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三宪”:“一国两制”的新认识 《同舟共进》:您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如何评价?台湾民众支持这种政策吗? 张亚中:台湾民众基本支持马英九的“维持现状”。但是,“维持现状”只是一种讨好式的政策。马英九主张“不统、不独”,是对统派说“不独”,对独派说“不统”,大家都满意;而不是对统派说“不统”、对独派说“不独”,让大家都不高兴。  相似文献   

2.
台湾岛内统派是国家统一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当前,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导致其既难以对"台独"势力的系统"去中"形成有效制衡,也难以对中国国民党的逐步"去统"进行有力劝阻。分析新时期台湾岛内统派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是台湾岛内统派发展壮大并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发挥更大功效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杨立宪 《台声》2014,(11):37-38
##正##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的讲话,引起海峡两岸及海外各方广泛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前夕,大陆方面邀请岛内24个统派团体组团来访,表明祖国大陆没有忘记台湾同胞,没有忘记长期以来为国家统一大业奔走呐喊的岛内统派朋友,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支持和敬意。加之,年底岛内"九合一"选举即将进  相似文献   

4.
宋文博常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这辈子干不了什么大事,能为大家实实在在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够了。"然而,宋文博做的那些在他看来是"小事"的事,对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因为这些事直接关乎他们的安危和生计。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德国柏林,第一次发起全球反"独"促统、声势浩大的"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如今,10年过去了,相信很多爱国志士都和笔者一样,特别怀念那场盛会。从那一天开始,有多少仁人志士义无返顾地投入全球反"独"促统运动。  相似文献   

6.
史思明和洪秀全这两个造反者在称王称帝后都痴迷于写诗。史思明是个大字不识的武夫,做了"皇帝"后竟诗兴大发,每吟成一诗,即派人四处张贴。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13,(7):21-22
一、"三统"引领强带动。一是统盘考虑。注重把示范工作纳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的全局统盘考虑,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统盘实施。二是统筹布局。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点面结合、全面推动"的工作思路,在全省范围内按照地域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分别确定示范县(市、区),  相似文献   

8.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云峰是书法家,在他看来,书法的最高境界都是偶然之得,是在习练多年后的浑然天成。也就在可遇不可求之间,云峰苦练了数十年,也在书法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颇有造诣,作品继承传统、博采众长、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9.
司马周 《前沿》2010,(9):185-188
茶陵派与台阁体作家在文化心态方面既有雷同,又有革新。其同是:馆阁身份地位的相似性与为人处世的刚柔相济。其异有三:一是"三杨"时代朱学独尊的地位开始受到怀疑和动摇;二是时局的恶劣使得茶陵派增添了忧患心态;三是茶陵派徘徊在台阁与山林之间,多了与台阁政治和庙堂文化的离心力。茶陵派的文化心态决定其创作有别于杨士奇等人,多了对台阁文化的背离与抗挣,这三点革新是茶陵派能够继"三杨"之后雄霸文坛,独领风骚近五十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8)
正1948年,我出生于台湾嘉义的一个小山村,因中国文学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有名的话是:"在我死之前,让我做一个中国人。"在台湾,我是出了名的统派。每当朋友、学生和后辈知道我的成长背景,就会问:你怎么会成为一个统派?我觉得这就是现在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台湾的过去,只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过去,所以才会觉得我是一个"怪人"。我自己则认为,我会成为现在的我,再自  相似文献   

11.
历史在呼唤     
历史在呼唤言炎近几年来,极少涉足影院。这固然是因为年老足衰,不大愿往人群拥挤处凑热闹;更主要的,则是对那些打斗、凶杀和在银幕上搔首弄姿的"新潮"男女们颇生厌恶之心。可是,由于电视走进了家庭,又由于老伴儿孙们都颇"热门"于此道,自己也就不得不往往要"奉...  相似文献   

12.
李安斌 《前沿》2011,(18):159-161,176
美国清教主义与英国清教主义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中外学者都感兴趣但却众说纷纭的问题,清教主义在英美两国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命运似乎证明了神学的变化看来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在北美这片特殊的地域,清教主义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在"形似"的外表下发生了"质变"应该是对二者关系的较为准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22)
正"漠不关心""被遗忘""被扭曲"这些词汇,是岛内不同年龄段的统派人士,用来形容台湾当局对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这一重要日子的态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天都是台湾的法定假日,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而在李登辉、陈水扁当政期间,却取消了"台湾光复纪念日"法定假日,进而废弃"光复节",篡改为"终战纪念日",一再刻意淡化"台湾光复"的重大历史意义。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大型庆祝台湾光复的活动都被取消,只剩下统派人士及国民党会在  相似文献   

14.
"建设大社会、好社会、小政府、强政府"与"良法善治"是"法治广东"理论与实践的精髓。深入实践"法治广东"理论,特别要培育社会自治、厉行良法之治,基于良法行善治。培育社会自治是最符合人性的社会建设方式。实践派的哲学理论、人群呈正态分布的科学原理和治理经济学的分析,以及行善治所要求的公共治理结构,均支持这一结论。为培育社会自治,需要确立判断良法、善治的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唐钧 《同舟共进》2010,(9):29-29
唐骏,这位英文名与我相同的"打工皇帝"陷入了"学历门"事件。本来,这位曾经的"微软中国"掌门人,当年因为得到"哈佛大学辍学生"比尔?盖茨的赏识,被派回中国开辟市场,想必那时比尔?盖茨和唐骏自己都没有真把学历当回事。  相似文献   

16.
死磕什么?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17):21-24
死磕派律师是如何死磕的?这是当前法律界、法学界比较关注、热衷探讨的问题,尤其是法院系统更想搞明白。而律师界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死磕派律师的律师,也都在思考和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党和政府有决心有信心稳定物价、平抑通胀。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对内对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外",以金融政策为主;"对内",除了稳定物价之外,还应该尽早实施中国版"全民派糖计划",增加人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8.
卢春雷 《求索》2010,(5):107-108,106
在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中,汉娜.阿伦特显然是其中杰出的一位。阿伦特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在对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反思中形成的,在她看来,美国革命的自由立国理念才是"革命"的本质所在,所以,"革命"不止是成功的暴动。反对暴力是她政治哲学中又一个重要的观点,在她看来,暴力是反政治的,是非法的。  相似文献   

19.
换脑筋的关键袁振生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要换脑筋。换脑筋的关键是变革思维方式。在邓小平同志看来,人之所以要换脑筋,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既成的"脑筋里的框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既成的"框子"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来了,应该通过换脑筋,转换人们...  相似文献   

20.
倪赤丹 《岭南学刊》2012,(5):109-113
社会支持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社会支持研究大致可分为功能主义"功能修补者"范式、诠释主义的"意义找寻者"范式、人本主义的"同行者"范式、结构主义"关系重塑"范式。从而确立了可行的理解模型:风险事件—压力应对—需求分析—支持回应,这个模型揭示了社会支持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