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本锋 《求实》2007,(12):63-64
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课题。要以户籍制度的创新、社会保障的改革、社交平台的搭建、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心理的弥合等为切入点,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农民工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保障不力,文化供给比较简单,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及运行机制不完善等不足。为此,应从把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纳入当地政府的基本职责,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彭如良  杨瑞容 《湘潮》2013,(1):136+138
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对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升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思想上不重视、服务内容少、配套设施不健全、缺少必要的人财物等问题。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打造专业化的队伍,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保障其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为城市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因素、农民工所处的工作居住因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因素以及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程度及其评价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困境。解决之路在于政府、文化骨干部门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实现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存状态是令人堪忧的。各级政府要整合社会力量,切实改善农民工"边缘化"的身份定位、"荒漠化"的休闲方式、"乡土化"的人际关系、"缺位化"的公共参与状况和"空心化"的教育培训状况等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6.
从“游民”到市民: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特殊产物,农民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必然现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而占农民工群体主流的,长期滞留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两端极易变成"游民",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只有心理文化的适应,才说明农民工完全融入于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城市文化融入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交往的隔离,生活方式的隔离和心理的隔离三个方面,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融入必须从自身完善构建、城市接纳包容、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及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催生的特殊群体,在其身上产生的文化冲突引发了对于城市文化的怨恨、乡土文化的拒绝和主流文化的怀疑等文化认同危机。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需要通过公民文化自觉教育、大众传播理念革新以及和谐文化体系建设等途径达致。  相似文献   

8.
华中师范大学农民工文化生活课题组在全国14个地区就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问题进行的一次专题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文化消费不足、文化需求得不到基本满足的状况普遍存在。打工之余农民工空闲时间的分配:最多是花在睡觉上占35%,看电视占34.7%,有15.1%的人将闲暇时间消磨在打牌或打麻将上。  相似文献   

9.
高原丽 《奋斗》2014,(7):55-56
正如何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届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在于由“看客”、“过客”变为“主人”的角色转变,要使他们更好地“融化”在城市里,需要实现社会各方与农民工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而,需要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与能力,将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落实到每个农民工身上.  相似文献   

11.
陈霞 《求实》2011,(Z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涌进城市的农民工渐渐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阶层。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10年将有两亿多农民工进城就业,农民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极其重大贡献,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与公共文化设施是理所当然的。但由于其经济、文化水平的低下,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制约了这个群体对公共文化设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市已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但工作中仍存在着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知晓率不高,保障农民工文化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建立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调研反馈机制,建立经费投入和文化供给长效机制,形成政企共建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应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进城务工后能不能真正融入城市,是当前各个城市及其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主要面临偏低的收入和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对发展的渴望和自身知识技能短缺、长期以来的城乡文化隔阂和城市社会的排斥心理等障碍因素。要破解这些障碍,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农民工个人等合力参与的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构成了农民工行为分析的主要逻辑。但是,我国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解释范式之上,而对农民工自身的文化逻辑分析相对不足。通过对既有小农行动逻辑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遵照“安全第一”与理性选择原则,建构起了一种生存层面安全、经济技术层面安全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安全三者统一的安全经济学。这为地方政府制度建构与制度过密化防范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张凤华 《学习论坛》2007,23(12):60-63
女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适应度较高,但还处于较低层次;女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文化适应不理想;女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主观适应是积极的,对城市适应的未来期望是美好的,但她们对城市的主观适应事实上并不理想。增强女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是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上海是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来沪农民工总量已达到403万人,不仅在上海660多万流动人口中占61%以上,而且超过上海1300多万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上海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毋庸置疑,随着大量农民工在上海的长期工作、生活和居住,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正在发生重大的社会嬗变。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3亿人口中,绝大部分在农村,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至少约有9400万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约占我国全社全就业人口(约7.4亿人)的13%左右,这是现代中国的一支劳动大军。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这三个行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大背景下,一场关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大讨论,已纳入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及文化研究的范畴,并列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是否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关怀,亦成为每一个有识之士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在进城…  相似文献   

18.
正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但由于其农村身份的限制,农民工群体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通行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一半左右。新生代农民工与过去老一代农民工一样,同样有面对身份问题的限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思想状态等方面的表现都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所以老一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分析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需要进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农民工群体是改革开放后产生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新兴阶层。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武汉市也是一个外来人口大市.截至2007年8月.武汉市外来人/5达112万.共有常住人口858万.其中外来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与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1:8。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论农民工在工作地的政治参与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工作地的政治参与障碍主要有: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对于非政府组织的限制政策、法规制度缺失、传统臣民文化的影响、城市对于农民工的排斥歧视文化氛围浓厚。农民工在工作地政治参与的困境实质上是其政治权利贫困的表现,政治权利贫困是农民工经济、社会权利贫困的根本原因。要改变农民工在城市的弱势地位,需要打破制度和文化依赖,构建农民工在工作地的政治参与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