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走进美国的华人社交圈,很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向我谈起一个叫做莫虎的华人。在我此次访美之前,有好几位国内的律师都曾建议我去见见莫虎。尤其是北京信利律师事务所的阎建国律师和他的太太李晓法官(曾赴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特别建议我采访一下这个值得一访的华人。为此,他们已经给我安排了如何见、何时见、何处见莫虎的一切事宜。尽管原定的“国际访问者计划”中没有这个安排,但我还是想方设法抽空见到了那个我在大学时代就听说过的叫莫虎的华人。  相似文献   

2.
于宁 《中国律师》2010,(10):86-86
“律师为谁服务”.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令人深思的命题。有人说,律师为金钱服务;也有人说,律师为当事人服务。我不能说这两种说法完全不对,但起码不全面,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律师在为当事人服务的过程中,当然要收取律师费。  相似文献   

3.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在这里阐述我眼中的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我本人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忡国律师》始终在关注的主题。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排常渴望大家能不客气地指出文中的不足与谬误,以使我的研究更全面更完整更科学。一、了解几个弊端现实中的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并非一种正常的关系。其中既有密切到类似于人们常说的“三同”或“三陪”关系,有的甚至连判决书都由律师来代作。当然,也有互相指责的情况,有人说:“现在的法官被律师带坏了。”也有人说:“律师也不愿这样,那是法官逼良…  相似文献   

4.
杨志国 《检察风云》2014,(12):60-61
在美国,律师可以泛指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因为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都必须具有律师资格。当然,美国法官的地位是律师、检察官所不可比拟的,只有律师、检察官中的“精英”才有可能做到法官。我们说美国检察官的“律师化”,不单单是说检察宫要具有律师资格,而是说,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国人魏宇走在纽约唐人街上,常常会被陌生人认出来:“你是不是拍过一部偷渡客的片子?”很久不联系的朋友也给他打来电话,开口就是:“我在网上看到你的片子了。”
  这一切让1991年出生的魏宇感觉自己好像突然“火”了,心情喜悦又忐忑。
  点燃这把“火”的是一部叫《漂》的纪录片。《漂》以魏宇为拍摄对象,事无巨细地还原及记录了他偷渡到美国后落脚、找工作、购物、去教堂、见律师、办合法身份的生活点滴。不少网友说,该片颠覆了他们对偷渡客的看法。有人惊讶“偷渡客也买得起LV(包)”,也有人懂得“偷渡客在美国的生活如此孤独”。  相似文献   

6.
从本期开始,本刊连载《人间美国》,展示已在美国定居多年的小鹜(笔名)女士眼中的美国。爱城的蒋太太,是三个孩子的妈,五口之家的女主人,一个深居简出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东海岸的小镇爱城,和大都会纽约隔海相望。一方面保留着格林童话中的森林草地,小桥流水,木屋人家,一方面也有格林童话中没有的高速公路,购物摩尔,公司商厦,是不少华人心目中的理想之地——既不乏异国的风光情调,又不会感到他乡的孤单寂寞(周围总会找到华人街坊的),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少数族裔与白人友好相处的社区。“煮妇”忆“油花”爱城的华人,大都是受过美国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漫画与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2,(6):60-61
太贵了!“我想和丈夫离婚!”一位美国女演员走进纽约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说。“可以。”律师爽快地回答:“您给300元,我马上就给您办妥离婚手续。”“什么,要300元?”女演员大声喊道:“太贵了!我找人开枪打死他,人家才只要150元呢!  相似文献   

8.
如果律师职业行为没有法律的保护,动辄被以“包庇罪”、“伪证罪”、甚至“玩忽职守罪”、锒铛入狱的话。那么,还有谁愿意再去从事律师这项职业呢?没有律师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这是一人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事实。——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感慨这是一封逃亡律师的来信,信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以上是我的冤枉所在.也是他们指控我犯“包庇罪”的理由。我说的都是事实,我不怕调查,就怕无人问津。作为一名律师,连我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能得到保护,还有什么能力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十分清楚,“逃跑”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9.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对他(她)又爱又恨”.也就是说,你分明觉得这个人可恨,但是你还是情不自禁地爱上他了.你以为这就是爱情了吗? 人们常说:“恨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就是这样似是而非的道理,在扰乱我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于是,痛苦就成了爱情的标配,让我们都不知道是在寻找爱情还是在寻找痛苦.它妨碍了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采访美国大使,与美国大使在驻华使馆进行一番炉边对话,应该说,对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段特殊而难忘、渴望而荣幸的经历。为了这段经历,我期待了8个月。不,应该说,等待了1年半。2001年7月,雷德先生作为美国驻华大使来到中国。作为中国律师业专业刊物负责人的我,开始充分关注这位当了大使的律师,开始密切寻找有关这位从律师到大使的“中国通”的所有背景资料。因为,我想与这位快乐大使进行一番快乐的对话。我注意到了他被布什总统提名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听证会上的发言,那是2001年6月27日,一个阳光灿…  相似文献   

12.
眼下,整个黑龙江省上市企业不少,但却没有一家企业是请本省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反而舍近求远跑到北京等地聘请律师。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讽刺,同时也给龙江律师带来了极度的尴尬。对此,接受我采访的黑龙江省司法厅主管律师管理工作的王滨起副厅长,解释说;“有人称之为龙江律师的‘清铁卢’,比喻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的确给我省律师提出了一个信号,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前进就要落伍。为此,近几年,我省律师工作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位长期负责共青团工作,并于1993年初从中共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副书记任上调任现职的副厅…  相似文献   

13.
张斌生 《中国律师》2000,(10):21-24
发愤消除担忧和焦虑短短十年来,我们有个别的律师蜕变得很快。“唯钱是图”胜过了资本主义土壤上成长的西方律师。什么理想、情操、宗旨、信念,都被“市场经济”庸俗化了。一言蔽之,不再是律师而成为了“钱奴”去附合那种“侯大款”的粗俗文化,趋炎附势,投靠权贵。不认及,只认对,不靠法,只靠钱。有的律师被人讥为“暴发户”还当作桂冠,自鸣得意地说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来自残酷掠夺性的“原始积累”,律师的发家和创业也同样少不了这个过程云云。就像在电子信息网络的时代还有人要模仿中世纪的海盗行径一样,这种言论实在是不堪入耳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人问我:“你们律师无异于个体户,入党有用吗?”也有人直言不讳:“你是律师,你就挣你的钱,入党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2005年全国优秀律师的评选活动落下了帷幕.天津津安信律师事务所的王继民律师榜上有名。尽管天津律师协会的表彰会还没有举办,但我还是经由可靠渠道.提前得知了这个奸消息。既然是个令人愉悦的消息,那么当我在初夏的天.与之相见的时候,便忍不住透露给他。而这位年已六句的老律师对此只是淡然笑.他说“能获得这个奖我很高兴.事实上有些工作我只是稍稍多做了那么点点。”  相似文献   

16.
“江南一怪”,是什么?这既不是金庸笔下的武侠墨客,也不是NBA赛场上的灌篮高手,而是一部刚刚出版发行的图书(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或不仅仅是一部图书,而是对一位律师的爱称。更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位将军对一位律师的爱称。这位将军就是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将军。那位被将军称为“江南一怪”的律师就是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吕思源律师。本书作者是浙江省司法厅干部钟一林同志。见过钟一林的人大概都会仅仅以为他就是一个摄影高手,绝不会想到他开始盯上了纪实文学。因为他曾参与了司法行政系统许多摄影…  相似文献   

17.
4月29日,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在中央电视台落下帷幕。有人说这是一场代表全国各地律师最高辩论水平的“甲A联赛”;又有人说,这是一次检阅新一代中国律师语言风格与论辩水平的“NSA季后赛”;还有人说,这是一部回顾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工作成就的“历史纪录片”。  相似文献   

18.
说起律师的定位,常常见仁见智。有人说,是法律之师、程序之师,也有人说是文明之师、道德之师,还有人说是军师、设计师、策划师……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我阅读了英国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管理手册”之后,我认为对律师的定位应增加一项:律师也是风险评估师。据了解,现在登陆中国的外资律师事务所约有200家。作为世界排名第六并在全球拥有1600名律师和26家分支机构的律师事务所,落地中国15年的英国路伟律师事务所如今越来越为更多的中国人所认知、所了解、所熟悉。  相似文献   

19.
袁斌 《中国司法》2002,(2):33-34
1999年,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中,与美国女足决赛时,人们爱称中国女足是铿锵玫瑰。2001年,当一位女律师在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中荣获“优秀辩手奖”和“优秀团体奖”时,人们才发现许昌律师中也有一朵铿锵玫瑰。———她就是共产党员杨志华。有人认为干律师为的就是钱,她的回答是不;有人说做律师只要有法律知识就行,她的诠释也是不;甚至还有人奇怪地断言,好律师与优秀共产党员像水和火一样不相容,她用自己多桀的生命给予了有力地回击。一份合格的答卷1986年6月,法律专业毕业前后,杨志华实现了人生中两个梦寐以…  相似文献   

20.
张斌 《中国律师》2004,(9):24-24
律师,一个神圣的称谓,一个让人尊敬的群体,多少人为了它而辛勤耕耘,多少人为了它而挑灯夜读。终于,有一天,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为此,我曾经兴奋不已、彻夜不眠。我也曾幻想,有一天,我一定要成为一位名律师,身着名牌西装,手握轿车方向盘,所到之处,人们无不投来敬慕的目光。可是,今天,当我再次回到这个队伍时,却深深地感到:律师,想说爱你不容易。不少人曾对我说过,当律师好,当律师收入高,当律师地位高,当律师自由自在。也有人曾对我说,律师靠一张嘴巴就能打天下,非常轻松。这是多好的职业啊。能不让人爱吗?然而,事实上是这么回事吗?真的是这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