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海外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而有关中国海军新型舰艇的报道和分析文章更是日渐频繁的出现在海外报刊上。下面这篇文章是本刊综合海外媒体对我新型驱逐舰最新发展的分析报道编写而成的。本刊发表此文,并不表示证实海外媒体的报道,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6日,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中国向俄罗斯购买的两艘新型基洛级潜艇于5日离开北德文斯克港,航向中国。海外媒体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俄、日、美多国都报道了中国引进新型潜艇的消息。为满足广大关心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读者的要求,本刊特综述了海外煤体对中国最新型常规潜艇的相关报道。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报道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在解放军海军举行的对抗演习中正式亮相,引发各方强烈关注。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具备了对于蓝水海军而言至关重要的区域防空能力,它的服役是解放军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标志,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海军战略的转变。本刊特综述了海外媒体对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报道,以飨读者。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报道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密切关注中国未来发展航空母舰的同时,西方军事媒体也开始聚焦中国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项目。2006年,以《简氏防务周刊》为代表的一批国外军事媒体相继报道了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的消息。为满足广大关心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读者的要求,本刊特综述了国外媒体对中国下一代战斗机的最新报道。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报道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进取,美国国内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无视中国反对太空军事化的一系列宣示,不断炒作中国太空力量威胁美国。2007年,美国战略评论家凯文·鲍尔皮特撰写了《中国如何看待太空军事行动》一文,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各大报刊杂志纷纷转载,"中国太空威胁论"又一次被抬上了桌面。到底是中国在向太空进军,还是美国为发展自己的天军寻找借口和假想敌?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报道,亦非证实其内容,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6.
在高度关注解放军海空军和二炮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海外媒体和研究机构也将目光投向不断现代化、信息化的解放军陆军。2006年底,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刊发了两篇关于解放军陆军机械化步兵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现代化建设进展的报道。报道认为解放军陆军正在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攻击能力得到增强。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刊并非证实海外媒体的报道内容,亦非赞同其观点。  相似文献   

7.
2006年,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哈特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理查德·韦茨博士发表了一篇题为《中俄武器交易陷于困境》的文章。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加上俄罗斯严格的武器出口限制,中国正在逐步摆脱对俄式武器的依赖。但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并不愿意轻易放弃这块诱人的“蛋糕”,将来可能会放宽某些尖端武器的出口限制。中俄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近年来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注的焦点,韦茨博士的文章代表了美国许多观察家对中俄军事合作的最新理解和观点。本刊特综述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刊刊发此文并非赞同国外媒体的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海军在兵力投送能力方面的进展一直深受海外媒体关注。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06年12月报道,中国海军新型船坞登陆舰已经完成主体建造工作,正式下水晒装。一些海外媒体认为,解放军海军获得新型两栖作战舰艇不仅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更代表了解放军海军两栖登陆作战理论和样式的变化。本文特综述了部分海外媒体的报道和分析,本刊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和2006年6月,《简氏防务周刊》和《汉和防务评论》分别报道所谓中国最新型反舰巡航导弹YJ-62的消息。西方媒体对于YJ-62的关注折射出西方对中国具备远程打击水平的巡航导弹开发的关注。本刊编辑部综合海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为您讲述西方媒体眼中的YJ-62及其使用。本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由于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努力和共识,两国关系正沿着战略协作的轨道发展。但是,美国国内部分人士出于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思维,总是一再挑起"中国威胁论"的言论风暴,试图干扰中美关系的发展。最近,美国《空中力量》季刊发表文章声称中国正在建设进攻型空军,将严重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甚至呼吁五角大楼加强对中国的遏制。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飨读者。本刊刊发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有甚嚣尘上之势,解放军正常的装备更新换代以及技术发展都被美国保守派人士作为宣扬中国威胁世界安全的论据。本文作者理查德·费舍尔是美国著名的保守派学者,他依据国外媒体的报道以及大量未经证实的消息评估了进口武器和技术引进对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外国技术对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杠杆作用。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在编辑过程中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底,美国《航空与航天技术周刊》、英国《简氏国际防务评论》等西方媒体先后对中国最新型战斗机的研制进展进行了报道。西方媒体认为,一种整合了新型动力系统、雷达以及武器系统的“中国版”苏-27战斗机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它研制成功,将成为中国国防工业在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以及解放军空军战斗力显著提升的一个里程碑。本刊特综述相关报道,以飧读者。本刊无意证实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珠海航展上,西北某光电研究所展示的一款新型武直飞行员专用单孔前/后视射型瞄准头盔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及传媒的关注,超出解放军陆航现役机型使用范围的高规格和高标准使得围绕国产新型武直的话题与猜测再度泛升水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海外媒体对中国专用武装直升机的有关报道。本刊并非证实其报道,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朝鲜导弹计划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关于朝鲜导弹的实际情况,各国的报道却众说纷纭,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编译自世界防扩散研究中心出台的《朝鲜弹道导弹能力特别报告》(文中简称为《特别报告》),并综合了一些其他国外媒体对朝鲜弹道导弹的报道,基本代表了西方国家现在对朝鲜弹道导弹的主流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刊刊载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国防科研机构在反舰导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006年11月,多型新式国产反舰导弹集体亮相珠海国际航展,被外间观察家视为中国反舰导弹技术的里程碑。以《简氏防务周刊》为代表的西方军事媒体惊呼,中国反舰导弹技术正在赶超美俄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对称优势。本刊特编译《简氏海军》相关文章,为读者带来欧美军事媒体对中国新式反舰导弹的看法。本刊刊载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际传播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西方媒体对中国议题的"泛政治化"传播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屡遭"误读"而"失真"。中国国家形象的"客观现实"与西方媒体的"妖魔建构"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在国际传播中所面临的逻辑困境。从"防御型国际传播模式"到"主动型国际传播模式"的逐渐转换,有助于积极建构"和平发展"的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日本《世界舰船》杂志刊登了两张名为中国海军新现代级驱逐舰海试的照片,照片拍摄于2005年秋季,照片上舷号为693的现代级驱逐舰就是即将交付中国海军的新型 956EM型。紧接着,2006年4月,《世界舰船》杂志再次刊登一组新型现代级驱逐舰驶往中国途中停靠法国布雷斯特港的照片,照片上的现代舰已将舷号改为138,并悬挂着五星红旗和中国人民海军军旗。一时间,中国海军最新一艘现代级驱逐舰即将服役的消息引起了外界极大的关注。海外军事刊物纷纷予以报道。本刊特编译了日本《世界舰船》、美国《海浪》杂志以及今日中国防务网站关于 138舰的报道,以飨读者。本刊发表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了中国正在改进歼-10战斗机的消息,并将歼-10最新改进型称为“超-10”。由此引发了国外军事媒体对中国歼-10战斗机报道的又一波热潮。为满足广大关心中国国防现代化热心的读者的要求,本刊特综述了国外媒体对歼-10的最新报道。本刊并非同意其观点, 亦非证实其报道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主席在1999年11月人民空军成立50周年纪念日时曾为空军题词:“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近年来历次高技术战争中空军表现出巨大作用,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 攻防兼备的强大的人民空军将是赢得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关键。近10年来,围绕中国研制新型战斗机的报 道层出不穷,特别是近期海外媒体对传说中的歼-10A众多报道,更是激发起了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浓 厚兴趣与强烈关注。本文无意证实其报道,只是汇集了海外媒体的一些相关报道加以归纳,供广大 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来,西方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推出了“中国威胁论”的最新版本——中国的空中力量威胁。他们无视中国主动提升军事透明度的种种举措,反而将之视为中国对西方的示威。2007年2月,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撰文声称中国已经研制了轰-6的最新改进型,并称解放军空军将拥有威胁关岛美军的能力。本刊非常关注美国部分媒体和研究机构近期的恶炒,特综述此文,以飨读者。本刊并非赞同费舍尔的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