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文定,原台湾台南县“议员”、副县长。4年前,他辞官务农,回归田园,从台湾台南到海南澄迈承包450亩土地创建“古色农场”。4年来,在澄迈这片红土地上,林文定栽种下了小小的咖啡豆,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张天弓 《台声》2004,(1):44-46
提笔写施建茨,不由得会为之感动。一个台湾彰化人,一个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却扎根建始山区35个春秋,为山区水电事业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才智。他爱建始的山,爱建始的水,更爱建始的人。他的人生,已融入建始的山水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豪门之后,拥有亿万家财,然而在旁人的眼里,他却节俭得近乎"吝啬"。他出生成长在台湾,却为"打造可敬的温州人"而奔走疾呼,不辞辛劳、殚精竭虑,穿梭于两岸之间。他就是何纪豪,一个将慈善视为毕生事业,誓将微笑洒满每一个角落的温州籍台胞。——题记"温州制造、台湾交货""我是温州制造,台湾交货。"谈到自己的身世,出生于1950年元旦的何纪豪幽默地说。原来,何纪豪的父  相似文献   

4.
刘建林 《台声》2013,(12):62-63
在台湾的近代史上,有一个功绩显赫、对爱情忠贞不二的传奇人物。他以事业的拼搏回报生活。可以说,台湾的近代化过程就是从他治理台湾开始的。他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用西方的技术在安平、旗后等地建设了新式的炮台。他购买洋炮和军火机械,筹建了军装局、火药局,大力提倡购买铁甲船,迈开了军事近代化的步伐。他的到来,开启了台湾地区的近代化进程。他就是台湾近代化的首倡者沈葆桢。  相似文献   

5.
澹台惠敏  王军 《台声》2002,(8):34-36
经全国台联副会长暨上海市台联会长林明月女士牵线搭桥,我们得以顺利采访到百忙中的上海力国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达先生。王先生1959年出生于台湾桃园,长大于台北,今年不过40岁出头,他身穿一件白地兰格子T恤衫,讲起话来轻松幽默,两句话说下来便与周围的人贴近了,属于台湾最富有活力的新生代一族。10年前响应邓小平的召唤王国达先生1982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他主修的是东方语专业,辅修的是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没曾想,这辅修课程却成就了他两年兵役后全身心投入的商贸事业,而且一发而不止,越干越辉煌。自198…  相似文献   

6.
日前台湾联合报举办“为台湾经济开路高峰会”,讨论与诊断台湾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寻找台湾经济发展的出路。就在此时,台湾经济学者马凯教授却发表奇谈怪论,认为台湾最大危机不是在韩国,而是太过依赖大陆。他表示,台湾这十多年来中上游原料生产在台湾,但下游组装在大陆,出口市场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大陆5年前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命脉。他进一步表示,“台湾的经济成长率里,高达75%来自大陆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林文定,原台湾台南县“议员”、副县长。4年前,他辞官务农,回归田园,从台湾台南到海南澄迈承包450亩土地创建“古色农场”。4年来,在澄迈这片红土地上,林文定栽种下了小小的咖啡豆,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9.
2007年底,一位台湾客人来到了江苏南京,人生地不熟的他,冒着大雨,买了一张南京地图,开始了南京的行程。执着的他,在南京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他的事业。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南京玄武泰增诊所执行长全以武先生。  相似文献   

10.
林献堂是台湾地主乡绅阶层的代表人物,台湾回归祖国后,他对未来充满期待,积极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合作,希望在其带领下台湾人民能够摆脱过去遭受剥削压迫的地位,享受民主自由权利。但事实发展却与他的期望背道而驰,在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台湾地主乡绅阶层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饱受排挤打击,双方矛盾冲突不断。这使得林献堂对国民党与台湾前途的看法逐渐转向悲观失望乃至绝望,最终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去。  相似文献   

11.
刘建林 《台声》2014,(9):55-56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也是值得尊重、敬佩的。然而,有的生命却如初夏的荷花,未等尽情绽放,便被无情的风雨摧毁,幽然失去。在台湾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轻人,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与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为此,他的生命定格在了1914。那一年,他仅仅29岁,灿烂如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了。台湾人民却没有忘记他,将他的名字深深地雕刻在了流淌着的历史丰碑上。他就是台湾领导反日的辛亥志士罗福星。“荒草没残垣,时有荧火燃。”短暂的生命,犹如千年古槐,散发着不灭的希望,使得台湾人民无比的敬仰、崇拜。  相似文献   

12.
刘东萍 《台声》2010,(8):51-52
<正> 2003年8月,来自台湾的陈郁升独自站在东莞街头,看着林立的厂房,来往的车辆,心情十分低落。他甚至有点埋怨父亲,为什么让他来大陆?然而3年后,他却爱上这片充满商机的土地,也在东莞成功开拓了自己的事业。子承父业上世纪90年代,陈郁升的父亲来东莞投资,在虎门白沙建立"东莞市虎门金彩色料厂"。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却坚持每月回台湾看望妻子与儿女。父亲务  相似文献   

13.
魏秀堂 《台声》2008,(2):93-99
我们18人中有个叫庄战成的,是《福建日报》的资深记者。他和我一样,已经年过半百,人又内向,几天当中不显山不露水,但在我们即将离开台湾的头一天晚上,他却一下子成了被关注的新闻人物。事情的缘起就是前面简单提及的在台湾寻亲。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巴桐     
真正的巴桐化夷巴桐是香港知名作家,以前我读过一些他的散文和诗,觉得他很有灵气和才华。没想这次去台湾,在香港却有缘与他相识。我们见面虽只有两次,但他豪爽大度,快人快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春节前,我和元隆广告公司的总经理关师应邀去台湾访问,由香港过境...  相似文献   

15.
老歌 《民主与法制》2007,(7S):48-50
他只是一介平民,却为环保事业与政府机关对簿公堂。他家境并不富裕,却出资数十万元做环保公益广告。他,就是普通的中国残疾农民陈法庆。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杨雨文  徐波 《台声》2002,(10):32-33
与上海长谷建材公司吴琼副总经理虽是初次见面,但却一见如故。说来这也是缘分,我们与其兄吴琼恩教授原是交往多次的朋友,听说其弟在沪从事建材业,到了上海自然要见一面。这一见才知道,他原本从台湾世界新闻学院毕业,曾在台湾著名的《联合报》当过12年记者,如此说来我们还是新闻业老同行,彼此自然备感亲切,相见恨晚。吴琼先生今年40岁出头,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脸上还总是漾着微笑。他告诉我们,他来到上海前后8年,并落户松江,已经是个“新上海人”了。我们不解他为什么舍弃在台湾干得颇为顺手的新闻本行,却来上海改行从事…  相似文献   

17.
黄美序先生长期从事戏剧教学、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是台湾著名的戏剧家。他为繁荣台湾戏剧事业,以及促进两岸戏剧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黄美序,浙江乐清人,1930年生,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戏剧博士。1976年夏,他从美国回到台湾。由于他不但爱好戏剧,而且在留美的五年期间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总想将满腔热血奉献给戏剧教育。然而淡江文理学院成立戏剧系的计划迟迟未能实现,于是黄美序在这一时期仍像往昔一样,靠教英文为生。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在业余时间积极从事戏剧活动,化学院艺术研究所戏剧组导演了姚一苇的四场…  相似文献   

18.
周一渤  矫雁 《台声》2005,(12):66-69
芒果,由于其热带水果的特性不易运输、保鲜,在我国北方水果市场上“登堂入室”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在台湾却有一个“要把自己的一生交给芒果”,一天也离不开芒果的人,他就是被誉为台湾“芒果大王”的曾永长。祖籍福建的曾永长,1954年生于台湾省台南县南化乡,现任台湾南化宏联果菜运销合作社主席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曾永长国际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无论在东南亚,还是港澳台,包括大陆的水果行业特别是芒果业界,曾先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许多人都以他为师长,以他为合作伙伴。有人说,谁只要在芒果界被曾先生认可了,那他的事业就算成功了一半,如果…  相似文献   

19.
林泉 《台声》2001,(8):37-38
蓝天,白云,绿树,国产东风汽车在101国道上飞奔。这幅美丽的画面使我遥想起父亲林子瑾先生辛亥革命后来北京兴办公路运输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人们说:要想富,先修路。国家要富强,发展公路运输事业是很重要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然而,我父亲走过的却是一条崎岖的路。他是老一代台胞,他的童年时代,还是清朝刘铭传任台湾巡抚的时代,当时修筑铁路,曾算作最先进的事物之一,被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在少年时代,亲身经历了《马关条约》以后,台湾沦陷为日本殖民地的痛苦历程,所以他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那时,日本强行要台湾…  相似文献   

20.
正时间:2016年4月13日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枫丹丽舍南记者手记:采访林老的过程中,一直被老人家的爱国情怀所打动。88岁高龄的他,仍旧关心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经历时代变迁,回忆历史,记忆或许有些模糊,但他对党的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却一直贯穿其中。他希望台湾青年能够珍惜现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