁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一直到46岁去世,一生都在探索着"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历史课题。在他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以广阔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人林伯渠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工作十分繁重艰巨。那时候,我正在边区政府民政厅工作,虽说有一股虎劲,却是一个缺少工作经验的小青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林老亲自交代我去完成一项紧急任务,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工作,使我受益终生,至今难忘。那是在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大批在延安的干部要到前线或敌后开展工作,他们的子女只好留在延  相似文献   

5.
罗雄 《湘潮》2013,(5):1-3
延安是中国人心中的革命圣地,在中共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在这里,诞生了新生的红色政权,成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一代伟人刘少奇作为延安时期的五大书记之一,也是延安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他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的红色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特殊政治实践。在这场实践中,中共与陕甘宁边区政府逐步建成了具有鲜明革命色彩的执政文化,为近代中国革命探  相似文献   

7.
<正>延安时期的"红色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特殊政治实践。在这场实践中,中共与陕甘宁边区政府逐步建成了具有鲜明革命色彩的执政文化,为近代中国革命探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心目中延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有宝塔山.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那里领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着以后对革命史、党史的学习.我对延安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向往之情也油然而生,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到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领略一下这些地方的精神风采,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钱焕琦 《党史博览》2014,(4):40-42,50
正一抗战爆发后,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由南京迁至成都办学。金女大在成都办学期间,就曾有学生参与地下党的工作。1945年春,成都十几所大学的爱国师生在中共领导下掀起了反蒋的民主运动。来自四川广安的社会系学生张尚琼由从延安来成都的共产党员黄立群(徐特立的外孙女)推荐,加入了地下党领导的革命群众外围组织朝明学识研究社(朝明社),成为该社的一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11,(10):2+57-F0002,F0003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关心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曾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他们的工作,使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全民族抗战。国统区许多进步青年通过阅读这些记者的书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12.
外国人对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群体印象深刻,在他们的著作中都专门提到中共领导层的问题,认为中共领导层是一个胸怀理想、英勇奋斗的领袖群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毛泽东系列著作的发表,进入了到过延安的外国人的观察视野,他们高度评价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变成中国的了。国际友人还不约而同地积极、正面地描述和分析了延安的社会面貌,包括土地改革、"三三制"政权建设、生产互助和大生产运动等各方面。他们逐渐理解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并对其为人民服务的角色予以赞赏。  相似文献   

13.
塑造圣地形象创建文明城市中共延安市委书记高宜新延安市市长刘孝文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应该如何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如何再创圣地辉煌,树立新时期...  相似文献   

14.
9月的香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是来自革命圣地并岗山、瑞金、吉安、遵义、延安、西柏坡等所在地党史部门的研究人员以及北京海淀区的党史工作者。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总结革命圣地的党史工作经验,弘扬革命圣地的优良革命传统,由瑞金、吉安、遵义、延安、西柏坡等所在地党史部门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发起,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从井岗山到香山》理论研讨会于9月24日——26日在北京香山开幕,在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召开。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觉醒奔忙,在革命后的混沌彷徨中思考并不断崛起。他们汇集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投入到社会改造的行动中,开始描绘中华民族的崭新图景。他们,就是中共创党群体。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与他们关乎辛亥革命的经历和思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郭青: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在陶行知进行生活教育实验的新安学校从事教学和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后分配任延安保育院小学部(简称延安保小)校长。直至离休,他始终工作在教育战线。延安保小的学生多半是革命烈士和中共高级干部子女,如罗亦农的孩子罗西北、谢子长的孩子谢绍明、毛泽东的侄辈毛远志、刘少奇的孩子刘爱琴等。他们中后来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数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栋梁。桃李忘不了用慈爱和德智体美的甘露哺育了他们的园丁,每逢郭青的诞辰,保小的学生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老校长的身边。…  相似文献   

17.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有关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它的章节,有着极为详尽的阐释和说明。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认为要弘扬延安精神,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8.
延安,对外人而言是一个谜。 在这里,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共,逐步站稳了脚跟,并得以发展壮大,开辟出了一块新天地。 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最具有朝气的职业革命家们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执著地奋斗着。 在这里,中共开始了另一个新的意义的长征,最终走向了北京城。 然而,这个地处自然灾害频繁的黄土高原的小城,如何养活了那么一大群人?绝大部分来自南方鱼米之乡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这块中国最贫瘠的地区之一生存的?这是一个谜! 小米·草鞋·老鼠·跳蚤 延安人过的是纯正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 军事共产主义并不新鲜,苏联20年代就搞过。但延安军事共产主义并非舶来品,也并非共产党人的凭空杜撰。它在中国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的心里,永远铭记着延安,铭记着延安所在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因为它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在这里,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在这里,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这里,党和人民创造了革命的优良传统,被称为延安精神。产生于延安的这种精神财富应该世代继承下去。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尤其年轻人,对此已经知之甚少了。令人欣慰的是,《西北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一书,经过老同志吴志渊长期苦心经营,终于写成,即将问世。我衷心祝贺这本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20.
刘祥  李振超 《党史博采》2023,(2):27-29+60
<正>萧三是中共早期革命家与蜚声国际的浪漫诗人,同时还是毛泽东少年时期的知己与战友。毛泽东与萧三曾在东山书院的书舍中相伴求学,在新民学会的屋室里同谋救国,在学生军的行伍中携手斗争。后来,革命的奔波使他们分别十余年,幸而又在红色圣地延安相逢,成就了革命情谊历久弥坚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