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成本分担机制引入防灾减灾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防灾减灾总成本,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各个社会主体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提高灾害应对的有效性.防灾减灾成本分担机制不仅要解决由谁来负责防灾减灾投入的问题,还要解决以何种方式、以多大比例来分担防灾减灾成本尤其是灾前的成本投入.这将有助于把防灾减灾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灾害具有外溢性、扩散性和跨区域性特点,基于属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灾害发展属性不相契合,由此导致灾害管理失灵。整体性治理理论倡导通过合作,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契合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重构的现实需求,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提供了理论支撑。我国目前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无论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均比较有限,防灾减灾救灾各自为政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突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需要重视区域协作这一重要因素和薄弱环节,通过理念变革、制度创新、模式重塑、组织整合和治理机制整合,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推动灾害从属地管理走向整体性治理,以真正提升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阶段缺少自然灾害与防治教育,2009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我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高校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有利于大学生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绝大部分是由中央政府承担,调动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强化地方政府的投资责任,是中央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和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是解决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的重要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质灾害是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综合治理、科学化与最优化等原则,采取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做好城市地质填图基础性工作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城市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
任何法都有自己的基本原则,我国防灾减灾法也不例外。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防灾减灾法的制定与实施全过程,对防灾减灾法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我国防灾减灾法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相协调"、"政府主体、公众参与与灾民自救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人民立场明确了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价值取向、激发了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动力源泉、汇聚起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强大力量,是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核心密码“。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的实践品格,为新时代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地质灾害频发的时期,既有的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已难以适应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的要求。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层级太低,体系不完整,缺乏规范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基本法。现行法律对地质灾害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不明确,造成实际管理工作中各自为政,职责不清,大大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综合决策及实施处理效率,也导致管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针对我国地质灾害法治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地质灾害防治立法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模式的选择、基本原则的确立、地质灾害应急法律机制的完善和地质灾害救济法律机制的建立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  相似文献   

9.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防灾减灾及应急能力影响着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陕西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存在工作长效机制未确立、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必须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引领,"多元参与"为主导,长效激励机制为着眼点,夯实基层应急能力,从而达到完善社会整体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局部地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地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做好地质灾害调(排)查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监测应急体系建设;三是采取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措施来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对于减灾防灾也应提升到一个事关政治大局的层面来认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然而,当前农村地区减灾教育与减灾意识方面的研究,既在理论上存在着薄弱环节,在实践方面也存在欠缺,必须构建农村地区减灾教育与减灾意识培养体系:转变观念,农村减灾教育应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以系统论的思路为指导、多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减灾防灾教育的各层次专业人才;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农村地区减灾教育与减灾意识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扬汤止沸,莫若未雨绸缪:从“预警”到减灾防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管理生命周期中具有基础意义的第一环——减灾防灾环节(Mitigation),对于整个危机管理的成效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这已在各国危机管理实践和研究中取得共识。然而目前中国的应急管理领域,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对"减灾防灾"这一环节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纵然在危机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危机的预警和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治意义,但是缺乏长期的减灾防灾环节很难取得应急管理能力的综合提升,同时灾害响应的有效性也会遭遇瓶颈。本文在对减灾防灾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梳理和界定之后,总结了国外在减灾防灾中的成功之处,希望能为中国减灾防灾环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国,只有提高和增强农村减轻和防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因灾致贫,不因灾返贫,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减灾防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减灾防灾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农业、农民要全面提高减灾防灾能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是国家稳固、人民安康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中央和地方制定一系列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助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X轴)—政策目标(Y轴)—政策主题特征(Z轴)三维框架,借助NVivo11 Plus分析中央和地方(西藏自治区、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除外)颁布的172份“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文本,运用ROSTCM6计量软件分析政策规划文本主题词。研究发现,在中央和地方“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文本中,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居于主导位置,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相对较少,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明显不足;不同的政策目标对应的参考点数量差异较大,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主题特征三维度之间存在较强联系及相关性。最后指出,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和方法,顶层设计注重整合多主体力量,中层政策注意协调工具箱合力,基层实践聚焦释放示范点效能,是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灾害管理是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表明 ,缺少防灾意识和必要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许多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依法治理灾害是提高灾害治理水平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借鉴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立法和依法管理的经验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规体系 ,依法明确政府救灾责任 ,进行灾害管理 ,系统治理区域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灾害社会保险 ,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法制在灾害治理中不可替代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是我国政府治理灾害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工作的发展思路是:以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重点,以缓解城乡供水矛盾和注重防灾减灾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挖潜配套、提高现有水利工程效益为中心,以西部开发为机遇,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革创新,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党员生活(武汉)》2012,(3):F0003-F0003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是湖北省唯一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专业领域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于一体的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公益性和商业性水工环地质项目,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省民防局)是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是省政府人民防空工作主管部门,是省政府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成员单位。多年来,省人防办党组以务真求实的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一手抓全省人防建设,不断推进人防建设深入发展;一手抓服务于山东经济社会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山东、平安山东做贡献。2006年11月29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适应世界民防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中人民群众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以及防空防灾的客观要求,经国家编办审核、省编委批准,山东省人民…  相似文献   

20.
减灾防灾的制度安排,决定着灾害救援和重建的成效,也是重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提高的关键。"举国体制"是我国抗震救灾可操作性强、反应灵敏、效率高的法宝;举国体制,表现的是一种工作机制,然而体现的更是一种政治实力,它与现行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举国体制是被灾害救援与重建过程的实践证明了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