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里有则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故事,耐人寻味:齐景公刑法残酷,动辄砍掉犯人的脚。面对这种酷刑,晏子深知直言相谏不会奏效,未敢妄言。一天,齐景公提出要给晏子换房子,晏子推辞说:我住的已经很满意了,再说这地方靠近市场,买东西方便。景公问:你住在市场附近,可知近来物价贵贱?晏子说:怎么不知道呢!景公笑问:什么贵什么贱呢?晏子坦然答道:假脚越来越贵,鞋子越来越贱。景公听了羞愧难当。后来,他下令废除了刖刑。这个故事,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无启迪。有些领导干部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习惯于“居高临下”…  相似文献   

3.
想起晏子     
<正>近日读《史记·管晏列传》,又翻阅了《晏子春秋》,其人其事生动有趣,充满智慧,其言行思想在今天也非常有镜鉴意义。晏子生活的时代处在"礼崩乐坏"的动荡时期。齐国自管仲死后,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导致政局长期不稳。晏子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为相,在他辅佐下,内政外交在列国中都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让谁满意     
正战国时齐景公派晏子去治理阿城。三年后,齐景公听到许多负面反映,很生气,召回晏子,表示要严肃惩罚他。晏子猜到了毛病出在哪里,就要求齐景公再给他三年期限,保证让他听赞美的好话。齐景公答应了晏子的请求。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一片赞扬晏子的声音。齐景公又要重赏他,晏子却拒绝领赏,并道出实情:"前三年,我一上任就抓紧管理道路,严抓治安,使坏人不能横行霸道,这便遭到车匪路霸们的攻击;我关心百姓疾苦,让大户人家减租减息,又遭到富豪们的  相似文献   

5.
贤哉,晏子!     
在莫言老家山东高密,有一个名叫晏王庙的村庄,这里是春秋名相晏婴的故乡.晏婴,就是那个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的晏子! 晏婴,字仲,谥"平",史称"晏子""晏平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一部《晏子春秋》将他熠熠生辉的言行刻画得分外动人,也留下了诸如晏子使楚、折冲樽俎、纪国金壶、景公嫁女、华而不实、智论生死、...  相似文献   

6.
晏婴,春秋齐国人,字平仲,又称晏子。曾历经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为相。他始终以整邦治国的“社稷之臣”而自律勇为,赢得人民的尊重和史学家的称颂。晏子不仅提出了节俭重民和省刑的主张,敢于劝谏国君,而且自己身体力行。晏子身为相国,但住的还是从祖宗传下来、临近喧嚣街市的房子。齐景公很过意不去,认为这座低矮、潮湿的老房子与晏子的身份很不相称,便要给他改建一座高大明亮、宽敞豪华的  相似文献   

7.
正听得进反对意见,古往今来都在倡导。《晏子春秋》有个典故:齐景公酷爱鸟,他得到一只漂亮的鸟,派名为烛邹的人饲养。可几天后鸟飞跑了,齐景公气急败坏,喝令杀死养鸟人。晏子想制止,但又不能冒犯君威,说话很有讲究。他向齐景公请求:"烛邹罪有三条,让我宣布其罪状再杀。"齐景公允许了。晏子数落起烛邹:"君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罪一。让国君为一只鸟杀人,这是罪二。此事各国诸侯知道了,会认为我们国君看重鸟而轻视属下的性命,从而鄙视我  相似文献   

8.
李小红 《党课》2010,(2):78-80
晏婴,字仲,谥平,后世又称晏平仲,尊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他出身齐国高门贵族晏氏,是上大夫晏弱之子,继父位任上大夫,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辅政长达40余年。  相似文献   

9.
不沾光     
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代的晏子,贵为齐国相国,但日常生活却十分俭朴。国君齐景公屡屡给他封赏,他总是婉言辞谢。据《晏子春秋》记载,“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邑,反市者十一社。”国君送给他两个地方,而且其中还有11个村落是从事经商的集市,可是晏子不受。大臣梁丘据看见晏子中午吃饭肉食不足,就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便在第二天“割地将封晏子”,可晏子又“辞不受”。齐景公在晏子家里喝酒,看见晏子的妻子“老且恶”(老而丑陋),便要把自己“少且姣”(年轻又漂亮)的女儿嫁给他,他“再拜而辞”。此类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甘于弊车驽马、布衣恶食,…  相似文献   

11.
《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记载:历任齐国三公大夫的晏子委派高纠为自己管理家政,三年之后把他辞去了。身边人问晏子":高纠为你做事整整三年,你不仅不提拔他,反而把他赶走,他有什么过错呢?"晏子回答说:"只有圣人才谈得上十全十美。我晏婴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如果身边没有人随时替我指出缺点错误,我在礼、义、廉、耻等方面将存  相似文献   

12.
晏子的车夫     
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史记》上说他“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即使这样,功高位显的他仍能谦冲自牧,虚以待人。可是,晏子的车夫却与晏子迥然不同。晏子长相困难,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其车夫却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晏子不卑不亢,恭谨有加;其车夫却妄自尊大,趾高气扬。在《史记·管婴列传》中,司马迁也曾用简单的几句话捎带着把他刻画了一下:“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寥寥十几个字,就把晏子的车夫因为给宰相驾车而不可一世的骄傲之气、骄横之态写得绘形绘色。车夫的这…  相似文献   

13.
晏子说“毁”“誉”夏风晏婴(?一公元前500年)是春秋时代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其兄晏弱去世后,继任齐卿,仕灵公、庄公、景公。齐景公在位时,晏婴被派到东阿当地方官六年。前三年,“政声”不好,骂声不断。齐景公听到的...  相似文献   

14.
据《说苑·臣术》所载,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几年了,有一天,在没有办什么错事时竟被解职。晏子的幕僚们有的为高缭说情,有的抱不平:“高缭在您手下尽心尽力干了三年之久,您不但没给他提官晋级,反而把他解职了,这样做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大家意见纷纷。晏子坦然地回答说:“我晏婴是个浅薄无能的人,只有依靠大家的批评帮助才能少犯错误,站稳脚跟。现在这位高缭先生跟随我三年却从未能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我只得请他离职。”晏子逐高缭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用人之道。高缭能被晏子所用,而且在他手下工作了三年,足以说明高缭…  相似文献   

15.
从晏子请高缭离职想到的……翟峰汉朝刘向编的《说苑·臣术》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高镣在晏子手下任职多年,一直无大功亦无小过。但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解职了。为此,晏子近身的人员纷纷向晏子劝说道:"高缭在您手下干事已达三年之久,您不但未给他晋级,反而把...  相似文献   

16.
晏子逐高缭     
汉朝刘向《说苑·臣术》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高缭在晏子手下任职三年了,有一天,在没有办什么错事的情况下竟被解职了。晏子的幕僚们有的为高缭说情,有的为高缭抱不平:“高缭在您手下尽心尽力干了三年之久,您不但没给他提官晋级,反而把他解职了,这样做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晏子说:“我晏婴是个浅薄无能的人,只有依靠大家的批评帮助才能少犯错误,站稳脚跟。现在这位高缭先生跟随我三年了,却从未能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我只得请他离职了。”逐高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晏子的用人之道。高缭能被晏子所用,而且一干就是三年,足以说明是个人才,也确为辅助晏子做过许多事情。若高缭在工作上一点成绩也没有,恐怕在精  相似文献   

17.
《说苑·君道》中记载:有一天,齐景公宴请百官后,射箭比武。景公射箭,即便是脱靶,也喝彩不断。事后,景公失望地对大臣弦章说:"自晏子过世之后,没有人指出过我的过失。刚才射箭脱靶,那么多人竟然一起喝彩!"弦章说:"这是各位臣子不贤的缘故,他们的才智不足以知道您的过失,勇气不足以触犯您的脾气。但有一点,我听说‘国王喜好什么颜色,那么臣  相似文献   

18.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段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齐景公让晏子去治理东阿,在晏子治理东阿的第三年,齐景公把他召回来训斥了一顿:“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相似文献   

19.
晏子辞退高缭的启示郭功雅常给领导提意见者会被穿小鞋,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不足为奇。但“不说人之过”者却要被辞退,则鲜为人知,据《说苑·臣术》记载,高缭在晏子手下做了三年官,一贯小心谨慎。有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晏子的左右很奇怪,就问:“高缭为你做事已...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与大家分享一则"晏子逐高缭"的故事。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将其辞退,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用礼义廉耻四个方面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