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12月,应台湾“中华文物学会”邀请,我们代表北京故宫赴台,参加两岸文物保护技术研讨会.我得此机会参观访问台北故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赴台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先生亲笔写信,让我捎带给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副院长张临生女士.抵达台北的第二天,安排好其它事务,我们就去台北故宫拜访两位院长,可秦孝仪先生去法国访问,几天后才能返台.我们见到了昌彼得、张临生两位副院长,转达了北京方面的问候,还就两岸故宫的文物保管、陈列、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交谈.之后由主人安排参观陈列展览.台北故宫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两大部分.基本陈列大体分为铜器、陶瓷、玉器、书画、工艺、宫廷服饰用品等类.每一类都很讲究陈列形式,采用历史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加现代照明、视听手段,对参观者具有很大的吸引  相似文献   

2.
春节前后,由九洲音像出版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台北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台北故宫》深度解读藏于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物,向世人揭示抗战期间和1948年史无前例的文物大迁徙的真实过程。通过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了解到台北故宫及其馆藏珍宝的全貌,更能够感受到诸多传奇与精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感动。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因缘际会,造成了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对于大陆绝大多数民众来说,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久闻其名,陌生是至今不能亲历。那么,现在就允许记者带您走一遭台北故宫。游台北故宫可以不用解说员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占地1200亩,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4.
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去台湾之前,就听说台湾也有个“故宫博物院”,所以,我一到台北就向亲友们提出参观“故宫”的要求。因为我曾先后五次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次来台北参观,对具有同样名称和内容的展览,完全是出于好奇的对比心态,想看一看这个被盗运来...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9,(2):74-74
“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数万件中国历代书画珍品,总计65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其中历代瓷器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值得夸耀的收藏之一。这里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和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宋代汝窑被认为是中国最完美的青瓷,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百件,台北故宫就收藏有21件。  相似文献   

6.
晓沙 《台声》2009,(5):72-74
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故宫的交流更具有标志性意义。早在去年年底,台北故宫向北京故宫“借宝”的消息,曾令海峡两岸媒体热议不止。继今年2月1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率团首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率10人访问团又于3月1日抵达台北,展开对台北故宫的回访。从而实现了两岸故宫分隔60年之后的首次高层互访。  相似文献   

7.
长城 《民主与法制》2007,(4S):35-37
近日,台湾行政机构罔顾客观事实,声称要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删除的荒谬言辞引起了世界华人的极大愤慨。对此,记者专访了两岸相关专家和学者。回顾这批文物辗转迁移的传奇经历,领略台北故宫馆藏的旷古文物,解读台湾当局“去中国化”背后的阴谋。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元宵节前夕,北京故宫开设夜场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预约当晚,太多人涌入,导致票务系统两度瘫痪,在淘宝上一张门票甚至卖到5000元。今年的紫禁城上元灯会,将北京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反观台北故宫近年来显得甚为冷清,"去中国化"让台北故宫难以专注文创发展和拓展展览,曾经的富春山居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9,(3):51-51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文物超过65万件,每一件都是历史珍宝。不过,在这样众多的故宫文物中,到底哪些才真的是举世无双,傲视国际博物馆界的收藏,堪称镇院之宝呢?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北故宫曾在2002年举办过网络票选,希望观众通过网络投票方式选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战争史.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文物大迁徙,为了躲避战乱,近两万箱故宫历代皇帝收集的无价之宝跋涉万里南迁,部分辗转至台湾,几经波折,最后落定台北外双溪。 时至今日,很多中国人还并不知道,中国其实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战乱把它们分离了整整60年。历经沧桑,几度辗转的绝世珍宝依然在台北故宫中闪烁光辉,而身居异乡的文物守护者们却带着浓郁的乡愁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知道台北也有个故宫,是从报章杂志上。 经我国宋代以来千余年珍贵文物的广事收藏,紫禁城里国宝荟萃。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翌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遂使累世承继皇家私有之文物为全国人民所共有。“九·一八”之后,为避战乱,自1933年2月起将经过挑选的故宫文物精华分三批辗转运至大后方,1949年1月又被运到台湾。1965年始建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门收藏、展示原藏北京故宫的这些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12.
台北故宫向往之、追求之的传播文明标准,在传播文明中名利双收的文化经济策略.很是值得尚处起步期的诸多大陆文化机构参悟借鉴。  相似文献   

13.
胡玥 《民主与法制》2007,(9S):56-57
杜芳锡,北京故宫派出所打扒队负责人,每天都在故宫里捉贼。只要游客不歇着,贼就不歇着,杜芳锡和他的队友们也就永远不能歇着,他们最朴素的捉贼理念就是:无论是哪条道上的贼,只要在故宫出现就不能让他们得逞。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21)
<正>放假期间刚刚去了台北的故宫,海峡两岸之间,90周年纪念共同庆贺,故宫的历史文化令人震撼,小康杂志新一期的故宫封面报道非常扎实,有深度,有内容,让我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为故宫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北京行,听说故宫开放了新的展馆可以参观,游客也多了许多,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故宫!  相似文献   

15.
我读故宫     
2020年12月8日是北京故宫和明北京城建成六百周年,今年2月2日是明北京皇宫和北京城正式启用六百周年.北京正在进行中轴线申遗准备工作.所以,"两个六百年"加"中轴线申遗",给我们一个机遇,就是重读六百年的故宫. 我到故宫有千次之多.这是因为我研究明清史、满学和北京史的一个交汇点是故宫.故宫的文物一千零一次看不完,故宫的故事一千零一夜讲不完.故宫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阅读的一本传统文化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6,(4)
台北故宫,位于士林外双溪,背依苍翠的青山,前临广阔的草坪。环境清幽,远离闹市,是仿北京故宫建筑的宫殿式建筑群。其主体故宫博物馆,占地一万平方米,1956年建成,1966年启用。其东侧的至善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宋明时期庭园风格,曲水流融,最负盛名,是尘嚣世界中难得的休闲佳  相似文献   

17.
晓沙 《台声》2009,(8):71-85
无论是参观北衷故宫,还是浏览台北故宫,同样的感觉是美不胜收,因为这里存放展示着别处看不到的中国艺术珍品。而在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展品中,中国古画又总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这些附着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绘画真迹。如今,在博物馆展柜静谧的灯光下,完整地展示着神品的风采,在博物馆的墙壁上,  相似文献   

18.
沈阳故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令人欣慰。沈阳故宫不同于北京故宫,亭子式的建筑同满清的八旗制度揉合于宫殿建筑之中,高楼建筑,屋顶黄琉璃瓦镶绿翡边仅沈阳故宫独有;宫高殿低,满文在左,汉文在右等风格和北京故宫正相反。沈阳故宫不仅是辽宁的瑰宝,乃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清代关外宫廷——沈阳故宫话说沈阳故宫,它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两位汗王营造和使用过的宫殿。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清世祖福临继…  相似文献   

19.
崔晨 《北京观察》2012,(5):14-17
正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故宫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它从历史中走来,还要健康地走向未来。琉璃瓦风霜雨雪,紫禁城历史更迭,一座城一部活历史,四面墙关不住沧桑……紫禁城又名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20.
沈阳故宫为大清入关前夕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两代皇帝所建的盛京皇宫,清入关后沈阳故宫成为清代皇家储物宝库,馆藏万件清代宫廷档册秘笈、御用珍品和明清文物收藏,沈阳故宫在历史上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