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秉承李登辉的旨意,台湾当局有关方面某些负责人立即帮腔附和,声称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明确为”两个国家”,两岸会谈也就是“国与国会谈”等等。这一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定位问题上的新的言论和立场,再一次暴露了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李登辉赤裸裸的分裂言论,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李登辉鼓…  相似文献   

2.
云舟 《台声》2002,(9):1-1
正当人们为两岸关系出现和缓,为两岸“三通”有望实现而高兴的时候,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却再一次罔顾民意,背逆潮流,鼓吹“台湾主权独立”,声称两岸是“一边一国”,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如此极具伤害力的“台独”言论抛出后,立即引起海内外舆论一片哗然,遭到广泛的质疑和谴责。乍现曙光的两岸关系,也因此蒙上乌云,骤然紧张,两岸“三通”的大门依然关闭,台商西进的脚步依然受阻,令一切善良的人们无不扼腕痛惜。当前两岸关系的严峻情势是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许多关心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人士也因此深感忧虑和困惑,有的人甚至…  相似文献   

3.
李家泉 《台声》2001,(6):14-16
台湾自去年“ 5· 20”陈水扁上台执政以来,到现在整整一年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包括“大选”前夕、当选以后以及宣布就职时,陈氏都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搞好两岸关系,也一定能搞好两岸关系,甚至曾大言不惭地预估两岸将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局面。而今究竟如何呢?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又会是怎样的呢? 平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陈水扁于今年 4月 26日和 27日,接受香港《信报》专访时,非常得意地说:“今天的两岸关系没有恶化,没有退步,而能够趋于稳定,这就是最大的成果。”并认为,这是他一年来“以柔弱胜刚强”所获…  相似文献   

4.
7月9日李登辉借外国媒体采访之机,公然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分裂言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7月13日上午,农工党中央举行主席(扩大)会议,强烈谴责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言论。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副主席姚峻、章师明、宋金升、李蒙,副秘书长焦平生及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蒋正华主席在会上指出:李登辉7月9日接受德国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上,我认为是极其荒谬的,也是极其反动…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2,(1):6
在台湾两项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的走向是两岸同胞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主张“台独”的政党势力扩张,将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民进党的个别人甚至放话,支持“一国两制”的政党在选举中失利,说明“一国两制”在台湾不得人心。究竟如何看待台湾的主流民意,事关两岸关系的走向,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7月15日,北京各界台籍人士聚会座谈、强烈抨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的分裂言论,明确表达了广大台湾同胞反分裂、反“台独”的严正立场。与会者指出,正当两岸关系出现缓和,两岸民众期望两会落实“4项共识”、顺利实现海协会长汪道涵访台之际,李登辉公然发表分裂国家言论,宣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负责人也随声附和,说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这些赤裸裸的分裂言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基础,毒化了两岸关系的气氛,违背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目前,两岸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台独”言论猖獗“台独”分子极其露骨地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中国人民绝不会任由“台独”分子为所欲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是两岸人民和海外华人的共同心愿,搞“台独”,全世界华夏子孙不会答应。本刊特转发3月21日《北京青年报》的“两岸关系十问”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浩帆 《半月谈》2005,(6):9-11
最近,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笔者认为,目前岛内局势及两岸关系形势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9.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公司专访时声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有关负责人随之跟进附和,甚至表示“今后将不冉使用一个中国的说法”及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的会谈”。这种公然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分裂中国的言论,引起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与反对。李登辉的“两国论”若不能得到修正,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两岸关系将陷入长期的动荡与危机之中。一次蓄谋已久的分裂行动对于李登辉的“两国论”既感意外,又不觉奇怪。。意外的是…  相似文献   

10.
<正>李登辉这一堆新言论既有对宏观国际局势和两岸关系的判断,也有其捞取政治利益的微观考量。1月29日和31日,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分別接受台湾《壹周刊》和TVBS的专访。他在两次访谈中提出的新言论,尤其是否认曾主张“台独”,否认“台独”路线,甚至主张开放大陆资本入台的言论震撼台湾政坛,引起“台独”分子的恐慌和各方不同的解读。纵观李登辉85岁的人生,其人善变为各界所公认。此次,他本人清楚表明,不是他李登辉善变,而是必须配合社会的变化。在李登辉眼里,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变了?到底要做怎样的配合?笔者认为,这是其所炮制的新言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台声》2011,(11):10-10
这种说法混淆概念,是一种借壳上市的“台独”主张。即使以台湾现行的相关规定来衡量,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我想强调的是,两岸关系过去、现在、将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国与国”的关系。 ——10月12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就蔡英文“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言论作出以上表示。  相似文献   

12.
台湾选举结束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发表了一些愿意改善两岸关系的言论,但却不愿就—个中国原则这一改善两岸关系的前提作出正面回应。继李登辉“两国论”强烈冲击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意欲将两岸关系带向何方?引起两岸同胞的强烈关切。 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也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不是国共两党的历史旧帐,而是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否不被分割的问题,台湾当局的更迭,并不能改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十年来,李登辉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相似文献   

13.
白光炜 《两岸关系》2011,(12):23-24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台湾当局—方面认为,两岸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两岸关系渐趋缓和,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认为“两岸军事差距越来越大”,大陆仍是台湾安全“最大的威胁”,强调“和平须以实力为后盾”,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决不放松整军备战。为适应形势发展,2011年台军整军备战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金栋 《两岸关系》2012,(10):6-7
最近,台湾当局涉及两岸事务的一些部门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人事调整,在岛内引发各界对两岸关系走向的热议。有人认为,所用人士缺乏对两岸事务的历练,且两岸关系发展已进入“深水区”,马英九当局未来在两岸关系上不会有大的作为。也有人认为,所用人士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任总结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站任中华民族的发展高度,就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达成共识,提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笔者认为:海外的反“独”促统运动,必须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形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7月22日下午,福建省台联在南平市召开座谈会,批驳李登辉分裂祖国言论。省台联副会长柯连妹、何着英及来自全省各地市台联的负责人、参加全省台胞再就业暨引资经验交流会的台胞代表共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柯连妹副会长对李登辉分裂祖国的“两国论”进行了批驳。她说:正当两岸关系日趋缓和、两岸交流日渐增多的时刻,李登辉公然声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不顾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希望两岸互补互利、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刻意制造两岸紧张局面,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损害了两岸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分“台独”势力提出“公投统独”的主张,试图以民主的幌子来实现其分裂祖国的图谋,认为“‘公民投票’是解决统独的不二良方”,是“政府解决外交困境和两岸关系的底牌”。由于公民投票本身是一种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而且国际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以公民投票来决定某些政治实体未来地位的实例,因而,“台独”的这种主张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8.
任华 《台声》2001,(7):12-13
5月 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   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然而,岛内各在野势力和舆论界对“新五不政策”反应冷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指出,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海外发表不少言论,“玩弄词藻,蛊惑民心,但是掩盖不…  相似文献   

19.
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20周年,从事两岸经贸交流工作近20年、亲身经历两岸经贸交流走过曲折历程的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安民不禁感慨万千。他认为,《告台湾同胞书》是一份高瞻远瞩的历史性、纲领性文件,这部文献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系列基本主张,包括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促进“三通”等重要主张,突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开创了近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先河,具有现实的和长期的指导意义。安民表示,自(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通”倡议以来,在“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6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效显著,已进入巩固深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因两岸政治互信不足、政治歧见难解而导致的两岸政治关系的相对滞后,已影响到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进程,更明显妨碍阻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