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嘉丽 《重庆行政》2019,20(1):99-101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女性形象简析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女性形象会随着社会文化和节目制作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主持人女性形象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它是可以被建构的,并非一成不变。(一)对“形象”的理解主持人女性形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女性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包括容貌、形体、服装等直观可见的元素;第二是主持个体中展现自我的个性部分以及定位后代表群体观念的“主持角色”[1]。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11,(8):61-61
7月10日,主持人倪萍获得了“共和同脊梁——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作家李承鹏讽刺其“确实是共和园脊梁,只是得了颈椎病”,由此引发了一场网络对战。7月15日,  相似文献   

3.
叶淑兰 《探索与争鸣》2023,(8):96-108+179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自塑形象与他塑形象之间存在的形象鸿沟是指国家形象主客体对该国形象的认知、评价与情感方面的鸿沟,这在数字化驱动的形象政治时代具有扩大化趋势。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的生成具有权力、文化与心理三个层面的动力。在权力层面,形象鸿沟的生成受到国家间权力博弈、西方霸权主义的驱动,在文化层面受到跨文化差异、文明冲突的影响,在心理层面受到集体自尊、集体情结以及心理认知误区的驱动。理解与超越国家自塑与他塑形象鸿沟,需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国家形象设计、管理、沟通与修复,保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主体反思意识,建立稳固而富有弹性的国家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倪萍《日子》一书的出版发行,许多人知道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孔溪乡的三盘村小学,许多人知道了把这个贫穷村小十几个孩子同倪萍联在一起的代课女教师郭凤萍的名字。然而,当我捧着从友人处借来的《日子》,品读着第290页“希望”篇章中倪萍给小郭老师的两封亲笔回信,读着《华西都市报》2000年10月13日第9版上《两个“魏敏芝”命运迥然不同》的文章,再看看手边两份青川县长、县委书记等大小领导签字的申请时,顿然心灵震颤,眼泪悄然潮涌雾涨。“倪萍书屋”建起来了1997年8月的一天,一位热心的朋友把几张复印书页送给我这个青川县…  相似文献   

5.
上海汽车地毯总厂原是一个国集联营小厂,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控股三个合资企业和一个股份制企业,总资产达3.6亿元,连续两届蝉联上海市优秀企业形象单位称号的企业。企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刚柔相济、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相辅相成的管理文化,塑造出了正气、豪气、朝气融为一体的崭新企业形象。企业党组织也在实践中找到了在经济工作中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14日下午5点,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录制现场,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正在对一位叫孟昭良的男人进行专访。这位憨厚朴实的汉子略带拘谨地向在场的观众讲述了自己救助一个在街头行乞的残疾妇女后,骑着三轮车跨越鲁、豫、鄂、湘四省,奔波1700多公里,历时45天,将这个苦命的妇女送回湖南老家的故事。听着他的讲述,看着大屏幕上他蹬着三轮车在大山中艰难奔波的画面,倪萍和所有在场的观众都已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7.
刍议人民警察的执法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人民警察执法形象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外部形象、内部形象和效能形象。外部形象处于整个形象结构的表层,包括警容、仪态和性格等表现在外的直观印象;内在形象处于整个形象结构的深层,包括思想、知识、胸怀和能力等内在的间接印象;效能形象既处于整个形象和结构的表层,又处于其深层,是内在素质的终极反映,包括廉洁、公正和效益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杜晋丰 《公安研究》2014,(12):52-57
公安机关网络形象是公安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上网下贯通互动的当下,公安机关网络形象对其现实社会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公安机关网络形象的实质在于网民的评价,而传播因素对网民的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公安机关网络形象就是一个建立在传播基础上的系统。传播学理论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公安机关要塑造良好的网络形象,就要对影响其网络形象的传播因素进行分析,使塑造良好的网络形象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执政形象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依据心理学、管理学探寻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规律,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新时代党的执政形象建设可从八大效应来思考:发挥头雁效应,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打造先进纯洁的政党形象;坚守飞轮效应,持之以恒攻坚克难,锻造苦干实干型政党形象;强化热炉效应,推动制度治党,构建民主法治的政党形象;巧用南风效应,密切党群关系,打造爱民亲民惠民的政党形象;警惕破窗效应,对待腐败零容忍,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防范青蛙效应,增强忧患意识,构筑踔厉奋发的政党形象;避免晕轮效应,加强媒体治理,捍卫伟大光辉的政党形象;力戒鸵鸟效应,勇于面对风险挑战,塑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上海》2010,(10):10-11
今年9月15日,上海世博园区召开“文明观博工作推进大会”。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代表市委、市政府,希望广大办博人员在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再接再厉推进文明观博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文明办博带动文明观博,让上海世博会成为展示我们文明形象的舞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充分考虑游客的观博需求;坚持精益求精,按照“三找三定”的要求不断改进办博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个宁静的夜晚。电视正转播第5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开幕式晚会。大幕开处,一个美丽端庄的女主持人走向舞台,她身着黑色旗袍,但右臂只有小半截空荡荡的衣袖。 她,就是湖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马伶。 她曾是湖北电视台集采、编、  相似文献   

12.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大窗口,是公安机关联系社会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派出所的执法形象、服务形象无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针对派出所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坚持政治建警、狠抓素质等角度对加强派出所形象建设提出了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13.
《职来职往》:电视求职非诚勿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屿 《小康》2011,(5):96-99
相似的舞台布局与节目流程,同样的"主持人控场+嘉宾点评"的搭配,《职来职往》有太多《非诚勿扰》的影子。只是舞台上的求婚者变成求职者,24位女嘉宾变成18位行业达人,主持人由孟非变成了李响  相似文献   

14.
舒媛媛 《前沿》2014,(11):33-34
良好的形象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高校人文理念的体现,本文就高校形象创建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同时从健全机制、整合校园媒体、扭住外宣龙头、发挥媒体育人功能四个方面分析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  相似文献   

15.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这一说法,在回应两个世纪前拿破仑言辞的同时,也成功展示了中国“醒狮”的形象。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从“睡狮”到“醒狮”,中国形象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任涛 《公安研究》2014,(8):64-67
公安机关的媒体形象是在大众传媒上形成并传播的形象,又通过各种新媒体的方式再行传播,因此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全媒体”情势之下,公安机关通过传播工具展现良性媒体形象,要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涉及公安机关、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媒体素养等三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互动,呈现良性状态,才能使公安机关的媒体形象展现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警察形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0年以后随着警方高层和学界对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视,警察形象逐渐成为队伍建设的研究焦点。2007年是警察形象研究的一个关键性年份,之前的研究文献主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从队伍建设的单一视角展开讨论;2007年至今,通过公安机关、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关联展开研究。在警察形象研究中,要注意厘清警察形象和警察形象构建两个概念,要注意探讨当下警察形象如何传播的问题,要注意拓展研究视角和领域,积极推广并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战略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国家形象战略资源、国家形象战略实施以及国家形象战略效果评估.国家形象战略资源是国家形象战略的基础,决定着国家形象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和成败.国家形象战略实施包括三个重要环节,即国家身份定位、国家形象战略目标确定和国家形象战略手段运用.国家形象战略效果评估在国家形象战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估可以判断国家形象战略政策制定和实施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对国家形象战略部署、战略重点调整的重要依据.国家形象战略是属于次一级层面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构主义的分析框架,国家形象战略就是国家与其他行为体之间以及国际体系之间建构身份认同和观念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交响曲。人的形象则如斑斓的“五重奏”。考察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构成,有着五个方面的“构造类别”,它们共同构成了形象管理的主要方面,演绎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旋律。通过这个方面十大类别的研究把握.可以更好地提升形象管理的层级.实现形象管理的科学化。物理形象与伦理形象是领导者形象第一种构造。“物理形象”是一个人包括形体、服饰、外貌在内的直观形象.它是一个人人格形象的物理基础。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伦理形象”即人格形象或精神形象。是一个人多元素构成的精神品质。“物理形象”诉诸视觉说服,“伦理形象”则诉诸心理说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2,(12):3-3
形象,乃兴业之本,是一个行业走向兴衰成败的一块试金石。 有调查显示.两个人初次见面时,第一印象中的55%来自外表.包括衣着、发型等;58%来自仪态,包括气质、语气等,只有7%来自交谈的内容。也就是说,第一印象中的93%都是与外表形象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