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08年"大选"中,民进党败选失利,陷入创党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局面。党龄只有4年的蔡英文接过党主席的重担,扛起带领民进党重新出发的重任。4年来,民进党在蔡的领导下,开始对陈水扁时期激进的大陆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正。从整体上观察,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24)
正继蔡英文动员人海战术抢攻中华文化总会,让人产生蔡当局意在文化"台独"疑窦后,民进党"立委"刘世芳一番"空竹统战说",再度使蔡当局及民进党趋向文化"台独"潜台词若隐若现。文化,是人类长久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成果,自有其脉络可追寻。蔡当局和民进党的言语和行为,往往遮掩不住其有意切割两岸文化脐带之企图,令人担忧此乃走向政治"台独"之讯号。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2)
正摘编自11月6日台湾《中华日报》为了抗议蔡英文当局及民进党"立院"党团打算强行通过"一例一休"修正案,台湾青年团体连日来进行激烈抗争,过去民进党鼓动"违法抗争",甚至进一步赖以取得政权,如今涉嫌"违法"之抗争反噬民进党,蔡当局及民进党实乃咎由自取。近日台湾青年团体先后闯入民进党"立法院"总召柯建铭办公室、民进党中央党部,更是民进党自作自受之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8)
正摘编自8月29日香港中评社被视为蓝绿决战蔡英文执政百日的花莲市长补选落幕,国民党魏嘉贤以53.8%得票率,完胜民进党张美慧的41.9%,结束花莲市6年的绿执政。这虽只是一个仅10万多人口,选民数8万多的小城补选,却一叶知秋。花莲市民仰赖观光收入甚深,如今陆客抛弃了没有"九二共识"的蔡当局,团客剩下3成左右,产业链哀鸿遍野,民进党选举不败也难。这场小选举是蔡英文的大启示。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降至冰点,花莲受创相当严重。选前民进党怕输了这场选举,蔡英文亲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23日,蔡英文抛出炮制已久的“十年政纲”“国家安全战略”篇和两岸经贸篇,正式亮出两岸政策底牌。作为角逐“大选”的关键步骤,这是蔡首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两岸议题。尽管蔡对此层层包装,试图淡化民进党“台独”立场,  相似文献   

6.
陈斌华  陈键兴 《台声》2006,(1):15-15
民进党在2005年12月3日揭晓的台湾地区县市长选举中大败,选后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台湾民众认为,作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和民进党实质领导人的陈水扁要负最大责任,其民意支持率创下历史新低,仅为21%。台湾《中国时报》5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检讨民进党的败选责任,45%的受访者认为陈水扁难辞其咎。《联合报》5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民进党县市长败选重挫陈水扁声望,其满意度再创上任以来新低,好评只剩21%,不满意比率则攀升至63%的新高;56%的受访者认为对民进党惨败,陈水扁应负最大责任。据《联合报》资料,陈水扁连任一年多来的声望低迷不振。连任…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蔡英文和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选举中获胜,并将在5月20日正式上台执政。但选前还在强调"和解共生"的民进党和蔡英文,选后却很快变了脸,还未上台就开始利用"转型正义"之名,积极推行"去国民党化"和"去中国化",对国民党展开政治追杀。民进党首先瞄准的对象就是孙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8,(24)
正摘自12月13日台湾《大华网络报》台湾"九合一"选后迄今,蔡当局与民进党似乎还无法从败选中警醒。大家看到的是,自我反省与民意仍然脱节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及检讨报告显然流于空泛的台行政机构负责人。一般皆认为,蔡英文之所以"执政"失利,关键在于她刚愎、专断的领导风格,绝不是所谓"改革的进步价值没有错,只是没注意到社会大众跟不上"。从选民在选举中投下不信任票,否定其改革路线的正当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各界都在检讨国民党败选的原因,都在怪马英九当局执政不彰,却很少有人探讨民进党胜选的原因。这次"九合一"选举,不论有无地方执政权,民进党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在22个县市中,民进党仅提名17个县市候选人,就获得13个县市执政权,获得583万票,大赢国民党84万票。那么,民进党为何会取得如此成绩?是国民党的败就是民进党的胜?还是民进党功绩卓著或是民进党赢得台湾人民的信任?这些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8)
正蔡英文上台,因为掌握"立法院"多数,两岸与国际压力愈来愈重,两岸关系迟迟无法突破,不是没有给蔡英文机会或"舞台",现在蔡英文看到政治"还拼命闪躲",只愿意参加一些小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公开表态。别小看"要不要承认‘九二共识’",这会让台湾走不出去,"新南向政策",是用来骗骗不懂的人。对于蔡当局施政满百日,民进党嘴巴说"谦卑谦卑再谦卑",实际做法就是"杀杀杀",不论这次花莲市长补选民进党败选,或是清算国民党的党产,做法愈来愈不被选民认同。选举完后应该就没有党派之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8,(24)
正摘自12月5日台湾《联合报》今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台行政机构部门负责人赖清德第一时间请辞,最后接受蔡英文慰留,声称要帮助蔡稳定政局,但现又传出赖清德未打消辞意,明年初恐总辞。看来赖清德留下并非是要稳定未来,留下只是帮找不到人的蔡英文,稳定政局。赖清德表示留下是为了稳定政局,但现在民进党改组的幅度,连民进党立法机构负责人都质疑无法响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1)
正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5月20日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提到,在其执政下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演说中蔡回避"九二共识",不承认"一中原则",说明民进党依然将"台独"理念的所谓"政治正确",作为执政的前提。民进党自身制造了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如何能够承担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任?蔡英文避而不谈"九二共识",以保持其"政治正确"的立场,引起  相似文献   

13.
陈先才 《台声》2014,(5):40-41
<正>4月14日,民进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的首日,现任党主席苏贞昌宣布弃选,几个小时后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也宣布不参与此次党主席改选。民进党主席改选随着苏、谢相继退选,其选情自然趋于单纯,蔡英文重掌民进党权力宝座已无任何悬念。尽管蔡英文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目前看来已轻松过关,但过关之后却是艰难险阻、挑战重重。特别是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其挑战和压力尤其艰巨。如果蔡英文不能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展现大破大立的  相似文献   

14.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15)
正摘编自7月18日香港中评社民进党第17届"全代会"是蔡英文执政后首次举行的"全代会",蔡迟迟不愿正面处理两岸问题。有党代表提案"维持现状新党纲"取代"台独党纲"面对棘手两岸问题,蔡英文在"全代会"上却轻松处理,交给"中执委"处理,党代表完全没有反对声音,一切按照蔡意志处理。  相似文献   

16.
正失去政权之后,民进党开始检讨与思考败选原因及未来民进党的发展,尤其是2013年以来召开一系列的"华山会议",广泛讨论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其中,2013年11月14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讨论"对中政策",达成初步共识,提出总结报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3日,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党内初选民调揭晓,蔡英文以35.67%的支持度领先赖清德8.2个百分点获得提名,历时将近3个月的"蔡赖之争"告一段落。但初选过程丑闻不断,沦为赤裸裸的权力之争,使民进党过去所标榜的"民主""进步""公平正义"价值沦为笑料,让外界进一步看清民进党的本质。一、蔡英文面对赖清德的参选暴露出"唯我独尊"的心态民进党过去一直标榜"民主""进步"价值,宣称只要符合条件的党员均有权利登记参加党内初选,党内初选制度也行之有年,在2012年台湾地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台声》2006,(12):19-21
12月9日,台北、高雄两市选举结果已现。台北:国民党台北市长参选人郝龙斌676818票,民进党台北市长参选人谢长廷514892票。郝龙斌领先谢长廷15万余票,大胜对手。当晚,郝龙斌已经自行宣布当选台北市长。高雄:民进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陈菊379417票,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黄俊英378303票,陈菊险胜黄俊英1114余票。当晚,陈菊已经自行宣布当选高雄市长。选前民调显示,郝龙斌遥遥领先谢长廷,接近30个百分点,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而黄俊英只领先陈菊10个百分点,民进党又很会选举,什么狠招都能使出,民进党还有操控的空间。事实也是如此,选前一天,民进党又搞…  相似文献   

19.
陈星 《两岸关系》2011,(12):21-22
2010年民进党改组后党内的权力生态结构沉淀并逐渐稳定下来,2011年是民进党政治生态变化较大的一年。同时,由于临近2012年“二合一”选举,今年民进党各项活动大多围绕选举动员展开。以此为中心,民进党力图逐步消解2008年败选以及陈水扁家族弊案对该党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借选举之便完成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20.
吕存诚 《两岸关系》2011,(10):13-15
9月12日-20日,民进党“大选”候选人蔡英文赴美展开一系列活动,极力向美交心,以求“出口转内销”的造势效果。为防止蔡抢尽风头,马英九竞选办公室执行长金溥聪提前3天赴美“消毒”,与蔡激烈拼场。岛内舆论认为,在金的“缠斗”下,蔡此行虽博得了不少媒体版面,但对选情增分效果有限,恐难对国民党造成强力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